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深度报告·2025年度投资策略报告:AI端侧应用兴起,国产高端芯片亟需国产化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2025 年度投资策略报告 AI 端侧应用兴起,国产高端芯片亟需国产化 核心观点 自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面世以来,大模型快速迭代, 百家争鸣。2024 年上半年 OpenAI 推出 GPT-4o,标志着从单一 文本处理扩展到多模态理解和生成的新时代。同时,端侧 AI 应 用商业化提速,AI 手机、AI PC 先后发布,并向可穿戴、智能车 、XR等领域延伸,重点关注端侧 AI(智能手机、新型耳机 、智 能眼镜、智能车等)。AI 快速迭代带来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先进制程、先进封装需求高涨,相关厂商积极扩产。国内传 统 半 导体的国产化率较高,但高端芯片自给受限,亟需国产化 , 重 点关注国产高端芯片的生产制造、核心设备材料、EDA 软件等。 摘要 展望 2025 年,我们认为,应当关注两大主线:(1)AI:云端基础设施(算力、存储、通信等)、端侧 AI(手机、PC、穿戴、智 能 车 等);(2)国产替代:先进制造、先进封装、设备材料等。 一、算力硬件维持高景气,AI 端侧应用兴起 硬件:Rubin、HBM4 可期,2025 年 AI 硬件维持高景气。英伟达发布 Blackwell 架构算力芯片,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同 时推出新型机架式 AI 服务器 GB200,进一步推动算力、存储、 网络传输相关硬件的需求,下一代 Rubin 架构预计 2025 年发布 ,同时HBM4/4e 也将落地。以 GPU、CoWoS/SoIC、HBM、高 速 PCB为代表的算力需求持续扩张,供应商大力扩产,预计 2025 年 AI硬件产业维持高景气。 应用:小模型赋能端侧,AI 应用商业化提速。云端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大量的算力和配套硬件,过去两年云端 获 得 了大量的投资,各家大模型推陈出新,以 GPT-5为代表的下一 代大模型万众瞩目。与此同时,端侧模型已经渗透入多种场 景 , 如智能手机、智能眼镜、PC 等。随着端侧算力的增强,端 侧模 型将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需要实时处 理 和 高隐私要求的应用场景中。全球 AI 应用商业化有望提速,AI 应用的效用,如节约人力成本、个人助理等,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终端:混合 AI有望成趋势,端侧 AI 价值有望变现。端侧 AI带来成本、能耗、可靠性、隐私、安全和个性化优势, 已 经 具备实践基础,终端设备有望在 AI 的催化下迎来新一轮创新 周期。从终端看,先落地、成规模的终端将是手机和 PC,2024 年苹果、安卓都发布了 AI 旗舰机,2025 年 AI 手机将创新升 级、价位下沉,此外 XR、智能眼镜、耳机、智能家居等也正在融入AI。 电子 刘双锋 liushuangfeng@csc.com.cn 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70002 庞佳军 pangjiajun@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110001 范彬泰 fanbintai@cssc.com.cn SAC 执政编号:S1440521120001 孙芳芳 sunfangfang@csc.com.cn 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60001 乔磊 qiaolei@csc.com.cm SAC 执证编号:S1440522030002 章合坤 zhanghekun@csc.com.cn SAC 执证编号:S1440522050001 郭彦辉 guoyanhui@csc.com.cn 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70009 王定润 wangdingrun@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060005 何昱灵 heyuling@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080001 发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25 日 市场表现 相关研究报告 24.07.13 【中信建投电子】AI 赋能端侧应用,国产芯片高端突破 -29%-9%11%31%51%2023/11/222023/12/222024/1/222024/2/222024/3/222024/4/222024/5/222024/6/222024/7/222024/8/222024/9/222024/10/222024/11/22电子沪深300维持 强大于市 2 电 子 行业深度报告 二、AI 引领半导体周期,国产高端芯片亟需突破 本轮半导体周期,核心需求是 AI。2023 年 AI 需求主要在云端,大模型的迭代演进,拉动算力芯片及 基础 设施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硬件技术快速迭代,GPU、HBM 几乎一年迭代一个代际,配套的网卡、光模块 、散 热、铜缆/PCB 等以类似速度迭代,AI 的学习曲线处在早期非常陡峭的位置。而 2024 年 AI 进入端侧,作 为最 大的AI 载体,智能手机 AI 渗透率预计达到 15%,穿戴、医药、高端制造等行业也在引入 AI。该产业趋势 中率 先受益的,是 AI 的上游硬件产业链:GPU、存储、PCB、制造代工、设备材料等。 AI算力自给受限,高端芯片亟需国产化。硬件基础设施作为 AI 大模型发展基石,但海外对华供应高端 GPU、HBM 受限,先进制造、先进封装代工产能难以获取。国内 AI算力产业链仍在起步追赶阶段,可以类比海 外 AI在 2023 年之前的爆发前夕,但关键环节处于“有需求、没供给”的状态。虽然国内半导体国产化率 在过 去几年持续提升,但是核心环节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如高端芯片的生产制造、先进封装技术的研发、关键 设备 材料的攻关、EDA 软件的开发等。在传统半导体国产化已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高端芯片、先进存储、先 进封 装、核心设备材料、EDA 软件的国产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产业链相关公司 AI产业链 1、算力上游: 晶圆代工:中芯国际、华虹公司; 先进封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 PCB: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生益电子、景旺电子。 2、端侧 AI: AI手机: (1)苹果产业链: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领益智造、中石科技、鹏鼎控股、东山精密、高伟电子、舜 宇 光学科技、水晶光电、蓝思科技。 (2)安卓产业链:传音控股、华勤技术、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舜宇光学科技、卓胜微、唯捷 创 芯、圣邦股份、南芯科技、艾为电子、顺络电子、电连技术、隆利科技。 AI PC:(1)ODM:华勤技术,(2)散热:思泉新材,(3)电池:珠海冠宇、豪鹏科技,(4)结构件 : 春秋电子、光大同创,(5)EC 芯片:芯海科技。 折叠屏:东睦股份、汇顶科技。 OLED:奥来德、莱特光电。 智能车:(1)激光雷达:永新光学、炬光科技、腾景科技。(2)车载摄像头:韦尔股份、思特威、 欧菲 光。(3)智驾方案商:地平线。 国产化主线 1、处理器:海光信息、龙芯中科。 2、存储:澜起科技、兆易创新。 3 电 子 行业深度报告 3、设备

立即下载
信息科技
2024-11-25
中信建投
75页
14.4M
收藏
分享

[中信建投]:电子行业深度报告·2025年度投资策略报告:AI端侧应用兴起,国产高端芯片亟需国产化,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4M,页数75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7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7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表10.国内多家安防企业推出自有大模型
信息科技
2024-11-25
来源:电子行业2025年行业投资策略:新技术周期展开,重视产业增量和国产替代机遇
查看原文
表9.2020-2023 年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应收款规模逐年上升(亿元) 2021 2022 2023
信息科技
2024-11-25
来源:电子行业2025年行业投资策略:新技术周期展开,重视产业增量和国产替代机遇
查看原文
图80.海康威视信用减值损益(万元)与同比增长率 图81.大华股份信用减值损益(万元)与同比增长率
信息科技
2024-11-25
来源:电子行业2025年行业投资策略:新技术周期展开,重视产业增量和国产替代机遇
查看原文
图78.海康威视事业群营收(亿元)与 PBG 同比增长率 图79.大华股份事业群营收(百万元)与 To G 同比增长率
信息科技
2024-11-25
来源:电子行业2025年行业投资策略:新技术周期展开,重视产业增量和国产替代机遇
查看原文
图76.安防行业产值及增长率 图77.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营收及 GDP 相关性
信息科技
2024-11-25
来源:电子行业2025年行业投资策略:新技术周期展开,重视产业增量和国产替代机遇
查看原文
图75.台股被动元器件营收当月值(亿新台币)
信息科技
2024-11-25
来源:电子行业2025年行业投资策略:新技术周期展开,重视产业增量和国产替代机遇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