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治理改革政策解读:政府与市场配合,民生与发展并重
证 券研究报告• 政策简评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 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 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政府与市场配合,民生与发展并重——价格治理改革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5 年 04 月 03 日 分析师:胡玉玮 SAC 编号:S1440522090003 分析师:冯天泽 SAC 编号:S1440523100001 分析师:周之瀚 SAC 编号:S1440524090001 核心观点 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从 1984 年价格体系改革开始,我国逐步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进程,截至目前,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 97.5%。为了进一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增强价格反应灵活性,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势在必行。此轮价格改革政策从农业、能源、公用事业、公共服务与公共数据五大重点领域着手,分类施策,放管结合,建立健全价格的 “形成-引导-调控-监管”四大机制,对于强化民生导向、缓解财政压力、促进物价回升、摆脱行业“内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信息或事件: 4 月 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等七方面提出 17 项具体要求。《意见》全文内容涵盖价格改革、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等价格工作各领域,部署健全四个机制,即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通过健全四个机制,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证 券研究报告•政策简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简评: 一、价格改革回顾与成效 价格改革历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 期的高度集中统一定价,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放开部分商品价格,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后,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多元化价格机制的转变。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价格双轨制探索,到 90 年代粮食、电力等关键领域的价格市场化改革,再到 21 世纪以来不断深化的价格机制改革,我国逐步完 善了 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同时加强了对重要民生商品和公共服务价格的调控与监管。这一过程极大优 化了 资源配置,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当前进一步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 体来看,历史上的价格改革主要有三点影响:一是在经济层面,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极大提升,价格改革 逐步 发挥出市场经济的潜能,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二是社会层面,促进公 共服 务质量提升,放开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价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了公共 服务 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保障民生需求。三是行业层面,价格改革后行业 盈利弹性提高,企业盈利弹性也随之提高,更有动力注重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推 动行 业可持续发展。 表 1:历史上的价格改革 年份 文件/会议 内容及影响 1984 年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明确提出价格体系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开始逐步放开部分商品价格,引入市场机制。开启了我国价格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为后续价格改革奠定了基础。 1992 年 党的十四大 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推动了价格改革的加速推进,大量商品和服务价格逐步放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始显现。 1998 年 《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实行市场化收购。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2002 年 《关于推进电价改革的若干意见》 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提高了电力资源配置效率。 2015 年 《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同时加强政府对重要民生商品和公共服务价格的调控。推动了价格改革向纵深发展,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极大地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了市场活力 2025 年 《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提出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等多方面内容。标志着我国价格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加注重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强调价格治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发改委官网,中信建投证券 证 券研究报告•政策简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根据 2024 年 12 月 16 日《经济日报》刊发的发改委署名文章《深化价格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价格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放开种子、桑蚕茧、食盐、烟叶等农产品价格,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取消已实行 70 多年的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截至目前,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 97.5%。(二)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建立起约束激励并重的科学定价机制。对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水利工程供水等,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模式,分别制定定价办法和成本监审办法。完成三轮输配电价改革,实质性实现了电网经营收入从购销价差向输配电收入的转变。创新天然气跨省管道运输定价机制,分 4 个区域实行“一区一价”,促进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三)构建保供稳价制度体系,实现物价合理运行。加强初级产品、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顶层设计,围绕监测预警、发展生产、产销衔接、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预期引导、市场监管等,搭建起保供稳价“四梁八柱”。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时启动储备收储,在价格过度上涨时启动储备投放,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稳定生猪生产;明确煤炭中长期合同的合理价格区间,划边界、稳预期,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四)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建立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出台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完善分时电价机制,进一步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建立健全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绝大多数设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基本覆盖成本。 二、本轮价格治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1、背景 本次出台《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的背景,是基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综合考量。一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
[中信建投]:价格治理改革政策解读:政府与市场配合,民生与发展并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4M,页数1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