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角兽进化论
独角兽进化论埃森哲中国独角兽研究 目录 03概要 04独角兽物种谱系21成为巨兽05 独角兽物种的现状08 进化趋势 10进化、分化11 长期主义的增长思维15 技术创新:提升创新ROI 17 运营效率:成为竞争关键19 人才组织: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20 使命与责任:良治,并向善 02 独角兽进化论 | 埃森哲中国独角兽研究概要 独角兽进化论 | 埃森哲中国独角兽研究 03中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新动能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创新。过去五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异军突起,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中国市场特色。2020年以来,中国虽然受到疫情以及外部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早实现复苏,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同时,科创板的开闸和注册制的推出,为创新创业创造了更便利的环境。各类市场主体拔地而起,在资本动力下发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一些佼佼者成为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甚至成为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最近这五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充裕,为创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全球共有672家独角兽企业,较五年前增长了一倍。其中,中国拥有137家独角兽企业,已然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的重镇1。 大量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显示了中国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硬核科技”独角兽正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先锋。然而,独角兽企业当前依然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挑战。因此,研究独角兽的成长路径、增长思维和可持续增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埃森哲长期关注技术创新和企业长青发展,认为独角兽虽然独特,但非特殊物种。所有企业必须以实现和保持可持续增长为基本使命和生存要务。独角兽也不例外,在成长历程中,他们必然经历所有大型成熟、成功企业遭遇的问题和挑战。那么中国独角兽在这个阶段到底面临什么问题,他们有什么独特之道?他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埃森哲联合创业邦,对七大行业的87家独角兽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研究,我们观察到,独角兽在生存和发展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保持增长和市场规模是其存亡的关键:短期来看,企业需要保持较高的估值,增强融资能力;长期来说,独角兽必须保持长久竞争力,吸引人才,加快创新,完成最初的使命和既定的责任。研究的主要洞察包括: 独角兽物种谱系分野分明。在技术、资本和市场等多重力量之下,中国独角兽企业物种不断进化。To-B业务模式的独角兽逐渐兴起成为主流,而技术实力是生存硬核,争取技术先机成为独角兽奔跑的原动力。新兴技术和通信互联网类独角兽不仅比例高,而且收入规模较大。另一方面,独角兽从成立到IPO的进程缩短,隐性上市门槛更高,独角兽必须加速快跑,加速成熟。 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很多属于平台型企业,他们的营收快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迅速获客,形成规模。本次研究选取样本中营业收入排名前四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将其归为“进化先锋”。通过对这些进化先锋和其他独角兽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把独角兽企业区别开来的主要是长期主义增长思维:聚焦长期增长,围绕长期愿景,不断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运营效率、人才组织、治理与信任四大核心能力,夯实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基石。他们善于借助生态力量,提升技术创新的投资回报;他们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进化先锋注重通过内部机制帮助和激励人才成长,提升组织磁性;他们在技术向善和良治方面已形成广泛共识。在数字化时代中快速成长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是也肩负着不断向前开拓中国技术前沿的重任。与此同时,他们也天然地承担着中国独角兽所特有的属性。高速攀升的财务数据只是巨兽的表象。想要成为真正的巨兽和负责任的企业,他们必须以全球化视野完善企业治理与数字信任,以及通过技术实现行业颠覆性创新。但是,真正具备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还远远不够。未来,中国一方面要提供制度保障,鼓励资本进入具有独创性技术的企业,帮助他们在研发创新上不断突破,形成市场。另一方面,新兴独角兽企业需要尽早引入专业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以卓越的精益运营,持续提升企业能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锐意进取,长盛常青。独角兽物种谱系04 独角兽进化论 | 埃森哲中国独角兽研究近五年,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全球的独角兽快速成长,数量和估值均有大幅提升。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208家独角兽企业,总计估值为7610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全球独角兽数量上升到672家,估值合计数接近两万亿美元。短短五年间,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估值都增长了一倍。在积极的外部环境和整体向好的中国经济促进下,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成长态势尤为突出。2016年到2021年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从43家,增加到137家2。 独角兽进化论 | 埃森哲中国独角兽研究 05占据技术先机 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35.8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6%3。而新兴技术、通信互联网、先进制造等细分领域的发展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从行业分布来看,87家独角兽企业中,近一半分布在新兴技术行业和通信互联网行业,分别有21家和17家独角兽,占比为24%和20%。教育、企业服务、物流交通排在第二梯队,占比分别为17%、16%和11%。文娱健康和先进制造的独角兽企业为6家和4家,占比为7%和5%。技术驱动型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比重逐年攀升,独角兽的技术含量不断上升。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2016年及其以前,独角兽中仅有13%的企业拥有硬核技术(包括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科技);2017-201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3%;而到了2019-2020年,拥有硬核技术的独角兽占比达到30%。技术企业已经在独角兽企业中成为主流4。根据我们调研显示,79%的独角兽企业认为其核心竞争优势来自于技术实力。独角兽估值与企业营收密切相关 在被调研的87家独角兽中,54%的企业的营收规模多集中在5000万到10亿元人民币之间(图1)。目前,W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共有4287家上市企业,根据2020年披露的财务显示,有2746家企业的营收高于10亿元,41家企业的营收低于5000万元。换言之,超过一半中国独角兽公司的营收相当于A股上市企业后40%企业的规模5。研究发现,营收与估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营收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估值平均数为2628亿元。营收介于100亿到500亿之间的独角兽平均估值为660亿元(图2)。 埃森哲长期关注技术创新和企业长青发展,认为独角兽虽然独特,但非特殊物种,因为实现和保持可持续增长是所有企业的生存要务。在独角兽的成长历程中,他们必然经历所有大型成熟企业所遭遇过的问题和挑战。那么中国独角兽在这个阶段到底面临什么问题,他们有什么独到之道,他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埃森哲联合长期从事创业企业报道和研究的创业邦,对七大行业的87家独角
[埃森哲]:中国独角兽进化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02M,页数27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