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系列特刊1——《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进展、 形势与展望》
2023年10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进展、形势与展望“一带一路”十周年《引航》系列特刊致谢本次报告在撰写过程中获得了多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尤其在梳理和总结中外企业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重点领域的范例时,相关企业与我们分享了其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绿色实践经验,对丰富本报告内容作出贡献。在此,我们向以下企业表示衷心感谢(按在报告中出现的顺序排列):1.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2. 中国能建国际集团3.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4. 汇丰银行序言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其重要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就明确提出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2017年,中国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阐述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并对加强交流和宣传、保障投资活动生态环境安全、搭建绿色合作平台、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地方优势等方面作出了详细安排;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承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更是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发展指出明确方向;2022年,中国四部委再次联合发布了绿色丝绸之路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规划了战略路径、指明了重点方向、提供了决策支撑,更标志着绿色丝绸之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年,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多年来,中国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践行绿色责任,推进绿色领域的国际双边与多边合作;另一方面,还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和智慧,共同探索最优发展路径,这都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为此,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的指导下,安永编写了“一带一路”十周年《引航》系列特刊——《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进展、形势与展望》,梳理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和绿色金融五大领域的进展、成就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总结了部分中国企业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优秀范例和成功经验,希望为其他中国企业和更多跨国企业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发展,深化与共建国家全方面的绿色合作,不断推动各国释放可持续发展潜能,用中国行动和中国智慧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序言02摘要04顶层设计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06绿色丝绸之路的主要领域071绿色能源07政策沟通促进“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发展08中企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发展情况10案例一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聚焦清洁能源,为“一带一路”创造低碳绿色价值16案例二 中国能建国际集团:丰富的绿色低碳实践经验助力“一带一路”绿色能源转型18发展趋势与展望20案例三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高效能源管理促低碳绿色生产,持续保护环境与社区共赢232绿色建筑25中企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建筑业发展情况26建筑业绿色发展建议303绿色交通32中企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交通发展情况33发展趋势与展望434绿色消费46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消费政策解读47中企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消费实践情况51发展趋势与展望535绿色金融55政策沟通促进“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57“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促进绿色丝绸之路发展61案例四 汇丰银行:汇聚全球力量,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66趋势与绿色发展建议68安永联系人72安永大中华区“一带一路”专业团队73目录3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进展、形势与展望“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化,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陆续提出了未来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绿色丝绸之路的相关建设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条件等风险挑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随着未来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这些国家碳排放量必然还将进一步上升。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既要控制碳排放,坚持绿色发展,又要平衡经济效益,带动东道国经济发展。气候问题的全球性决定了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合作应对,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起步或快速发展时期,脱贫的问题更加紧迫,面临的减排压力也大于发达国家,因此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经验、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将加速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发展,中国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分享也将成为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本次报告中,我们将主要从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和绿色金融五大领域进行梳理与展开,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形势与展望,为中国企业未来更高质量地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绿色能源绿色能源领域的发展合作是绿色丝绸之路至关重要的一环。能源发展面临推动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任务,稳健的政策支持、更廉价的可持续金融、电网接入、灵活的电网和数字技术将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中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实力较强,并积极以对外承包工程(EPC)、海外投资并购、海外建厂等多种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领域主要包括太阳能、风电、水电、生物质能、储能和特高压方面。绿色建筑建筑行业是节能环保的重点领域,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仍在持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商用和民用建筑需求仍将快速增长。然而部分共建国家人口密集,整体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并且绿色环保管理基础薄弱,在发展中仍将面临挑战。因此,推动建筑业节能减排、普及绿色建筑材料、绿色施工方式等至关重要。目前,中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开展了众多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不但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维护项目建设生态环境,还在完工后的持续运营期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摘要4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进展、形势与展望绿色交通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城市化和出行机动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的出行次数和交通工具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但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污染、健康和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绿色交通已成为各国实现碳减排道路上的共识。近年来,中企深入参与了共建国家绿色交通的发展,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公共轨道交通、绿色航运等领域合作广泛。未来,预计道路全面电气化、智能交通、共享出行以及航运与海运燃料替代将是绿色交通领域的发展重点。绿色消费对于消费品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议题。未来十年,消费品企业将加速实施自身的计划,以实现减碳目标。此外,税收激励和监管的加强、消费者对其所涉品牌的行为认知和期望不断变化、投资者加大报告审查力度、改进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标等一系列无形价值驱动因素将加速这一趋势。消费品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贯穿整个价值链,从水资
《引航》系列特刊1——《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进展、 形势与展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73M,页数7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