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
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 年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CAII)2020 年 6 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声明本白皮书所有材料和内容的知识产权归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地方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本书中的任何部分,授权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CAII)联系方式:010-87901091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序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对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国家智造、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家核心竞争力。当前,工业互联网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也带来了新的人才培养挑战,尤其是对教师、教材、教法提出了深刻挑战。工业互联网将有助于推动现有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的更新迭代,重塑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知识体系,为人才增能,以适应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的人才能力需求新变化、新要求。本白皮书从人才需求侧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相关职业典型岗位能力需求,从人才供给侧分析了高校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设置及工业互联网领域教学难点,并将职业与专业进行匹配分析,对高等院校进行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鲁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2020 年 6 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序二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加速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意义重大。产业层面,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快速从概念普及阶段进入实践深耕阶段,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绝大部分工业领域,应用深度已从基础的实时状态监控扩展到系统性的智能化分析和优化。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高精尖”人才,创新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白皮书的发布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人才培育,对壮大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高金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2020 年 6 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编委会名单顾问委员会鲁昕刘利华高金吉徐晓兰刘爱民张新闫为革冯旭王宝友指导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冯伟邢莹刘震邵昕林啸工作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马龙马骏王世龙王建军王毅邓璇史宣汉冯德川朱旭朱浩许雪荷李卓然李玲李紫阳李翔吴静垚余海龙宋卫张玉良张昂张梦姣陈曦林江楠周孟嫣夏冰徐莉萍郭晓峰郭菲崔娟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组织单位: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编写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云网有限公司、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索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明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编写说明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工业互联网人才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国家和企业竞争的核心。了解我国当前工业互联网人才现状,对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出版《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旨在为政府人才政策制定、高校人才培养、企业人员选拔和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白皮书对当前企业工业互联网相关岗位、人才能力需求、院校专业设置、继续教育培训、教材情况等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有助于促进工业互联网相关岗位人才标准的制定,推动人才供给侧教学改革,壮大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本白皮书冀望能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虽经研究团队的谨慎编写,但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核心观点1.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复合型、多维度、多层次人才。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的产物,不仅需要 OT 和 IT 复合型人才,也需要企业管理人才、行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等多维度、多层次人才。2.工业互联网相关职业涌现。2019 年、2020 年国家发布的 29 个新职业中,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职业达到 13 个,如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占新增职业的 44.8%。3.岗位规范化程度较低,导致人才供需两端匹配度不高。目前,各企业对岗位能力描述差异化较大。针对同一岗位,岗位能力的描述各有侧重,不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标工业互联网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导致人才供需两端匹配度不高。4.工业互联网带动国内就业人数显著增加。据测算,工业互联网在 2017 年带动总就业人数达到 2172.19 万人;在 2018 带动的总就业人数达到 2367.41 万人;在 2019 年带动总就业人数超过 2679.61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的总就业人数将达到 2810.90 万人。5.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难。部分高校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但由于缺乏课程、教材、师资及专门的实训环境,教学过程面临很大困难。此外,目前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不足,产业和教育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尚未形成。6.需进一步引导普通高等院校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当前,工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互联网相关专科专业 33 个,占专科专业总数 4.2%;相关本科专业 43 个,占本科专业总数 6.1%;相关研究生一级学科专业有 14 个,占一级学科专业的 12.6%。7.工业互联网相关专科、本科、研究生专业与职业匹配度需进一步提升。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类别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职业小类的匹配率依次为 33.3%、39.4%、34.1%,工业互联网相关职业应兼具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可通过企业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习等不断提高员工对职业的匹配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目录一、 背景和意义..........................................................................................................1(一)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M,页数67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