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氢能产业报告-新京报-贝壳财经

2024氢能产业报告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Report氢能产业报告2024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ReportCONTENTS背景0106-07地图0319-27主题0208-182022年底,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全球已经有25个国家及欧盟宣布将氢能纳入未来清洁能源的计划,其中有些国家开始进行财政引导。氢能作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最为清洁的终极能源,也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能源变革的路径之一,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我国氢能产业政策的明确,在科技的加持下,氢能已经形成了多路径制氢、多场景应用、多区域发力,全链条发展、全社会参与的“三多”“两全”发展格局,成为地方和企业竞相追逐的未来产业,是地方决胜新一轮区域竞争的重要支撑。《2024氢能产业活力报告》将从产业背景、政策环境、产业现状、发展短板、地方(企业)行动、行业前景入手,结合项目案例、地方报道、专家采访,分析产业本身,发现产业卡点,展望发展机遇,诠释能源变革愿景中的氢能路径给地方和企业带来的机会。同时,结合氢能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挖掘产业数据、绿色数据,推荐“全国氢能产业活力城市”。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Report6产业背景2024 氢能产业活力报告7世界气象组织《2023 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3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45摄氏度,过去 10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10 年。2021 年 8 月 9 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 2021:自然科学基础》(以下简称 IPCC AR6)。报告表明,过去十年全球气温比 1850—1900 年平均高出约 1.1℃;最近 40 年的每个 10 年,都相继比1850 年以来任何一个 10 年要暖;自 1970 年以来,全球表面温度的上升速度超过了至少过去 2000 年,甚至更长时间。IPCC AR6 明确指出,每一个升温幅度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全球增温 1.5℃,大多数区域在增温 2℃时会面临更大的气候挑战。全球气温每升高 0.5℃都会给部分区域带来极端高温、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增多、强度增大的风险。当全球增温 2℃时,极端高温更容易超过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临界阈值。IPCC AR6 估 计, 从 1850 年 到 2019 年人类活动已经释放了 2390 Gt CO (吉吨碳,等于 10 亿吨碳),我们还可再排放 400-500 Gt CO ,这样仍有机会限制升温 1.5℃,或者再排放 1150-1350 Gt 使升温限制到 2℃。在当前每年排放约 40 Gt CO 的速率下,并考虑陆地和海洋对 CO 的吸收后,剩余排放空间会在几十年内耗尽,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2015 年 12 月 12 日在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指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之内,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12 月 12 日,在以“碳路先锋 绿启未来”为主题的新京报“2023 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实现“双碳”,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科技是动力、政策是支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全球盘点”认为,与 2019 年相比,到 2030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减少 43%,才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1.5℃以内,呼吁缔约方采取行动,争取到2030 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工业化国家纷纷制定各自的“双碳”目标,推动能源变革,发力绿色能源。经过本世纪初近 20 年的深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全球已经走出多条绿色能源发展路径。其中,氢能产业也从工业领域走向交通运输,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氢能开始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成为复杂路况重载运输的有效绿色解决方案之一。2023 年,我国氢能产量超过 3600 万吨,产业实力得到加强,产业活力得到释放,我国多个氢能产业集群开始成长壮大,成为地方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标走出氢能路径“双碳”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Report8产业报告2024 氢能产业活力报告9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科学家发现“可燃气体”开始,氢气就先后进入冶金、照明、燃气、飞艇等领域,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氢能开始进入化工领域,成为合成氨和甲醇的工业原料。“二战”后,在全球经济重建需求的推动下,大量工业副产氢开始进入工业和能源领域。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1975 年全球氢气消费量达到 2700 多万吨。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通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正式展开。此时,氢能迎来了全球机遇,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开始制定各自的氢能发展计划。氢能成为全球能源变革的一个有效载体。我国的氢能产业基本上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六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走完了西方 200 多年所走过的技术、产业路径,并且后来居上,到 2002 年生产消费量已经超过1000 万吨,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进入 21 世纪,我国经历了煤制氢向天然气制氢再向工业尾气制氢,再向绿电解水制氢的产业变革。同时,氢也从工业领域逐步进入能源交通领域。2022 年以来,我国多个氢能项目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科技上,都在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为什么我国氢能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能源格局的变革,其次是全球氢能科技的创新,第三是国家政策的导引。2001 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启动,提出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三纵三横”总体路线,其中的“三纵”,便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2006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列入先进能源技术。2014 年,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正式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和重点之一。“十四五”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相关政策体系随之建立健全。此外,《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等政策文件出台,都明确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战略性地位。政策环境20 年时间,中国明确氢能的三大定位,赋予能源转型的使命担当01虽然我国氢能利用的起步时间比西方发达国家晚,然而发展迅速,到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氢能利用最大的国家。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Report102019 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20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07-22
26页
2.72M
收藏
分享

2024氢能产业报告-新京报-贝壳财经,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72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14石化产业低碳转型技术路线
综合
2024-07-22
来源: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
查看原文
图 13低碳钢铁技术路线
综合
2024-07-22
来源: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
查看原文
表 6长流程和短流程炼钢能耗和碳排放对比
综合
2024-07-22
来源: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
查看原文
图 12各省“十四五”风、光装机目标完成率(2023 年 6 月)
综合
2024-07-22
来源: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
查看原文
图 6不同情境下 CBAM 机制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额占比
综合
2024-07-22
来源: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
查看原文
图 5欧洲(左)及我国(右)碳价水平预测
综合
2024-07-22
来源: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