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爱普《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 打造智能低碳企业13711151927293030致辞第一章 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 经济转型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为化解风险,更是一种战略机遇第三章企业低碳转型需要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 相互促进 第四章 企业亟需构建与业务整合的碳计算能力第五章SAP气候行动方案助力实现零排放结语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联系人目录1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 致辞致辞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 致辞12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 致辞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面向未来最为重要的战略议题之一,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德勤2022年全球首席战略官调研,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拥抱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头等大事1。然而在另一份德勤2022年全球高管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企业对外表态和落实行动之间仍存在鸿沟,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高管认为难以衡量影响与收益是阻碍企业投入资源开展气候行动的最大障碍2。可持续发展代表了企业更远大的雄心,需要高管们有意识地作出一系列战略选择,也要求企业发展出一套新的能力,将可持续发展管理融入日常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施展得法,可持续发展将是驱动和重塑业务增长的绝佳机会,进而强化企业的长期价值和韧性。以可持续发展引领的企业低碳转型,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价值创造机制,发掘价值创造与碳中和举措的有机联系,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进行检视,衡量转型进展和向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转型成效,并及时采取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与行动。相信本文将对构建企业碳计算能力的必要性与实现方式有所启发,帮助相关专业人士深入思考,付诸行动。李佳明德勤管理咨询中国首席战略官可持续发展服务联合负责人如果说21世纪的前20年,是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那么毫无疑问,未来几十年,将是数字化和绿色化双转型的新商业时代。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疫后经济政策的核心,纷纷指向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转型。中国在最新的国家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要求。欧盟面向未来几十年的欧洲绿色协议,强调没有数字技术就没有绿色协议,要发挥数字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政策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孪生转型。显然,数字经济不仅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新动能,同时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数字技术的成熟,使得人类资源管理的范围和深度获得了质的飞跃,重塑了经济的衡量方式和发展方式,驱动产业实现系统级的可持续发展。这场以碳中和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产业革命浪潮,将从制造范式、创新理念、产业生态、排放标准、环境规制、消费方式等各个方面深刻影响未来的竞争格局。如何在这场双转型中占领先机,打造数据驱动、智慧互联、绿色低碳的新型中国企业,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和关键。彭俊松博士SAP大中华区首席数字官 可持续发展负责人3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 第一章 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第一章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 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 经济转型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 第一章 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34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 第一章 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为在本世纪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需要将过往两百多年来构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急速切换到以可持续能源为主体的低碳模式。然而气候问题具有跨时空的外部性,一方面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所有国家和人群都将面临由此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行动,影响的是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且效果与体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 求减排必须成为各个国家自觉自愿的行动,秉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心聚力,承担起 “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3(Common but differential responsibility)”。中国积极参与气候议题,在促成《巴黎协定》的签署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推动者的角色,并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当前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在未来四十年经济增长与碳中和双重目标约束下,无论是从工业化进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考虑,还是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绝对减排量、碳排放强度等诸多指标来看,中国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图1:中国、美国、欧盟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与绝对减排量比较*中国2030年碳达峰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预测约110亿吨 数据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中国美国欧盟100亿吨年碳排放量共30年(2030-2060)110亿吨*共45年(2005-2050)61亿吨共71年(1979-2050)41亿吨80亿吨60亿吨40亿吨20亿吨1970198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2060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 第一章 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5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 | 第一章 实现碳中和是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图2:实现碳中和,中国面临的挑战远大于美国与欧盟数据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世界银行,德勤分析 • 欧盟已于1979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有71年;美国已于2005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有45年 • 中国在2030年碳达峰后,到碳中和的过渡期只有30年,更重要的是欧盟与美国达到碳排放峰值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中国是事前设定的约束条件 • 欧盟碳排放峰值约41亿吨;美国碳排放峰值约61亿吨 • 中国碳排放峰值据预测约110亿吨,时间和排放量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减排斜率要远比欧盟和美国陡峭 • 2019年欧盟碳排强度是0.2千克/美元,美国是0.3千克/美元,中国是0.9千克/美元。我国的碳排放强度目前约是欧盟的4.5倍、美国的3倍 • 从侧面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碳排放存在强耦合关系,需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碳中和双重目标约束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短达成碳中和的绝对减排量大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高当前中国每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不扣减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活动碳汇的情况下大约1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未来达成碳中和的总体思路是在能源供给端推进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能成为供能主体,实现电力清洁化,并利用清洁电力的红利提升电气化率,在非电能领域则需要加速推动氢能、碳捕集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体到温室气体五大排放领域,分别有其相应的低碳转型路径,从中可以看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我们国家而言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 从能源系统的角度看,实现碳中和要求能源系统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以化石能源(煤炭
[德勤]:思爱普《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打造智能低碳企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9.49M,页数3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