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之城2020
机遇之城 202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武汉香港郑州长沙苏州西安厦门重庆天津青岛宁波昆明济南合肥澳门佛山珠海无锡太原贵阳沈阳福州大连南昌中山乌鲁木齐石家庄长春南宁哈尔滨海口兰州保定唐山呼和浩特2 | 普华永道方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秘书长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的中后期,但城市化蕴含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依然强大,机遇和潜力巨大。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首次突破 60%,有望在未来 20 年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户籍人口城市化率目前还不到 45%,持续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化,将有助于缩小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全面改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充沛的内生动力。不仅如此,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规模和体量巨大的城市群,经济集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这些城市群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中心。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城市的发展在应对变局和把握历史机遇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表明,由于大国竞争、逆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涌起,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中国大城市群地区仍在这一过程中保持了相对于平均水平更高的增长。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发展和治理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城市是这场危机中的主战场。在中国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较好地控制了疫情,大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社区管理的严密高效、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强烈的公民意识,在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些都展示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在危机应对中的强大韧性和修复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面向未来,中国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展现的既是提高经济韧性的底线安全逻辑,也是面向国际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进取逻辑。在“双循环”格局构建过程中,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将发挥增长平台、韧性支柱和开放高地的引领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机遇之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共同关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机遇之城》系列报告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成果。自 2014 年起,《机遇之城》已经连续发布了七期。该报告借鉴了普华永道《机遇之都》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同时紧扣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从经济、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机遇之城》报告自发行以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得到了来自商界、学界以及各级城市政府的普遍关注。今年报告的观察城市数量增加到42 个,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和规模体量相当的重点城市。在变量设置上更加强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例如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等,以体现出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城市的核心关注点。借此机会,我想对普华永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国发展贡献智慧表示赞赏和钦佩,对普华永道和基金会团队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期待双方在未来能够继续深入合作,共同为社会奉献有价值的知识产品。把握中国城市化新机遇机遇之城 2020 | 3罗浩智普华永道 全球主席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所有的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到在城市中运营的企业和生活的居民,无论各个地区或城市何时控制住疫情,可以确定的是,世界已经发生改变,人类社会面对着新的挑战。企业面临更加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更加艰难的经营决策,许多城市居民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和就业的不稳定性。对一个社会而言,为以下两个问题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城市环境,既能支持居民健康,又能促进商业繁荣。这对城市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全球投资者正在重新界定“面对面交流”的重要程度,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流行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紧急情况。从风险的角度考量,城市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领导者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如何学习、调整、适应?如何修复、重建、重启?所有这些问题都对城市的韧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准备充分的城市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而产业结构老化的城市则可能面临更多艰难的挑战。“面对面交流”始终是一种重要形式,但其重要性在疫情发生之前已然发生变化,疫情会进一步加速人们交流方式的改变,并且在不同城市会有不同表现。面对未来,或许全球的城市都还要经历一定时期的不确定性,直到重新形成新的运行方式,企业和居民亦需重新适应新的经营策略及生活习惯。能够有所选择非常关键,人们既希望可以“面对面交流”,也希望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交流,那些优秀的城市和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灵活选择。可以确定的是,智慧化的手段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减少的跨越地域的旅行和人口流动,以及随之增多的线上会议和居家办公,正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变,例如更多线下商业实体转为线上经营已成常态,智能设备和自动化操作的使用亦不断增多。科技进步使得现代城市相比以往有了更为灵活的应对方式,体现出更快的恢复能力和更强的韧性。事实上,普华永道中国在疫情期间就采取了“灵活办公”的模式,采用多种远程办公工具,帮助客户及员工顺利度过较为艰难的阶段。提升城市韧性和智慧化水平但这也对大规模的数字化手段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其迫切性不言而喻。毕竟,无人愿意承担在此方面落后的代价。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很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移动支付、电商等蓬勃发展,许多中国城市借助智慧化的手段在疫情应对方面快速形成了有效的应对机制。未来数年,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关系到区域的经济增长动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韧性程度的提升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普华永道将持续以极大的热忱,持续关注和参与到中国城镇化发展中来,为中国城市和各类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这也是我们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诚挚初衷。同时,感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普华永道中国和《机遇之城》研究一如既往的慷慨支持,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对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应对挑战,4 | 普华永道目录概述城市选择调研方法观察结果关于访谈十大维度排名比较与分析一、智力资本和创新(访谈)刘世锦:绿色城镇化的两大支柱:核算与技术二、技术成熟度三、区域重要城市(访谈)刘志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四、城市韧性(访谈)杨伟民:精细化的城市治理需要“三个区分”五、交通和城市规划(访谈)赵丹:北京市综合风险评估及韧性城市规划策略研究六、可持续发展(访谈)龙瀛:技术与城市:泛智慧城市技术提升韧性城市七、文化与生活八、经济影响力(访谈)饶翔:智慧化治理,提升城市韧性九、成本十、宜商环境变量说明专题:普华永道韧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鸣谢进一步联络信息55667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505455机遇之城 2020 | 5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载体,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多种多样的机遇,却也不断面临困境和挑战。2020 年给诸多城市带来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也让我们短暂地停下脚步来重新审视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之下是否具有韧性能够抵御风险、应对挑战。自 2014 年起,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持续发布《机遇之城》报告,致力于从多角度
[普华永道]:机遇之城2020,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52M,页数5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