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早筛:拥抱肝炎防治刚需,领航市场新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肝炎早筛:拥抱肝炎防治刚需,领航市场新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吕佳睿2024-12-06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肝炎是指由病毒、药物、乙醇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肝脏损伤所导致的炎症反应。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肝炎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等)和非病毒性肝炎(如药物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目前全球约有3.25亿人受到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同时,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逐渐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肝病之一。考虑到肝炎的多样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肝炎的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肝炎早筛行业是针对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提供早期检测与筛查的服务领域。其目标是在症状出现前,识别出可能患肝炎的人,实现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和有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并预防疾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癌。“一般人群”指那些没有已知肝病风险因素或症状的普通民众,“高危人群”包括因病毒感染、长期饮酒、家族史等因素而更易患肝病的人。按照肝炎筛查方式分类,肝炎早筛行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别:针对病毒性肝炎,检测特定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如甲肝抗体、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丙肝抗体、丙肝病毒RNA,丁肝抗体,戊肝病毒抗体等。检测肝脏的生化功能,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如转氨酶(ALT、AST)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血清蛋白质检测(包括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则用于评估肝脏的合成功能。通过检测凝血相关指标来评估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等主要方法。通过影像技术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判断肝脏有无病变。主要包括腹部超声(US)和CT扫描等技术手段。包括肝活检以及遗传性肝病基因检测等,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肝炎早筛。摘要肝炎早筛行业针对肝炎病毒、药物性等因素导致的肝脏损伤进行早期检测与筛查,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技术成熟度和性能指标要求严格。全球及中国市场对肝炎早筛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中国肝炎患者数量多,知晓率和诊断率低,存在刚性需求。随着生物技术、基因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肝炎早筛技术取得显著进步。政府推动肝炎筛查覆盖率提升,肝炎筛查项目完善,单价水平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18年—2023年,肝炎早筛行业市场规模由311.65亿人民币元增长至549.19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2.00%。预计2024年—2028年,肝炎早筛行业市场规模由596.52亿人民币元增长至781.42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6.98%。行业定义行业分类肝炎早筛行业基于筛查方式的分类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其他早筛方式肝炎早筛行业的特征包括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阔、商业模式明确。技术壁垒高肝炎早筛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高度的技术壁垒。这一行业要求企业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生物检测技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不断研发和更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肝炎病毒变异和新型肝炎的检测需求。此外,行业内的企业还需遵循严格的监管标准,获得必要的认证和批准,这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的进入门槛。因此,肝炎早筛行业的参与者往往是那些拥有雄厚研发实力和丰富行业经验的公司,它们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市场前景广阔全球及中国市场对肝炎早筛有着巨大需求。鉴于肝炎作为肝癌的主要高风险因素,肝炎早筛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原发性肝癌在全球及中国的发病与死亡数据,特别是中国承担近半数全球肝癌负担的情况,指出优化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的重要性。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表明,肝病存在庞大目标筛查群体。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对肿瘤防治政策的支持,包括对肿瘤早筛的日益重视,肿瘤早筛行业的商业探索将加速,这对肝炎早筛亦是一种正面激励,显示市场需求与政策推动力作为市场扩大的关键因素。商业模式明确肝炎早筛行业展现了清晰的商业模式框架。下游渠道端主要包括医院、体检中心、直接面向消费者,以及与政府的项目合作。这些模式体现了多样化的市场策略,企业依据自身优势布局肝炎筛查,并结合健康管理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市场差异化。在国内肝炎早筛市场竞争中,价格与渠道推广成为主要瓶颈,这对肝炎早筛行业而言,意味着成本控制、渠道建设和客户教育将是商业化的关键因素。未来,通过与支付方(如医保和商业保险)的合作,以及海外市场的开发,将是进一步拓展商业路径的重要方向。这不仅反映了肝炎早筛企业在市场需求响应上的灵活调整机制,也体现了其长远的战略规划。肝炎早筛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990年代初至2016年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率先推行肿瘤高危人群筛查,有效提高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国际社会对肝炎的关注逐渐升温,特别是乙肝和丙肝作为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2016年至2018年的启动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中国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通过乙肝疫苗推广和丙肝病毒筛查显著降低了感染者的数量,但仍与世卫组织目标存在差距,海南省启动了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筛查项目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2018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PreCar)启动并公布了先导试验结果,2019年基于循环游离DNA(cfDNA)基因突变联合血液蛋白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方法(HCCscreen)在早期肝癌筛查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肝炎早筛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政府支持和支付方合作,进一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普及率,为全球肝炎防控做出更大贡献。行业特征123发展历程萌芽期1990-01-01~2016-01-011990年代初至2016年:肝炎早筛行业的萌芽期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此时,日本大力推行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这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提高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在此阶段,国际上对于肝炎的重视逐步上升,而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作为导致肝硬化与肝细胞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始受到更多关注。肝炎早筛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试剂与设备供应商,主要作用是为肝炎早筛提供必要的试剂、诊断仪器和耗材;产业链中游为医疗检测机构,主要作用是接收来自公众或合作医疗机构的肝炎筛查样本,利用上游提供的试剂和设备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或相关医疗单位;产业链下游为进行肝炎早筛的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早筛能够帮助公众早期发现肝炎问题。质量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并重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拥有肝炎早筛核心专利的企业未来将具有先发优势。尽管集中采购降低了试剂价格,但质量标准不统一导致医疗检测中的误诊和漏诊风险。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行业需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定严格的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并推动技术创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政府和行业协会应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提升整体行业水平。产业链一体化,打通上下游协同关系,帮助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上游供应商与中游检测机构的紧密合作是提高产业链效率的关键。通过稳定供应链关系,供应商能更好满足检
[头豹研究院]:肝炎早筛:拥抱肝炎防治刚需,领航市场新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49M,页数1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