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把握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Ω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国际金融评论》 ●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王家强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 6659 2331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王家强 联系人:初晓 电 话:010 - 6659 6624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23 年 4 月 19 日 2023 年第 12 期(总第 52 期) 客观把握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 机遇与挑战* 2023 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一系列积极的新进展与新突破,与各国竞相“去美元化”的浪潮形成鲜明对比,背后的驱动力量、市场逻辑和潜在风险值得深入探讨。我国金融部门在落实“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重大决策、抢抓市场机遇的同时,需要夯实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跨国企业与银行机构需要前瞻性洞察趋势,把握机遇挑战。 研究院 国际金融评论 2023 年第 12 期(总第 52 期) 1 客观把握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2023 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一系列积极的新进展与新突破,与各国竞相“去美元化”的浪潮形成鲜明对比,背后的驱动力量、市场逻辑和潜在风险值得深入探讨。我国金融部门在落实“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重大决策、抢抓市场机遇的同时,需要夯实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跨国企业与银行机构需要前瞻性洞察趋势,把握机遇挑战。 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与新突破 2009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在迄今近 13 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快速突破(2009-2015 年)、波动调整(2016-2020年)和稳步回升(2021 年至今)三个阶段,成果突出。如果从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金融功能分类,可从如下方面总结。 (一)作为支付结算货币,人民币跨境使用成就显著 跨境支付结算功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也是反映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最全面的指标,涵盖了贸易结算、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外汇交易等领域。当然,这一指标不能囊括人民币国际化全貌,可能遗漏了离岸市场内部循环以及忽略了金融资产的价格与价值波动等影响。我国央行跨境人民币收付统计和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人民币国际支付统计,可以相互参照和补充测度。一些机构编制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也可以作为参考,但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度上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根据我国央行的统计,2022 年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 42.1 万亿元,在同期本外币收付总额中的占比提高到 49.0%。根据 SWIFT 发布的统计数据估算,2022 年人民币国际支付的全球份额达到 2.3%(取 12 个月的份额简单平均数,月度变化趋势见图 1),居于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市场,我国已上市的原油、铁矿石、国际铜、棕榈油等特定品种交易期货稳步发展,人民币更大程度地为大宗商品交易结算提供定价基准。从地理分布看,上海、北京、深圳在我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量中居全国前三位,特别是 2 2023 年第 12 期(总第 52 期) 上海的占比接近 50%;在境外,SWIFT 的国际支付数据反映,人民币跨境使用以中国香港为主,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分布日趋广泛(图 2)。 图 1: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及排名 图 2:人民币跨境支付地理分布 资料来源:Wind;SWIFT,2023 年 3 月《人民币追踪》 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 2.89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6%,创历史新高;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 1.7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0%。典型的突破性进展案例包括:2023 年 2 月,人民币在 SWIFT 统计的国际支付地区分布中,俄罗斯的份额提升到 2.25%,位居第 5 位,而一年前尚在第 15 位之外;3 月,巴西与中国达成双边本币结算协议,这是人民币在拉美国家取得的重要新突破;3 月,中国海油与法国道达尔能源完成首单人民币结算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交易,标志人民币在欧洲和中东的大宗商品领域使用职能拓展。 (二)作为投融资货币,功能全面拓展,规模持续扩大 过去 10 多年来,人民币在跨境和离岸市场的贸易融资、存款、贷款、人民币资金池、证券融资、投资理财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不断扩展,投融资功能持续增强。 0.00.71.42.12.83.50714212835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排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份额73.3%5.1%4.3%2.8%2.3%2.0%1.9%1.7%1.2%0.8%0.8%0.7%0.5%0.4%0.4%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中国澳门日本德国比利时加拿大荷兰国际金融评论 2023 年第 12 期(总第 52 期) 3 在贸易融资方面,SWIFT 统计显示,2022 年 12 月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全球占比达到 3.91%,仅次于美元的 84.84%和欧元的 6.31%。这显示了我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和人民币在贸易活动的地位作用。 在存贷款和证券融资方面,2022 年末境外主体持有我国境内人民币存款、贷款、股票和债券四类资产的总规模达到 9.6 万亿元(图 3),过去三年的增势尤为突出。中国香港(8359 亿元)、中国台湾(1952 亿元)、新加坡(1760 亿元)、中国澳门(1261 亿元)、英国(1016 亿元)则是前五大离岸人民币存款市场,余额总计达到1.4 万亿元(图 4)。中国香港、英国、中国台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1917 亿元、720 亿元和 167 亿元,是人民币贷款发展较好的离岸市场。此外,离岸人民币债券、境内熊猫债都是重要的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产品,近年来均取得重要发展,主要得益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沪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道的持续搭建。2022 年末,内地熊猫债未偿余额 1581 亿元,香港人民币点心债未偿余额 3123 亿元;新加坡、伦敦、卢森堡等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债券也都呈现不同程度发展。 图 3: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 图 4:主要离岸市场人民
客观把握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4M,页数1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