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权投资机构价值共创研究报告
中国股权投资机构价值共创研究报告红杉中国&清科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环境发生哪些变化?第四次科技浪潮开启,进入科技智造时代PC时代• PC诞生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智造时代1980199020102020第一次科技浪潮第二次科技浪潮第三次科技浪潮第四次科技浪潮1981 年IBM 推 出 了 第一台个人电脑,使得互联网受众由To B转向ToC,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由Web 1.0迈向2.0万维网的诞生,推动互联网的普及,浏览器、门户和电子商务等应用随 之 开 启 , 进 入Web1.0时代。同时博客、社交媒体兴起 , 进 入 基 于 社 交 的Web2.0时代。• 智能终端普及• 移动应用诞生随着智能终端普及,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攀升,深入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普及后,也刮起了APP开发的热潮。近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一轮科技革命逐渐深化,科技创新将出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特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科研投入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迈入以数据、算力和算法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时代。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生产力大幅提升,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即在模式、效能、管理等多方面的升级,尤为重要。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发展模式面临变革近十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出生人口和生育率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碳中和提上日程,ESG受到重视3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一方面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促使企业改变发展模式,ESG发展理念逐渐被关注和践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0.89 2.42 5.43 10.54 19.14 20002005201020152020数字经济增加值(万亿)GAGR:16.6%2.44万亿元社会研发经费350+万件专利授权量+71.8%+111.8%2020年研发投入与产出(与2015年对比)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2020年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18%19%63%0-14岁60岁及以上15-59岁5.44%与2010年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8930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08年9.91年20212030204020502060碳达峰碳中和转型过渡期能源结构转换期零碳排放发力期全面中和决胜期1980-20092010-20162017至今经济高速发展: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加入WTO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结构略有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加快企业需全生命周期多维赋能,与机构形成价值共创共同体在复杂竞争环境与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特性复合效应下,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更长期资金的支持,还需要人才、技术、品牌建设、运营管理、产业资源等全方位的创新要素支撑。机构的角色也向价值共创方向迈进,通过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多维度的增值赋能,促进企业个体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创新,最终实现企业、机构、创新产业链乃至更广泛社会价值的正向循环。企业诉求机构赋能价值实现单一资金需求长期资金技术品牌建设 运营管理增效 产业资源 …人才注重投前的价值发现,投后服务较少依据机构资源禀赋,提供单一种类投后提供全生命周期、多维度投后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实现价值增值企业与机构资源互补共创价值通过赋能企业并融入生态战略,实现企业、机构、社会价值的全面提升多元化资源需求国内企业发展问题及投资机构增值服务现状不同阶段的企业需求大不相同,早期企业更需外部资源支持发展问题消亡业务衰退技术或产品落后效率下降…….进一步融资或上市增速缓慢创新力不足人员冗余、效率下降核心团队不稳定…….资金需求产品开发及商业化团队组建及人才招募缺乏规范和计划管理产业资源单一......转型期衰退期成熟期扩张期初创期稳定新技术、新模式或新品牌的出现和更新,或者消费偏好改变,产品需求逐渐减少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规模趋于稳定,市场份额竞争激烈公司产品逐渐被接受,业务开始拓展,销售额或盈利快速增长,但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产品尚未开发完成或未被广泛接受,商业模式和战略不清晰,高风险事件频发创始人的能力和视野需提升组织架构与业务发展不匹配内部运营管理问题产品升级及业务拓展遇瓶颈扩张资金不足,需再融资品牌与营销不足…….特点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特点不同,发展问题的差异也较大,总体来看,初创等早期企业遇到的问题较多,需要更多支持;不同行业的企业遇到的发展问题也不尽相同,如消费企业经常遇到营销&品牌、供应链、数字化等问题,医疗、硬科技等技术企业则经常遇到产品研发进度缓慢、技术瓶颈等问题。时间转型失败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转型后经历新一轮发展和扩张维持现状艰难经营人才、资金、信息的不充足和商业化难是科创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增长同步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与其他企业不同,科创企业通常具有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技术更新迭代快、人才要求高、业绩波动风险大等特征。因此,在成立早期时常常面临资金不充足、人才短缺、信息渠道不通畅、技术难以商业落地等问题。资金不足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因此大部分科创企业早期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融资难、受限多人才短缺商业化落地困难信息渠道不通畅据清科2020年科创企业调研,约60%的科创企业有意扩充团队,其中,产品研发岗需求最高科创企业一方面,在研发投入精力高,而对技术落地缺乏考量;另一方面,由于订单不多,产品打磨也略有欠缺科创企业常常在融资、人才、技术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投资机构赋能意识不断增强,人力和资源投入明显增加9为深入了解我国股权投资机构的赋能现状,清科研究中心调研了369家主流机构,包括早期投资机构、VC机构、PE机构以及战略投资者。据调研数据显示,95.9%的被调研机构已开展赋能服务,占比较往年明显提升。同时,赋能的人力和资源投入也较往年有所增加,赋能团队的人员比例的中位数由2019年的10%-20%提高到2021年的30%-40%。除人员投入外,机构对赋能业务的资金支持也呈上升趋势。2021年开展赋能服务机构占比2021年增加赋能服务投入的机构占比2021年赋能团队人数占比95.9%54.7%集中在20%-40%团队设置方面,多数机构采取“投资+投后”共同负责制10赋能组织架构方面,我国股权投资机构主要采取投资经理负责制、“投资+赋能”团队共同负责制、Capstone三种模式,49.6%的调研机构采取“投资+投后”模式,越来越多的机构倾向于成立专门/独立的赋能团队(占比达18.4%),赋能的专业性有所提升。实际上,每个模式各有特点,机构需依据企业文化、人员情况选择适合的赋能架构。投资经理负责制“投资+投后”共同负责制Capstone模式实行“谁投资谁负责”,投资经理负责整个项目投后,不配置专门投后人员投前投后相互配合,一般由投资团队跟进需求,赋能团队提供服务将投后管理的工作交给外部咨询公司;或
[红杉中国x清科]:中国股权投资机构价值共创研究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4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