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中国企业碳中和战略选择及实施路径:科技赋能,双碳达标并非遥不可及
专家洞察 中国企业碳中和 战略选择及实施路径科技赋能,双碳达标并非遥不可及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扫码关注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阿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徐永华IBM 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 大中华区合伙人 战略创新及转型总经理 yonghua.xu@cn.ibm.com主题专家石延霞IBM 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 高级咨询经理 shiyx@cn.ibm.com丁伟 IBM 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 院长dingw@cn.ibm.com张颖 IBM 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 大中华区数字化转型 碳中和及区块链业务负责人ying.zy.zhang@ibm.com碳中和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议题2021 年 4 月 22 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中指出:“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1在国家双碳使命下,中国企业实现艰巨的双碳目标,成为当务之急:首先,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法律法规的需要。调研结果显示,78% 的受访中国企业认为“监管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企业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首要驱动因素。2 在国内,重点排放单位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或在配额清缴、报告过程中存在作弊行为的,国家将责令限期改正,计入征信系统,且按犯规严重程度予以不同级别的处罚。在国际,很多国家对“中国制造”产品都出台了政策法规,例如,欧盟规定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工程塑料、工业品的超过 47% 材料都应使用生物基材料,所有的供应商都需要出示可持续发展鉴定证书,部分行业必须使用可回收和可重复使用材料,部分消费品必须使用可降解材料。其次,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投资者的需要。在评估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方面,资本市场已经领先于实体经济。根据最近一项调研,全球超过一半的资产所有者目前在投资战略中贯彻或评估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因素。3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 (Blackrock) 披露,在过去一年中,他们 55 次投票反对 49 家公司的董事,理由是他们未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进展。4 资本将远离碳密集型、政策风险大、技术成熟度低的公司,这些高碳排放公司与低碳排放公司的差距将逐渐拉大。这将改变每个行业的竞争基础,并使每一个产品的成本曲线变陡。对于个人投资者,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 2021 年 3 月针对 2000 多位中国消费者的调研,58% 的个人投资者已将“环境可持续性”作为选择投资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5要点碳中和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战略议题中国企业在实现双碳使命的旅程中,既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也拥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应是企业的战略选择。碳中和“四阶段”战略路线图 企业在实现双碳使命时,需要“战略先行”。中国企业可以按照合规、优化、重塑、引领四个阶段,选择适合自身的战略,并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全面系统地实施战略,实现双碳使命。行动指南建议企业将碳中和战略与数字化转型整合,建立碳中和绩效执行机制,借助 IBM Garage (车库创新)TM 方法及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加快碳中和战略的实施。1图 1绿色行业与传统行业市值对比首先,双碳达标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可想象的空间。在国家双碳使命和战略目标驱动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绿色产业。例如: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前瞻布局的光伏、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产业。目前,这些绿色产业中的部分领军企业的市值已经超出了传统企业 (见图 1)。新能源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更是以截止到 2021 年 7 月 8 日的 1.3 万亿元市值超过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招商银行市值(1.27 万亿元),位居A股市值第四位,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新能源企业。12 放眼未来,我们可以预测,在绿色能源产业,还会出现能源互联网,能源分配、储能,氢能等新业态,给能源产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在政府的环保政策激励下,众多传统产业也纷纷开始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在汽车行业,2018 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双积分”政策,引导传统车企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同时助力了一批新能源车企脱颖而出。在能源行业,肩负能源转型重任的国有能源集团正在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领域,通过投建新项目和收购成熟项目,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在建筑行业,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作为庞大的建筑市场和潜力巨大的光伏市场的结合点,必将存在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环境挑战的需要。IBV 的一份相关报告《可持续企业的崛起》发现,排名前五的业务风险都与环境挑战有关:极端天气、气候行动失败、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为灾难。企业开始将环境挑战纳入整体风险管理和业务连续性规划之中。2020 年 1 月,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3/4 的中国民众认为“气候变化”是主要的社会威胁。6第四,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消费者的需要。 IBV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 91% 的中国消费者愿意选择更环保但可能更昂贵的交通方式。7 70% 的中国消费者愿意改变购物习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8 65% 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承担可持续性和环境责任的品牌支付平均 35% 的溢价。9最后,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员工的需要。根据 IBV 最新调研,73% 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如果企业能帮助他们为社会和环境问题做出贡献,他们会对公司更加忠诚。10 65% 中国受访员工更愿意在注重环保责任的公司中工作,甚至有 55% 的中国受访员工即使拿更低的薪酬,也愿意在注重环保责任的公司工作。11从上面可以看到,双碳达标对所有行业的企业战略、运营模式、竞争优势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定义。但是,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中国企业也拥有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绿色产业/ 企业呈上升趋势传统产业 /企业呈下降趋势宁德时代 1.30 万亿元(动力电池)比亚迪7123 亿元(新能源电池和汽车)隆基股份5032 亿元(太阳能,光伏)亿纬锂能2379 亿元(绿色高能锂电池)阳光电源2084 亿元(新能源电源设备)天赐材料983 亿元(精细化工新材料)平安银行 1.07 万亿元(2021 年财富中国 500 强金融行业排名第一)上汽集团 2381 亿元(2021 年财富中国 500 强汽车行业排名第一)中国石化 4939 亿元(2021 年财富中国 500 强排名第一)三一重工 2346 亿元(2021 年财富中国 500 强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一)中国中冶 741 亿元(2021 年财富中国 500 强钢铁行业排名第一)兖州煤业 877 亿元(2021 年财富中国 500 强煤炭行业排名第二)vs.vs.vs.vs.vs.vs.市值数据均截止于 2021 年 7月21 日来源: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分析2其次,新冠疫情推动了企业的低碳发展。新冠疫情在给了我们关于全球互连、自然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教训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低碳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环保行业:中国企业碳中和战略选择及实施路径:科技赋能,双碳达标并非遥不可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4M,页数2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