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精神心理健康互联网洞察报告
2020年中国精神心理健康互联网洞察报告2021-0101 前言P r e f a c ePartOne• 全球近10亿人存在精神障碍,• 每年300万人死于有害使用酒精,• 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 平均而言,各国只有2%的卫生预算用于精神卫生。全球与中国的精神卫生形势严峻—— 联合国数据—— 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数据——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 截至2017年底,全国13.9008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占比17.5%,且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2020年疫情大大加重了精神卫生问题世卫组织最新调查:新冠大流行导致全球93%的国家的关键心理健康服务出现中断或停止,而这期间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则大幅增长。疫情期间,中国医护人员报告的抑郁症(50%)、焦虑症(45%)和失眠(34%)的发病率很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大流行病对民众精神卫生的影响已经令人非常担忧。伴随社会隔离、对疾病传播的恐惧以及家人的亡故,收入和就业损失导致的焦虑,使局势更趋严重”。• 超过60%的受访者报告:弱势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中断,其中包括儿童和青少年(72%)、老年人(70%)和需要产前或产后服务的妇女(61%);• 67%报告:咨询和心理治疗中断;• 35%报告:紧急干预中断,包括那些经历长期癫痫发作的人;严重的成瘾物质物质使用戒断综合征;和作为一种严重的潜在疾病征兆的精神错乱谵妄;• 30%报告:精神、神经和成瘾物质使用障碍的药物供应中断;• 75%以上报告:学校和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服务至少部分中断(分别为78%和75%)。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提供了有力的支援2020年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让人民群众获得及时的健康评估和专业指导,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就诊,有效缓解医院救治压力,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同时,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监管,确保诊疗服务开展的规范、科学、合理,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10月23日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健康分论坛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900多家互联网医院,2200多家三级公立医院,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超过7000家二级医院提供线上服务。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同比增长了17倍,第三方的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了20多倍。特别是线上处方流转增长了近10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为我国精神心理未来10年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供了政策的有力保障:基期水平2022年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122030失眠现患率(%)2016年为15上升趋势减缓焦虑障碍患病率(%)2014年为4.98上升趋势减缓抑郁症患病率(%)2014年为2.1上升趋势减缓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小时)6.57 ~ 8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名/10万人)2.553.34.5抑郁症治疗率——提高30%提高80%精神分裂症治疗率——80%8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80%85%研究对象与方法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患者及家属定量调研定性访谈平台大数据观点摘要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互联网医疗快速普及的催化剂:1• 2月新开通互联网医疗的医生比1月增长了186%,2020年比2018年增长了114%;• 2月新增网上问诊的患者比1月增长了196%,2020年比2018年增长了711%,比2019年增长了130%;• 2月新增问诊订单量比1月增长了89.1%,2020年比2018年增长了934%,比2019年增长了150%。抑郁与焦虑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症状,女性、青少年、中老年人是特别需要关注的人群:2• 诊断为抑郁(40.26%)和焦虑(23.99%)的比例合计为64.25%,接近2/3;• 年龄段19~29岁(28%)与50岁以上(24%)两个人群占比最高,合共占52%;• 女性占比61%,是男性的1.6倍;• 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增速明显, 2月占比比1月增长了176%,12月占比比1月增长了278% ,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2倍;2020年比2018年增长了94%,比2019年增长了55%。观点摘要互联网医疗为患者大大节省了时间、精力与费用:• 网上图文问诊的平均价格33.8元,快速开药诊金17.3元;• 非工作时间就诊占55.84%,就诊时间更灵活;• 同城节省了约14%的就诊成本,异地(跨市)节省了25%~40%,异地就诊占74.45%。还有值得肯定的:• 受访者中,83%的坚持治疗后有明显好转,其中14%的患者已基本痊愈;• 83%的患者对医生给予8分以上的高评价。3402 医生篇精神科医生的群像和特征1医生接诊量研究2医生对患者的感知34医生对互联网诊疗平台的看法T h e D o c t o r sPartTwo2.1精神科医生的群像和特征医生篇医生开通网络诊疗的增长趋势明显2018年2019年2020年近三年医生增长趋势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0年医生增长趋势数据来源:昭阳医生大数据• 近三年互联网医疗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精神心理医生开通了互联网诊疗,三年间开通医生的数量增长达114%。• 2020年医生开通数量在2~4月间疫情期间增长最快,5~6月间有所回落,7~12月间波动上升。114%186%男性医生比例稍高,30~49岁群体超74%男55%女45%医生性别占比男女21~29岁7%30~39岁44%40~49岁31%50岁以上18%医生各年龄段占比21~29岁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数据来源:昭阳医生大数据• 医生群体中,男性所占比例稍高,达55%。• 30~39岁年龄段比例最高占44%,40~49岁年龄段次之占31%,两者合计超74%,此部分医生正当盛年。医生与三级医院等主要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一线76%二线14%三线10%医生所属不同城市占比一线二线三线线下医疗优势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患者就医选择少,若要到一线城市就医,时间与精力耗费大;互联网医疗能为二三线城市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提升了一线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数据来源:昭阳医生大数据76%的精神心理科医生集中在一线城市:• 若按职称分,一线城市的主任与副主任医师合占全部医生的32%,普通医师占全部医生的37.1%;• 若按所在医院级别分,三级医院医生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且占总医生数的56.0%,10.5%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仅有1.6%。0.8%5.0%11.7%2.6%5.4%20.3%6.3%10.9%37.1%0.0%10.0%20.0%30.0%40.0%三线二线一线分城市分医生级别比例普通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8.3%3.6%20.1%1.6%10.5%56.0%0.0%20.0%40.0%60.0%三线二线一线医
[邵阳医生]:2020中国精神心理健康互联网洞察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5M,页数5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