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
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2023年8月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 | 目录序 3前言 4概述 7案例及综合点评 11 案例一 均胜电子 12 案例二 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 案例三 迈瑞医疗 24 案例四 潍柴集团 30 案例五 西港经济特区 36 案例六 贝发集团 41“八仙过海,各立潮头”——评中国企业全球化案例研究 48结语 52目录2当前全球格局复杂多变,国际经贸形势正面临新变局,地缘政治两极化风险增加;疫后全球经济信心尚未企稳,全球通胀压力仍较大,强美元或诱发新兴市场债务风险;大国间数字技术竞争日趋激烈,数据安全等新兴议题浮现。 尽管宏观环境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但是,不论从国家要求还是自身驱动力而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都具备确定性。高质量的“走出去”,是中国实现高水平发展、推动中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全球化面临新的使命和课题。在过去,“扩市场、谋创新”是中国企业寻求出海的核心动因;而近年来,“强韧性”所带来的出海需求也日益显著。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将走向长期化、全面化、深度化,其重点将更多聚焦在全球化战略、当地业务运营管理的组织模式、实现运营的供应链组织、跨境人才管理,以及支撑业务的底座的数字化和安全合规等方面。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随着中国持续拓展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愿景,中国企业出海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健康医疗、绿色能源和金融等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作为一家立足本土、连接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德勤中国一直以来凭借多元化专业能力和全球网络资源,致力于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并通过遍布90多个国家的全球中国服务部网络,为在全球运营的中国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和支持。 今年是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成立20周年,此次联手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这本白皮书,正是希望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将我们在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全球化管理方面的思考、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分享给各位,以期在全球化发展路途上共勉。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 | 序1序3曾顺福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4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 | 前言秦朔:第一财经研究院首席专家 /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 秦朔朋友圈发起人2前言用勇气和智慧把握全球化的新未来5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 | 前言迈入2023年,三年新冠疫情宣告结束,但地缘政治摩擦与冲突依然扑朔迷离。全球经济仍在增长,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仍在涌动,但也不时出现风高浪急,导致变数横生。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指出,2022年全球贸易额达到32万亿美元(货物贸易2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7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报告认为,推动贸易增长的因素包括全球运输能力提升和货运费用回落,但地缘局势紧张、通胀居高不下、多国上调利率以及能源、食品与金属价格高企等因素,将对2023年的全球贸易构成不利影响。根据世贸组织(WTO)估计,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可能仅增长1.7%,低于2022年的2.7%,也低于过去12年的平均增长率2.6%。联合国贸发会议《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为1.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2%,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融资和并购交易减少。而在实际资产的投资中,大多数地区和行业的新建投资项目有所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和面临供应链重组压力的行业的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包括电子、汽车和机械行业。为应对全球芯片短缺,全球五个最大投资项目中有三个是在半导体领域。从整个增长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以“坎坷的复苏”(A Rocky Recovery)为主题,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2024年将小幅上升至3%,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降至今年的7.0%和2024年的4.9%。7月25日最新一期展望报告则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比4月的预测值上调了0.2个百分点,对2024年经济增速的预测保持不变,仍为3%。通览以上数据,谈不上强劲,但也远远谈不上至暗。全球经济、贸易正在进入一个风险、挑战与机会交织存在,充满纠结的“慢增长”时代,要通过更长时间治愈疫情的创伤,通过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的方式——如果各国有决心和勇气的话。与此同时,从经济连接度看,全球化在分化,地缘经济的割裂威胁在加剧,贸易矛盾在上升,但分化中也会形成新的“板块”“集团”,并激发企业为了对冲单一国别风险,进行更具分散性的海外布局与扩张。回到中国,经济正在复苏,但基础还不够稳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和7月两次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5.2%,在大国经济体中仍居前列。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但从5月起,外贸压力不断增大,以人民币计价,6月出口同比下降8.3%,以美元计价更下降了12.4%。虽然外贸承压,但中国的对外投资仍在持续增长。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6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3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折合美元同比增长14.8%)。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折合美元同比增长15.4%),占同期总额的18.6%。1-6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9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新签合同额655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777.2亿元人民币,新签合同额3301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6.7%和50.3%。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中国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全球化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从战略上支持和鼓励的方向。而中国企业自身的实力、能力、韧性的提高,则是其在无论怎样变化的全球化年代都能把握和创造新机遇的关键所在。也因此,出海正从中国企业的“可选项” 变为“必选项”,从“附加题”变为“必答题”,成为企业新的增长曲线。6回顾过去40多年的历程,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企业从制造到研发、营销、品牌、投资、并购、本地化生产与经营等,也在不断拓宽走出去的边界,提升走出去的层次——从加工贸易到资本出海、技术出海、品牌出海、服务出海,从廉价产品出海到品质出海、高附加值产品和智能化产品出海,从硬件出海到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直播APP等服务出海,从发达市场到“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等等。可以看到,在不少新行业,中国已经在全方位地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产业能力,尤其是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汽车、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2023年中国有很大可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它所反映出的趋势是中国对全球现有产业格局的影响力和重构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在“新航海时代”也面临着众多
[德勤]: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93M,页数5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