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物理CPS系统白皮书(2017)》
2017年3月1日发布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编写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信息物理系统发展论坛信息物理系统白皮书(2017)信息物理系统白皮书(2017)2017年3月1日发布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编写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信息物理系统发展论坛i关于CPS的几点思考——CPS是什么?如何看?怎么干?安筱鹏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组织召开了国际上第一个关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研讨会,并对Cyber-Physical Systems(即CPS)这一概念做出详细描述。此后美国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高度重视CPS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并将CPS作为美国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优先议题。2013年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将CPS作为工业4.0的核心技术,并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验证测试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CPS因控制技术而起、信息技术而兴,随着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迅速发展壮大,正成为支撑和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体系。《中国制造2025》提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1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要围绕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工业网络、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等,加强信息物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模型和综合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试验床,支持开展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验证。”当前,《中国制造2025》正处于全面部署、加快实施、深入推进的新阶段,面对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进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迫切需要研究信息物理系统的背景起源、概念内涵、技术要素、1 当前,国内业界针对 CPS 有“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赛博物理系统”、“信息物理系统”、“赛博实体融合系统”等多种译法。为了便于统一认识,本文采用《中国制造 2025》中关于 CPS“信息物理系统”这一提法。ii应用场景、发展趋势,以凝聚共识、统一认识更好的服务于制造强国建设。现结合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就信息物理系统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一个总体定位:CPS是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一套综合技术体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人类社会两个重要发展历史进程的交汇。从社会形态演进角度看,其所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与生活方式调整正在构建信息社会发展新蓝图;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其所推动的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与发展方式转变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从工业发展角度看,其所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正在重塑新时期国家竞争新优势。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大背景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去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历史赋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重要使命,是立部之本,更是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共同责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就是要深刻把握全球信息化深入发展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交汇的时代特征,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向工业体系全面渗透,加快实现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就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从局部优化向全业务流程再造转变,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一体化的“产品+服务”转变,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的生产方式转变,从实体制造向实体制造与虚拟制造融合的制造范式转变。从实践来看,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内生性,两化深度融合是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获取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iii内生的自增强机制。二是创新性,两化深度融合是一个伴随技术、商业模式和组织体系创新的过程,需要构建相适应的制度和管理新模式。三是层次性,两化深度融合体现在技术、产品、装备、工艺、管理等方面,也体现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等方面。四是长期性,两化深度融合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拓展、从点线到面的延伸、从技术变革到组织制度变迁的演进,这一转变是不断持续演进的过程。当前,面对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制高点的新形势,面对“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方针,面对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构建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体系。信息物理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感知、计算、通信、控制等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构建了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中人、机、物、环境、信息等要素相互映射、适时交互、高效协同的复杂系统,实现系统内资源配置和运行的按需响应、快速迭代、动态优化。可以看出,信息物理系统是工业和信息技术范畴内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的综合技术体系所构成的系统,覆盖广泛、集成度高、渗透性强、创新活跃,是两化融合支撑技术体系的集大成。信息物理系统能够将感知、计算、通信、控制等信息技术与设计、工艺、生产、装备等工业技术融合,能够将物理实体、生产环境和制造过程精准映射到虚拟空间并进行实时反馈,能够作用于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能够从单元级、系统级到系统之系统(SoS)级不断深化,实现制造业生产范式的重构。从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全局出发,结合多年来推动两化融合的实践,我们认为,信息物理系统是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综合技术体系。iv二、四大技术要素:“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是CPS的四大核心技术要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等研究机构或科研项目对信息物理系统的概念、定义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其本质就是构建一套赛博(Cyber)空间与物理(Physical)空间之间基于数据自动流动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赋能体系,解决生产制造、应用服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资源优化。状态感知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感知物质世界的运行状态,实时分析就是通过工业软件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的转化,科学决策就是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异构系统数据的流动与知识的分享,精准执行就是通过控制器、执行器等机械硬件实现对决策的反馈响应,这一切都依赖于一个实时、可靠、安全的网络。我们可以把这一闭环赋能体系概括为“一硬”( 感知和自动控制)、“一软”(工业软件)、“一网”(工业网络)、“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即“新四基”。“新四基”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共同构筑了制造强国建设之基。感知和自动控制是数据闭环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感知的本质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通过各种芯片、传感器等智能硬件实现生产制造全流程中人、设备、物料、环境等隐性信息的显性化,是信息物理系统实现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数据闭环流动的起点。与人体类比,可以把感知看作是人类接收外部信息的感觉
《信息物理CPS系统白皮书(2017)》,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29M,页数11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