船舶制造:船舶制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我国船舶制造业全球遥遥领先
1船舶制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我国船舶制造业全球遥遥领先汉鼎智库咨询2024-07-18一、船舶制造行业概况船舶制造行业至关重要,一方面,约 90%的国际贸易货物依靠船舶运输,支撑着全球贸易与物流,同时其也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军舰等军用船舶的建造维护着海洋主权;另一方面,船舶制造涉及众多高端技术,能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创新与工业发展,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是海洋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二、船舶制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绿色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船舶制造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研发和生产低排放、节能减排的环保船舶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采用清洁能源、优化船体设计、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智能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将推动船舶制造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智能化发展,新的材料、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改变船舶设计、建造和运营的方式,提高船舶的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性。高端化:船舶制造行业将向高端化发展,高附加值船舶,如 LNG 船舶、超大型集装箱船等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国际化:船舶制造行业是全球化的产业,未来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提高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三、全球造船单量逐步复苏2世界造船市场自 2003 年以来快速发展,2008 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增长陷入停滞,船舶制造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大量造船企业在手订单出现了延期交付、降价、撤单等违约情况,但当时造船企业的在手订单尚处高位,随着 2011 年-2012 年前期在手订单大量交付,全球造船产能面临大量过剩,船厂手持船舶订单大幅减少,全球船舶供给市场也开始的大量淘汰中小船企,大型船企也被迫压缩大量压缩过程产能,同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行业新增订单大幅减少的局面。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造船完工量呈现出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近年来全球造船业逐步回暖,中国船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世界造船完工量为 8,425 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为 10,691 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为 25,362 万载重吨,三大指数均保持回暖趋势。2018-2023 年世界造船业三大指标情况(万载重吨)数据来源:克拉克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3四、中国订单数量全球领先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 年,全国造船完工量 4232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1.8%;新接订单量 712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56.4%。12 月底,手持订单量 13939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32.0%。2023 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237 亿元,同比增长 20.0%;实现利润总额 259亿元,同比增长 131.7%。出口方面,全国完工出口船 3453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2.6%;承接出口船订单 6651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64.1%;12 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 13015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 81.6%、93.4%和 93.4%。2023 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 31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4%,其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出口金额合计 187.1 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 58.7%。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 191 个国家和地区,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额分别为 177.3 亿、29.0 亿和28.4 亿美元。2023 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 14 年居世界第一。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 50.2%、66.6%和 55.0%,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 50%,较 2022 年分别增长 2.9、11.4和6.0个百分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骨干船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分别有 5 家、7 家和 6 家企业位居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 10 强。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在全球造船集团中均位居第一。42018 年-2023 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情况(万载重吨)数据来源:中国船舶工业协会
[深圳汉鼎智库咨询服务]:船舶制造:船舶制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我国船舶制造业全球遥遥领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47M,页数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