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CEIBS
2024 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i 前 言 十九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以化石能源消费驱动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却带来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环境退化和气候危机。这一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形成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认可和追求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了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兴起和发展。简单来说,可持续金融是将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的目标整合到传统金融活动和投资决策中。 在众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无疑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之一。2020 年 9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 前碳达峰,在 2060 实现碳中和,确定了我国气候行动的总体目标。2024 年 8 月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目标是到 2035 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一过程中,企业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同、创新、安全”转型的主要践行者和核心推动力量之一。只有当社会中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创造活动减少了对碳排放的依赖,绿色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时,经济社会才可以说是进入了绿色低碳的轨道。 虽然一般而言,企业有意愿积极适应可持续发展趋势,通过转型努力和国家乃至全球气候行动目标相一致。然而,企业的减排和转型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转型过程中面临成本上升、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等各种严峻挑战。正因如此,我们看到,虽然目前近半数全球上市公司做出了净零排放的承诺,① 然而在理想愿景和现实行动间常常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可以也应当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跨越愿景和现实间的鸿沟,其中的关要是形成和气候行动目标相一致的金融市场激励机制,降低 ① MSCI, The MSCI Net-Zero Tracker, May 2023. 2024 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ii 低碳资产的成本,分散和抵消低碳资产风险,同时增加碳密集资产的持有成本,使得“聪明的”钱更多流向低碳转型领域。 那么,在现实转型中,企业低碳发展面临哪些挑战?金融机构和可持续金融政策如何助力企业克服障碍,真正迈向净零排放?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合中欧金融 MBA(FMBA)课程部共同推出《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旨在追踪研究全球可持续金融行业发展和企业减碳转型进程,同时关注中国企业绿色发展进展、行业趋势和政策环境,发挥链接中外、市场与政府、企业与投资者,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智库研究作用。 本报告是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和中欧金融 MBA(FMBA)课程部合作共创的成果,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欣舸教授、中欧金融 MBA(FMBA)课程部主任余方教授共同领衔,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中欧金融 MBA(FMBA)课程部行政主任马宁联合统筹。报告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二部分分别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玺、裘菊担纲主笔;第三部分“中欧校友洞见”遴选自中欧金融 MBA(FMBA)校友的毕业课题研究项目,本期研究项目由中欧金融 MBA(FMBA)2022 级校友邹婧畅、孔卓君、李进、许寿朋、张健成共同完成。 2024 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iii 摘 要 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与实践 在过去八年期间,全球可持续债券和贷款市场均呈现为三阶段的发展模式。在第一阶段(2016—2019 年),可持续债券和可持续贷款市场保持着较低的年度发行总额和数量,市场规模相对稳定。第二阶段(2020—2021 年)见证了可持续债券和贷款市场的显著扩张,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2021 年全球发行规模均增至历史高点,绿色债券和社会债券的发行量尤其突出。在第三阶段(2022 至今),受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恶化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 年全球可持续债券和贷款市场出现显著下滑,直至 2023 年才相继回暖,并在 2024 年初表现出较强复苏势头。 全球可持续债券类型多样化,呈现各具特色的发展趋势。首先,绿色债券始终为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尽管有所波动,但无论是发行规模还是发行数量均远超其他三类债券。其次,随着全球应对社会和经济挑战行动的升级,社会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的重要性迅速增强。特别是在 2020 年疫情期间,社会债券的发行量实现了突破性增长,达到了前一年的十倍。 从区域看,欧洲一直是全球可持续债券的主要发行区域,其发行的可持续债券占全球市场的份额长期保持在 50%左右。2022—2023 年,亚太地区发行的可持续债券总额连续两年超越美洲,成为全球第二大可持续债券发行区域。亚太地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与在可持续债券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相比,欧洲可持续贷款发行规模在近四年波动较大,总体与美洲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2024 年上半年,欧洲可持续贷款规模有所扩大,达 1602 亿美元,占全球可持续贷款总额比重为 42.4%,略高于美洲 37.4%的占比。 2024 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iv 欧盟可持续金融框架的建设主要围绕三大核心支柱逐步推进,即欧盟分类法、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信息披露体系,以及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投资工具。目前来看,这三大支柱的立法和实施进展已取得显著成果,为欧盟的可持续投资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监管环境。 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绿色金融为主导,转型金融、社会责任金融等新兴金融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8-2023 年期间,中国绿色贷款年均增速高达26.62%;2022和2023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分别达到0.98万亿和1.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为 60.66%和 10.20%,创历史新高。在新兴金融领域,中国2023 年发行 53 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总规模为 406 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相较于可持续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和可持续金融标准拓展及国际接轨等领域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信息披露要求仍然以鼓励为主、强制为辅,企业强制披露的信息指标仍然有限,披露可持续信息的上市公司比例仍然较低等。 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进程 要实现本世纪末的控温目标,同时降低低碳转型的经济社会成本,需要尽快大规模提高气候投资规模。从近年来全球资金使用情况来看,全球有潜力调动起足够的资金来应对气候变化,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足够的激励。 考虑用“绿色溢价”或“碳溢价”来衡量资本市场对低碳经济活动的支持或对高碳项目的惩罚,我们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支持此类溢价的广泛存在。例如,基于不同类型金融资产收益情况的比较发现,绿色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较传统金融资产具有更大的波动性。绿色低碳投资的高风险特征,间接反映了资本市场并没有形成引导市场资金规模化流入低碳领域的激励。 在金融机构的减碳进程方面,全球借贷规模最大的 54 家银行中,已有 48 家设立了净零排放目标
2024年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CEIBS,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25M,页数8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