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第九期-北京大学-MGF
0092 0 2 4 年 1 1 月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Climate Policy and Green Finance (Quarterly Update)(季报)绿色目录:谁在设计金融市场的“指绿针”?| 从绿色到转型:转型金融标准制定的框架、要点与建议|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东盟可持续金融的通用语言| 资管行业助推可持续金融标准体系完善:任重而道远| 国内17项地方性转型金融目录的比较与前瞻| 多边机构混合融资的实务应用和借鉴思考| 福建省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研究G-LAB封面文章百家灼见前沿实践研究分享马 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 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联席主任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黄 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BiMBA商学院院长 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副院长 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联席主任何晓贝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副主任本期副主编:张静依执行编辑:邵丹青 吴明华助理编辑:赵 越文字编辑:张 欣季报编委会成员:主 编:执行主编:(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险峰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中诚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中碳科技(湖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晋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殷 红中国工商银行授信审批部资深专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小薏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富达基金董事长黄世忠 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梅德文 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北京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中心主任亲爱的读者:您好!在绿色(可持续)金融领域,“绿色金融分类目录”“绿色标准” “Green Finance Taxonomy”等术语耳熟能详。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将绿色金融分类目录视作绿色金融体系的一项核心支柱,欧盟也通过立法确立了“EU Sustainable Finance Taxonomy”的地位,引导全球可持续金融市场抵制“洗绿”现象。近二十年来,全球绿色分类目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今无论是市场制定的目录,还是政府制定的目录,在金融市场的应用都日益广泛。但这些绿色目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投资者和企业的行为,从而产生实质性的减排效益,成为各界都在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本期“封面文章”为您解读:到底什么是绿色金融分类目录?全球视角下绿色金融分类目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为何会有市场制定目录还是政府制定目录、到底要不要制定转型金融目录的争议?绿色金融分类目录是否能提高减排成效?绿色金融分类目录又会走向何处?本期“百家灼见”栏目包含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重点探讨转型金融标准制定的框架、要点和建议,并从国际领先绿色金融分类目录制定机构的角度谈谈解决思路;第二篇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东盟如何制定区域层面的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本期首次设立“前沿实践”栏目,旨在分享国内外机构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前沿实践与实务思考。专栏首期文章将介绍资管行业在助推可持续金融标准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期“研究分享”栏目推荐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比较分析了国内17项地方性转型金融目录;第二篇文章阐述了多边机构混合融资的实务应用,并针对中国出海企业提出相关建议;第三篇文章聚焦福建省绿色金融发展实践,总结现状、指出现存不足并给出建议。最后,在“央行与监管机构政策追踪”栏目,我们为您总结了2024年8月至10月央行和监管机构在气候与可持续金融政策方面的最新进展。期望本期季报能够一如既往地为您带来理论思考和实践启发!《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编辑部 2024年11月本期导读征稿启事尊敬的读者: 您好!诚挚地邀请您向本刊投稿,分享您的观点、经验和案例,与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和创新。请将您的稿件发送至邮箱:mgf@nsd.pku.edu.cn,并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投稿”。我们将安排专人负责稿件的收集和反馈。请勿一稿多投。 稿件要求:1.主题聚焦于气候政策、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碳市场等相关领域; 2.形式以观点文章、研究文章、案例分析等为主; 3.字数在4000-6000之间; 4.请注明您的姓名、单位、职务及邮箱。期待您的投稿,并期待与您的交流和合作!《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编辑部目 录 G-LAB封面文章 / 2| 绿色目录:谁在设计金融市场的“指绿针”? / 2 百家灼见 / 10| 从绿色到转型:转型金融标准制定的框架、要点与建议 谢文泓 徐小云 / 10| ASEAN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ASEAN’s Common Language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Najwa Abu Bakar / 16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东盟可持续金融的通用语言 Najwa Abu Bakar / 24 前沿实践 / 31| 资管行业助推可持续金融标准体系完善:任重而道远 黄小薏 / 31 研究分享 / 37| 国内17项地方性转型金融目录的比较与前瞻 刘晶宁 / 37| 多边机构混合融资的实务应用与借鉴思考 佟刚 / 43| 福建省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研究 薛小飞 / 53 央行与监管机构政策追踪(2024年8月-10月) / 58 版权 / 62 2封 面文 章绿色目录:谁在设计金融市场的“指绿针”?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可持续)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2016 年至 2021 年间,全球可持续债券的发行规模增长了近 9 倍。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是绿色金融分类目录(本文简称为“绿色目录”)。绿色目录能够在解决“全球绿色投资不足”这一应对气候变化核心挑战中扮演关键角色。它可以通过“定义”绿色资产——为金融市场中的绿色资产贴上“标签”,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导资本流向绿色投资领域。从 2000 年初国际金融市场开始自发制定绿色目录,到如今有近 50 个国家已经采用了官方绿色目录,绿色目录已成为全球气候政策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和欧盟起步较早,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了示范效应。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不少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国内外的绿色投资,也已经或正在积极制定本国的绿色目录。同时,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在谨慎推进本国的绿色目录制定工作。随着绿色目录在金融市场的广泛应用,关于绿色目录以及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投资者和企业的行为,从而产生实际的减排效应,各界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近期的一些理论研究指出,在气候政策力度不足(政府失灵)和金融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政府制定的绿色金融目录可以作为气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防范金融市场上的“洗绿”行为,更重要的是确实能改变企业行为、提升绿色投资,产生实质性的减排效益。在实际操作中,绿色目录的制定和执行面临着多种因素的权衡,这些因素对于绿色目录在金融市场的接受度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此外,绿色目录能否有效地引导全球金融资金流入那些急需气候资金的发展中国
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季报)第九期-北京大学-MGF,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5M,页数6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