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轮人口大论战:要不要放开生育?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免责条款部分 中国三轮人口大论战:要不要放开生育?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城市规划 专题报告 2019/5/21 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研究员:熊柴 xiongchai@evergrande.com 研究员:周哲 zhouzhe@evergrande.com 相关研究: 1. 《计生机构取消,或将全面放开生育,你生么?》 2018-03-18 2. 《生还是不生?——来自 12 万人的生育调查》 2018-04-04 3. 《全面放开生育或已不远,你生吗?》 2018-08-13 4. 《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中国生育报告 2019(上)》 2019-01-01 5. 《拯救人口危机刻不容缓——中国生育报告 2019(下)》 2019-01-02 6.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么?》 2019-01-06 7. 《出生人口大幅下滑,人口危机渐行渐近》 2019-01-24 导读:人口事关国家兴衰和民众福祉。长期以来,中国人均资源太少、人口太多的思维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逻辑,早期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适度人口规模为 7 亿左右”。2019 年初,我们发布《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中国生育报告 2019》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的适宜人口规模是多少?要不要放开生育?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三轮人口领域的大论战及其逻辑,以厘清事实,建言献策。 摘要: 前两轮人口大论战:从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到出台独生子女政策。1)1950年代后期:马寅初与《光明日报》等争论人多利弊。建国后中国人口快速增至 1953 年的 6 亿,中央对生育态度从禁止节育转向提倡节育。1950年代后期中国发生第一次人口论战,核心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要不要控制人口。论战一方是马寅初等“新人口论”派学者,另一方是《光明日报》等报刊。马寅初认为人口过多导致积累小、拖累工业发展,50 年后中国人口将达 26 亿,主张通过普遍避孕、晚婚晚育、两胎政策等控制人口;《光明日报》等反驳,人不仅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是发展工业的本钱。2)1980 年代初:宋健等“一胎化”PK 梁中堂“二孩加间隔”。1970年代,中央开始执行“晚稀少”计划生育政策,1978 年开始定调一胎化方向。在此背景下,第二轮人口论战的核心是如何控制人口,一方是宋健等学者论证必须实行“一胎化”;另一方是梁中堂等,主张实行“二孩加间隔”,即生育一孩后间隔 8-10 年可生二孩。受罗马俱乐部等影响,宋健等用控制论方法预测人口规模,主张总和生育率为 1 才能使中国人口在 2000 年之前低于 11 亿,必须针对一代人实施“一胎化”,宋健、胡保生等人还不约而同测算出中国的适度人口规模在 7 亿左右。梁中堂反驳称“一胎化”会导致劳动力不足、老龄化问题,即便 2000 年就调整,也无法解决相关后果,主张实行“二孩加间隔”政策。中央最后确定了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三轮人口大论战: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放开”。1)2004-2013 年:要不要放松计划生育政策?2004 年顾宝昌等学者“上书”建议逐步过渡到二孩政策,开启第三次人口论战。与此同时,蔡昉等 2004 年开始发现,2003 年出现的“民工荒”标志着“刘易斯转折点”出现,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2007 年宋健等认为 1990 年以来总和生育率稳定在 1.8 左右,建议保持生育政策稳定,后中央要求“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率水平”。此后,叶廷芳、易富贤、顾宝昌等学者密集发声呼吁调整生育政策,田雪原也重申仅针对一代人实行“一胎化”的政策初衷;但程恩富、侯东民等学者仍然坚持严格“一胎化”政策。2010 年 11 月、2011 年 6 月,原国家计生委两次形成“单独二胎”方案并上报国务院,但均被搁置,或源于生育水平未达成共识,部分经济部委和人口大省担心人口反弹拖累经济。2012 年部分学者联名请求取消对公民生育权的限制,郑真真等学者建议直接全面放开二孩;但翟振武测算,若 2012 年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总和生育率峰值将阶段性升至 4.5、出生人口峰值将升至 4995 万人,建议推迟“全面二孩”政策。2013 年原国家卫计委委托翟振武、王广州两个课题组“背对背”做“单独二孩”研究。王广州预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 50-110 万;翟振武预测每年新增 130-160 万。2013 年 11 月中央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2014-2015 年:“全面二孩”,尽快实行还是谨慎推动?2014、2015年出生人口仅比 2013 年增加 47、15 万,低于学界普遍预期,2014 年顾宝昌等学者第三次“上书”建议尽快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穆光宗主张自主生育,李建民建议鼓励生育;但翟振武建议谨慎、稳步地调整到“全面二孩”政策。2015 年原国家卫计委再次委托翟振武、王广州两个课题 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 立足企业恒久发展 2 服务国家大局战略 组做“全面二孩”研究。王广州预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 220-450 万左右,每年出生人口在 1800 万左右;翟振武预测新增出生人口 160-470 万,每年出生人口在 2000 万左右。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启动。3)2016年至今:要不要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2016-2017年出生人口有所反弹,但 2018 年即较 2017 年下降 200 万,不过王培安认为“完全符合预判”。2017 年翟振武还称计划生育不是老龄化的根本原因。2018-2019 年任泽平团队多次发文,认为人口危机渐行渐近,人口总量危机和结构性危机并存,建议尽快全面放开生育并实行鼓励生育政策;社科院认为中国人口或在 2027 年开始负增长。易富贤认为 2018 年已经开始负增长,统计局回应称中国人口仍在正增长,生育波动不必过分解读。2019 年 3 月王培安称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必然趋势,当前和未来中国劳动力都是充裕的。2019 年 4 月,翟振武称中国没有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梁建章、黄文政反驳称中国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确凿无疑,指责翟振武误导舆论以继续拖延政策改革。 人口是财富而不是负担,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不同政策主张的背后,本质上是对“适度人口论”的态度不同。我们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随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技术进步等导致适度人口规模可变,并且人口增长受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存在调整机制,通过各种强假设估计适度人口规模意义不大。传统化石能源可探明储量增加、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单位 GDP 能耗下降等使得能源不构成对人口增长的硬约束。1980-2017 年全球原油储采比从约 30 年升至 50.2 年,天然气储采比从 49.9 年波动至 52.6 年。2)人口不是经济发展拖累,也可以是财富。其一,人口众多形成的统一大市场和充裕年轻劳动力形成的人口红利,是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二,人口众多使得人口密度提升,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其三,人口是人才的基础,人口众多人才才有可能更多,创新能力才可能更强。其四,从人类发展历史看,每一次科技进步

立即下载
综合
2019-05-30
恒大研究院
27页
0.67M
收藏
分享

[恒大研究院]:中国三轮人口大论战:要不要放开生育?,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7M,页数2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全球公有链项目涉及领域排行 TOP10
综合
2019-05-30
来源:公有链白皮书
查看原文
2018 年公有链相关论文 Top 10 发布机构分布
综合
2019-05-30
来源:公有链白皮书
查看原文
全球公有链项目开发者受关注度排行 TOP10
综合
2019-05-30
来源:公有链白皮书
查看原文
24 小时链上交易量(折合美元)
综合
2019-05-30
来源:公有链白皮书
查看原文
24 小时链上交易数
综合
2019-05-30
来源:公有链白皮书
查看原文
主流公链的 24 小时活跃地址数量
综合
2019-05-30
来源:公有链白皮书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