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5
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52 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背景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0102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03第一章: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背景4 研究范围智能机器人按应用场景分类工业机器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其他领域机器人按机械结构分类垂直关节型机器人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直角坐标型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其他机械结构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1959 年,戴沃尔与美国发明家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70年,斯坦福研究所制造第一个能够推理周围环境的移动机器人 Shakey。1972年,早稻田大学发布全球第一台全尺寸类人智能机器人WABOT-1。1973年,德国库卡推出全球首台电动驱动工业机器人Famulus。1979 年,美国 Unimation 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成熟。 智能与消费类机器人80年代,专家系统在医疗、化学领域大显身手,工业机器人逐渐普及。1997年,运行在IBM的Deep Blue深蓝国际象棋专家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冠军,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8年由索尼开发出机器狗AIBO,这是第一个用于娱乐应用的大众市场消费机器人。多领域智能机器人2002 年iRobot公司首次发布第一款扫地机器人Roomba真空吸尘器。2003年,火星探测器精神号和机遇号落地火星表面。2005年,人形机器人Albert HUBO被发布,是世界上第一款具有人形头部的行走类人机器人。2005年,波士顿动力推出四足机器人BigDog,适应复杂地形。2008年,协作机器人先驱Universal Robots发布首款商用协作机器人(Cobot)。人形机器人2016年,波士顿动力发布了双足人形机器人Atlas和四足机器人Spot同年,AlphaGo击败李在石,展示了人工智能强大的学习和决策能力。2017年,由香港公司Hanson Robotics开发人形机器人Sophia获得沙特阿拉伯公民身份,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家公民身份的机器人。2021 年 ,特斯拉宣布开发机器人Optimus,带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受大模型的技术驱动,人形机器人概念爆发,宇树科技、优必选、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等企业频频发布产品。•我国发布的国家标准《机器人分类》(GB/T 39405-2020)将机器人定义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编程的轴,以及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可在其环境内运动以执行预定任务的执行机构。以此为基础,极光月狐研究院将智能机器人定义为:加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自主感知、交互、决策、执行等操作的机器人。定义及分类:从机械化、单一化向高度智能化、泛在化迈进,智能机器人历经数十年技术革新与应用探索,仍在持续突破资料与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月狐研究院整理5 驱动因素社会驱动:人口老龄化加速、蓝领工作人力缺口大、高科技平民化共同驱动智能机器人渗透•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与联合国有关老龄化的划分标准显示,我国人口增长动力减弱,老龄化人口占比增长,我国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仍在加速中。蓝领群体规模达四亿,但劳动力仍存在较大缺口。相对于白领工作,蓝领存在很多繁重、危险的工作场景,年轻人对进入蓝领工作岗位的意愿较低。这亟需机器人进厂进行岗位的人力替代、协作、补充。•目前AI平民化成为大趋势,人工智能融入国民生产生活中,民众对于AI相关应用的关注呈指数级增长,民众对于人工智能的接受度也逐渐上升。资料与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月狐数据-4-2024681012141618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65岁及以上占比(%)2015年-2024年中国人口数据30,000 32,000 34,000 36,000 38,000 40,000 42,000 44,000 46,000 48,000 2023-012023-032023-052023-072023-092023-112024-012024-032024-052024-072024-092024-112025-012023年-2025年智能AI应用MAU数据1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超过1.5,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蓝领高级技工的缺口达到了上千万人。劳动力缺口大2蓝领群体的平均年龄也在继续增加,40岁以上蓝领劳动者占比约50%,年轻群体进入蓝领工作岗位的意愿较低。年轻群体意愿低3工厂普工、建筑零工等工作环境危险、任务繁重,工人精神与肉体压力大,认可度低。许多危险性大或者繁重辛苦的工种已经面临招工困难的局面。繁重、危险工种招工难6 驱动因素政策驱动:从国家战略到地方政策培育沃土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资料与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发布单位时间政策定位产值企业产品/技术应用场景密度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年6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2025年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打造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年10月19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五部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2025年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打造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4年1月24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五部委2025年,营收达800亿元:服务机器人营收达200亿元,无人机(船)营收达50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18万台(套)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0%。聚焦重点领域培育典型应用场景,组织实施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4月17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五部门培育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新增1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25年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成应用高地,2027年争创国家级产业发展集聚区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核心产业规模超250亿元遴选50个标杆示范机器人应用场景重点领域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发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维护巡检、安全应急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4年12月5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一批的瞪羚企业和独角
[极光月狐]: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5,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65M,页数2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