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球10大金融科技趋势
本期内容2021 十大金融 科技趋势 顶级专家前沿趋势预测 2021 十大金融科技趋势 2Gartner 的调研报告: 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2020 17蚂蚁集团简介 6022021 十大金融科技趋势执行摘要• 文章说明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该定义由金融稳定理事会 FSB 于 2016 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金融科技的创新方向会有哪些趋势?技术的变革又会突破哪些金融场景的瓶颈?作为全球金融科技的早期探索者,蚂蚁集团 16 年来一直坚持创新驱动,不断用技术的手段颠覆和重塑金融服务,并在支付、信贷、理财、保险等金融场景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最佳实践。面向未来,我们邀请全球顶尖专家学者一起共同碰撞观点,并深入研判和预测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计算、数字安全等热点科技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形成 2021 年全球十大金融科技趋势,期待能与业界共享和共鸣。本白皮书研究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行业调研:结合最新金融科技研究,深入剖析全球各国政府已经出台的金融科技国家政策,并结合互联网公开信息获取,搜集了大量的技术趋势、应用场景、最佳实践等全面的文本资料,为本白皮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家访谈:走访了十几位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安全科技、大数据、新计算、IoT 等技术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以及数字金融各创新领域的资深实践者,获得了大量的前瞻洞察和真知灼见,对白皮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实证研究:观察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领先金融科技公司,洞察其科技创新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着重剖析突破性和颠覆性的成功案例,验证技术趋势在金融场景的实践结论。• 关键结论预测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必须将视野放宽到整个数字经济的高度。毫无疑问,未来 10~20 3年金融科技都将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金融科技的创新已经迈入普惠的可信智能时代。本白皮书研究的十大金融科技趋势顶层逻辑即是由这两个大断言推导出未来 5 年发展的十大技术趋势。根据所属的技术域,这十大金融科技趋势可以归入“可信”、“智能”、“普惠”三大类别:金融作为对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未来将会构建从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层、应用层、到端侧,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可信能力;而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化应用必将推动未来的金融机构走向以用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可信领域的技术趋势• 趋势 1:全栈可信• 趋势 2:主动安全防御• 趋势 3:跨链• 智能领域的技术趋势• 趋势 4:基于隐私保护的共享智能• 趋势 5:时序图计算• 趋势 6:持续智能• 趋势 7: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 趋势 8:知识图谱与多模态学习• 普惠领域的技术趋势• 趋势 9:深度个性化• 趋势 10:开放透明本白皮书的主题始终聚焦在金融科技领域,输出的关键结论皆是由未来的金融场景推导出技术趋势的预测,方法论上偏重专家访谈结合实证研究。本白皮书是由蚂蚁集团联合国际权威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师机构 Gartner,用于打开中国金融科技领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对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度的分析。图 1:2021 十大金融科技趋势资料来源:蚂蚁集团 (2020)大断言 (Assertation) 技术趋势 (Tech Trends) 普惠 全栈可信1 主动安全防御 跨链 深度个性化 2 3 9 可信 基于隐私保护的共享智能4 智能 时序图计算5 持续智能6 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7 知识图谱与多模态学习8 2021十大金融科技趋势 金融科技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开放透明10 金融科技创新迈入普惠的可信智能时代 1: 2021十大金融科技趋势 来源:蚂蚁集团(2020) 4下图是来自 Gartner 的 2020 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趋势 1:全栈可信概览•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信任是金融服务的根本。信任意味着持续服务不间断,意味着安全可靠不泄漏,意味着谨慎保护不越矩。金融业需要从技术上确保对客户、对资金的可信。• 金融系统在架构设计上就应该原生具有可信能力,从芯片等基础设施到操作系统,从系统冷启动到运行时,从数据到计算环境,从应用生产到系统运维,全链路确保安全可信,可以具备在极限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描述技术的迭代更新日新月异,其快速发展对现有的安全防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 IT 系统安全极为严苛的金融服务场景,随着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对“零信任”安全架构的需求愈发强烈。遵循零信任架构“永不信任且始终验证”的原则,软硬件架构每一层都需要实现安全防护避免攻破。则必须时刻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升级安全能力。不仅于此,要在技术上确保,即使任意一点被入侵,系统也可以保证数据安全、不被窃取,而且,可以从行为上定位、发现入侵行为并进行自主的防御。图 2: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2020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发布日期:2020 年 7 月 24,G0045041551. 在基础设施层,从软硬件层面实现可信是关键能力由于硬件安全和可信计算领域的人才稀缺,导致金融机构自建可信环境面临诸多挑战且成本较高。未来底层 IT 基础设施硬件会普遍趋向使用安全芯片作为整合安全基础能力的信任根。基于安全芯片构建 Boot Loader、底层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可信体系,并且会针对虚拟机、容器、业务以及用户认证层面构建全链路的可信体系。硬件以其不可篡改的天然属性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基于硬件的加密计算和可信,而加密计算等保障软件安全的手段则是差异化安全能力的体现。因此,一定程度上,未来安全能力的角逐也是软硬件融合能力的竞争。2. 在系统层,基于身份的零信任架构成为主流当前一个业务系统的网络边界已经变得非常模糊,并不是所有的访问都通过物理部署的网关进行访问控制。以身份和访问管理为基础的零信任架构取代网络成为基础设施的新边界,构建全新的安全防御体系架构。基于云的 API 化等原生能力,企业可以对身份权限进行统一的认证和授权,并可以在动态环境中授予不同人不同权限,实现精细化管理,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正确、安全、便捷地访问正确的资源。3. 在应用层,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加密、流转成为基础条件。一直以来通过密码学进行数据加密保护是经典的做法,并且其应用从最初的数据加密保护已经扩展到整个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领域。当前对于简单的安全模型和算法,基于密码学的密态计算技术已经趋于稳定成熟,与明文计算的性能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性能提升已渐入瓶颈,从密码学角度的通用安全突破越来越难。未来密态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依赖于如何针对特定需求类型进行定制化优化,通过密码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软硬件结合的方法交叉实现突破。4. 关键技术:可信软硬件一体、全链路加密、零信任架构、安全容器、密码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趋势 2:主动安全防御概览近年来,全球企业安全风险环境愈发严峻,风险事件层出不穷。传统模式下的安全策略在防御体系上较为被动,集中表现在强依赖于对已知风险模式的刻画,对于新型的攻击无法有效防御,且防控响应慢具有滞后性。对于安全敏感度极高的金融场景来说这种被动防
[蚂蚁集团]:2021全球10大金融科技趋势,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4M,页数6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