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革命的投资机会
数字化革命的投资机会证券研究报告策略深度发布日期:2020年11月23日分析师:阎贵成yanguicheng@csc.com.cn010-85159231SAC 执证编号:S1440518040002分析师:武超则wuchaoze@csc.com.cn010-85156318SAC 执证编号:S1440513090003分析师:张玉龙zhangyulong@csc.com.cn010-65608189SAC 执证编号:S1440518070002分析师:石泽蕤shizerui@csc.com.cn18616092669SAC 执证编号:S1440517030001分析师:刘双锋liushuangfeng@csc.com.cn010-85159348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70002分析师:贺菊颖hejuying@csc.com.cn15801668372SAC 执证编号:S1440517050001分析师:黎韬扬litaoyang@csc.com.cn010-85130418SAC 执证编号:S1440516090001分析师:赵然zhaoran@csc.com.cn021-68801600SAC 执证编号:S1440518100009分析师:程似骐chengsiqi@csc.com.cn021-68821600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70001分析师:杨藻yangzao@csc.com.cn021-68821600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10003分析师:杨艾莉yangaili@csc.com.cnSAC 执证编号:S1440519060002分析师:刘凯liukaizgs@csc.com.cn18611509840SAC 执证编号:S14405181000031• 政策不及预期;• 数字化转型执行力度较弱;•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个股非系统性风险;风险提示2目录• 一、产业革命视角下的数字化革命• 二、数字化革命的路径• 三、数字化革命的条件分析• 四、数字化革命的基建• 五、数字化革命对生产方式的改变• 六、数字化革命对金融和能源的改变• 七、数字化革命对生活的改变• 八、数字化革命产业链图谱总结数字化改革的投资机会3目录• 1.1 产业革命共同特点的总结• 1.2 产业革命是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改变• 1.3 中国产业革命是市场化的过程第一章 产业革命视角下的数字化革命41.1.1 产业革命共同特点的总结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实质是“技术——经济”范式的演进,技术与制度几乎同时展开一波激烈而密集的创新。 一次工业革命代表着一轮经济增长的长波:即当科技和经济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首先是若干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随之整个技术体系都发生跃迁,与此同时生产方式、产业形态也发生根本性变化,进而经济高速增长。 从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一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的五次长波,目前正处于第五次长波阶段。资料来源: 雅各布·范社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陈漓高、齐俊妍“信息技术的外溢与第五轮经济长波的发展趋势”[J] (世界经济研究, 2007;五轮世界经济长波进入衰退期的趋势、原因和特点分析, 2011年。策五波康波为周金涛划分。资料来源:里夫金、麦基里和佩蕾丝,贾根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智能化》六次技术革命的特点与技术突破人类历史的五次长波(1782-至今)工业革命间技术革命开始年份该时期的流行名称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基础设施诱发技术革命的重大技术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1771—1875)第一次技术革命(1771)产业革命运河、收费公路、轮船阿克莱特在英国克隆福德设厂第二次技术革命(1829) 蒸汽和铁路时代铁路、电报、蒸汽船蒸汽动力机车“火箭号” 在英国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上试验成功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1875)钢铁、电力、重化工业时代钢轨、钢制舰船卡内基酸性转炉钢厂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开工(1875—1971)第四次技术革命(1908)石油、汽车大规模生产的时代高速公路、机场、无线电第一辆T型车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的福特工厂出产第三次工业革命(1971—2070年代?)第五次技术革命(1971) 信息和芯片时代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宣告问世第六次技术革命(2020-30年代?)信息、数据、新能源、纳米、新材料、生物技术新一代无线网络(5G、Wi-Fi)、物联网和云计算云计算、大数据(2008年前后)长波(主导技术创新)繁荣衰退萧条回升第一波(纺织工业和蒸汽机技术)(63年)1782-1802年(20年)1815-1825年(10年)(战争1802-1815)1825-1836(11年)1836-1845年(9年)第二波(钢铁和铁路技术)(47年)1845-1866年1866-1873年1873-1883年(10年)1883-1892年(9年)第三波(电气和重化工业)(56年)1892-1913年(21年)1920-1929年(9年)(战争1913~1920)1929-1937年(8年)1937-1948年(11年)第四波(汽车和电子计算机)(43年)1948-1966年(18年)1966-1973年(7年)1973-1982年(9年)1982-1991年(9年)第五波(信息技术)1991-2002或2004年2002或2004???51.1.2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工厂情形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的腾飞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显著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推广。改良型蒸汽机为生产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机器逐渐取代手工工具,在棉纺织、采煤、冶金等许多传统实体工业部门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该时期特点是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再把它们倾销到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棉纺织业的产出、劳动力生产率、企业规模、资金利用及其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的份额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实现了大规模增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征,最初起源于德国。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发电机、电动机等一系列电气发明。相对于蒸汽动力,电气设备具有效率高、结构轻便、传动灵活以及远距离输送的优势,开始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新的动力方式,并在一系列实体工业中应用。与此同时,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点从在英国发展较为成熟的钢铁、煤炭、纺织等基础性产业,向化学、光学和电学等新工业部门转移。61.1.3 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源起于 20 世纪 40-50 年代,发端于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其标志性技术集中在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等领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结果。 标志事件有:1945 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1957 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46年,美国科学家冯诺伊曼
[中信建投]:数字化革命的投资机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43M,页数21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