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筛:从LDT到IVD,稳步推进商业模式转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肝癌早筛:从L D T 到I V D ,稳步推进商业模式转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吕佳睿2024-12-25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肝癌是始于肝脏细胞的癌症。肝癌早筛是指利用各种医学检测技术和方法,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人群中筛查出具有患肝癌高风险的个体,以便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旨在通过早期发现肝癌,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存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成本。肝癌早筛行业针对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等,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为直观地展现当前肝癌早期筛查技术的创新进展及市场的发展态势,采用“检测技术”作为分类维度将肝癌早筛行业分为血清标志物检测、液体活检、图像诊断增强以及综合多模态分析。临床上常用于检测和辅助诊断肝癌的血清学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等,其中 AFP是肝癌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最常用的标志物。通过从人体血液中获得游离的肿瘤信息来反映全身的肿瘤状态。液体活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循环游离DNA (cfDNA)、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外泌体(exosomes) ,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ctDNA或CTC来检测癌症相关的遗传标志物。包括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提高影像分辨率和对比度,增强对肝癌及其前病变的诊断能力,尤其适用于对慢性肝病患者早期转癌风险的评估。结合多组学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更全面的疾病预测和评估。适用于复杂临床决策,可以提高早筛准确度,并助力早期诊断和随访决策效率。肝癌早筛行业的特征包括商业模式创新阶段、技术创新能力高、人才需求突出。商业模式创新阶段肝癌早筛行业目前正处于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商业模式的初始阶段。该领域有望通过行业多方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医保等,共同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此外,基于基因技术的肝癌筛查产品,正在尝试ToH、ToB(体检中心)、ToG和ToC等商业化路径,这表明行业正试图突破传统模式,并根据市场和技术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市场集中度不高与主流技术得到验证的事实指出,产业还在整体探索期,逐渐摸索落地性的商业模型。技术创新能力高摘要肝癌早筛行业旨在通过早期发现肝癌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目前,该行业正探索新商业模式,技术创新能力高,但产品获批数量有限,价格较高。同时,行业对跨学科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需求突出。近年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肝癌诊疗指南发布和液体活检新技术的出现。未来,公众健康意识提高和技术成熟将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30年单次检测价格将降至千元以内。行业定义行业分类肝癌早筛行业分类血清标志物检测液体活检图像诊断增强综合多模态分析行业特征12肝癌早筛目前仅有一个产品获批,预计未来将陆续有产品审批通过。多数企业肝癌早筛产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显示出相较于传统手段更为优越的侦测能力。尽管价格仍较高,但随着科技进步和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其价格可望降低。泛癌种早筛投入大、门槛高且处于早期研发阶段,预示着肝癌早筛领域同样具备较高的技术创新潜力和研发投入需求。人才需求突出全球知名企业沿着“单癌-高发单癌组合-泛癌”的路线布局,近年也有“肿瘤早筛+其他慢性病筛查+健康管理”的路线布局出现。这些多元化战略展示了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融资偏向落地性与拿证能力成为考量因素时表明行业对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尤其看重。预计未来随着行业进一步商业化及国内外市场拓展需求增加,对具备创新思维及商业化经验的人才需求将更加突出。中国肝癌筛查自2006年从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个别试点开始,逐步扩展至2007年的淮河流域项目和2012年的城市项目。2015年,液体活检技术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随后在中国迅速发展,纳入外泌体和肿瘤诱导血小板检测。2018年,国家药监局批准血浆EGFR基因突变检测用于癌症评估,标志着液体活检进入新阶段;同年,基于NGS技术的PreCar项目启动,推动多模态综合分析。近年来,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发布了肝癌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提供了系统化指导并明确了未来研究方向。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进步,肝癌早筛将更加精准高效,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将进一步提升防控水平,促进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实现更早期诊断和更好预后。肝癌早筛行业的产业链上游由基因测序仪、试剂及耗材供应商构成,提供核心的设备和技术基础。中游则是肝癌早筛服务供应商,利用上游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发出精准的早筛产品和服务。中游企业将专业的检测服务提供给下游的医院、体检中心、科研机构以及广大受检者,使其获得高质量的肝癌早期筛查服务。3发展历程萌芽期2006-01-01~2012-11-01中国肝癌筛查从2006年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个别项目点开始,后陆续被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7年)和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12年)两个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肝癌筛查工作仍处于持续探索中,相比结直肠癌等筛查更为成熟的癌种,肝癌的筛查人群覆盖率仍相对较低。启动期2012-12-01~2018-12-01肿瘤早筛新技术液体活检于2015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此后,液体活检技术开始高速发展,外泌体和肿瘤诱导血小板等检测也纳入液体活检范畴;2018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批准血浆EGFR基因突变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评估,标志着中国液体活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年4月,基于NGS技术开展的超大规模肝癌早筛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PreCar正式启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显著推进了肝癌早筛的进步。高速发展期2018-12-01~至今近年来中国团体推出多部肝癌防控相关指南共识,包括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的《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为中国肝癌防控提供了重要推荐,也分别提出了具体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科学指导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推进,显著提升了中国肝癌防控的水平,并为未来的优化和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链分析肝癌早筛发展现状肝癌早筛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合规和技术壁垒共同构成肝癌早筛企业竞争的关键门槛。前瞻性临床研究是合规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研究耗时长、受试群体规模大,通常需要至少3年的随访和超过亿元的资金投入,显著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目前仅有少数企业等能够开展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和瑞基因PreCar项目历时3年、投资过亿,成功推出了高灵敏度的肝癌早筛产品“莱思宁”。与此同时
[头豹研究院]:肝癌早筛:从LDT到IVD,稳步推进商业模式转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63M,页数1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