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婚姻报告-泽平宏观

2021 中国婚姻报告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切实的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 但近年来,多种选择和无奈之下,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多了。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认为婚姻是束缚。另一方面,高婚育成本使年轻人实现家庭变得更加困难。 从人口角度看,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正在削减适婚年龄人数,结婚“主力军”减少。“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正成为一批年轻人的选择,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重是互为因果的。 01 中国婚姻现状 1. 结婚少了、离婚多了、结婚晚了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婚姻状况发生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结婚率下滑、离婚率长期持续攀升、初婚年龄推迟。具体来看: 一是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 2013 年开始下滑。 2013-2020 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 1347 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 814.3 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 12.2%;粗结婚率从 9.9‰降至 5.8‰。其中,《2019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 年初结婚人数从 2386 万降至 1398.7 万人,再婚人数从 307.9 万升至 455.9万人、复婚对数从 29.9 万对攀升至 61.9 万对。 二是“晚婚”现象突出;25-29 岁接替 20-24 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 2005-2010 年,20-24 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 47.0%降至 18.6%,25-29 岁从 34.3%升至 34.9%,30-34 岁、35-39 岁、40 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 9.9%、4.9%、3.9%增至19.3%、8.3%和 18.9%。 三是离婚对数和离婚率长期持续攀升。 1987-2020 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 58 万对升至 373 万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 433.9 万对,同比-7.7%;粗离婚率从 0.5‰攀升至 3.1‰,较上年下滑 0.3 个千分点。 2.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下滑越明显 2013 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结婚率出现下滑。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与 GDP 大体呈负相关关系,也受人口流动、老龄化等因素扰动。具体来看: 一是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低。 2020 年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河北结婚率全国倒数;其中,上海、浙江、山东排名倒数前三,分别为 3.7‰、4.3‰和 4.8‰。此外,北京结婚率 5.2‰,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七,低于全国平均 5.8‰水平。 二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高。 2020 年西藏自治区、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婚率全国排名靠前,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贵州省排名前三,分别为 9.2‰、8.8‰和 8.0‰。 三是受人口流动和老龄化影响。 中国“深度老龄化”省份分别为辽宁、上海、山东、四川、江苏、重庆、浙江、安徽。老龄化严重的省份,适婚年龄人口相对较低,如果长期存在人口流出,则导致结婚率下滑更加明显。 山东、辽宁结婚率分别为 4.8‰和 5.3,全国排在倒数第三、八位;2013-2020 年山东结婚对数下滑超 45%。而人口流入的老龄化省份,结婚“主力军”相对较高;四川、重庆、安徽结婚率分别为 6.4‰、6.6‰和 7.7‰。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流动也会影响离婚率,往往经济发展较弱、人口流出严重的地区,离婚率相对较高。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动摇感情基础,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黑龙江、吉林、辽宁离婚率分别为 4.0‰、4.0‰、3.2‰。 02 选择还是无奈? 1. 自我选择:高学历、独立、社会包容 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在校学生人数攀高,受教育年限增加引发“初婚推迟效应”。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0 年博士在校学生数 32.67 万人增至 46.65 万人,硕士在校学生数从 158.47万人增至 267.30 万人。 受教育时间增加、教育年限延长推迟就业平均年龄,进而推迟结婚平均年龄。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1982 年的 5.3 年提高到 2020 年的 9.91 年,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从1990 年的 22.0 岁上升到 2016 年的 25.4 岁;男性同期从 24.1 岁上升到 27.2 岁。 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与高品质生活,对婚姻持开放态度;尤其是女性自我独立的实现与自我意识的觉醒。经济发展和受教育水平提高给女性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社会地位上升。女性不再只作为“家庭主妇”,而是进入职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8-2019 年,普通高校中在读女生占比从 38.3%增至 51.0%,女性在高等教育群体中开始占主导地位。高学历女性往往偏好不低于自身条件的男性,加大婚姻市场匹配难度,单身女性规模快速上升。 2000-2015 年中国 30 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从 154 万攀升至 590 万;其中,2015 年 30 岁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女性未婚占比高达 11%,远高于本科学历及以下女性未婚率的 5%。 思想开放与社会包容性增强,离婚不再是一个“谈虎色变”的话题。经济独立使女性逐渐摆脱婚姻的束缚,更有底气承担离婚的不利后果。 2015-2018 年审结一审离婚纠纷案件近 600 万件。根据司法大数据报告,2017 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为 140 余万件。离婚纠纷案件数增加,感情不和(77.5%)、家庭暴力(14.9%)为主要原因。其中 73.40%的案件原告为女性,婚后 2-7 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夫妻双方仅一方意愿离婚的案件占比为 91.09%。 2. 无奈:社会压力、婚育成本 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结婚意味着,婚前彩礼、房产,婚后还房贷、生育等一系列问题。而当前高房价、高教育支出导致年轻人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大城市尤为明显。 房价快速攀升,年轻人面临“买婚房”、“还房贷”双重压力。1998 年房改以来,房价总体保持大幅上涨,给家庭抚养孩子和为子女结婚购房带来了很大压力,1998-2018 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从 1854 元/平上涨至 9979.9 元。 2004-2020 年中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 1.6 万亿元增至 34.4 万亿元,增长 20.5 倍,占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大致在 50%以上,2018 年为 54%。 房贷收入比(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从 16.2%增至 47.6%,带动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居民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从 28.6%增至 88.4%。现实中还有不少居民通过消费贷、信用贷等形式凑集购房资金,实际的房贷收入比可能更高。 教育成本明显攀升,“教师减负、家长增负”,接送、育儿压力增大,导致家长承受时间、精力、财力三重负担。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幼儿园学杂费、幼儿园及小学初高中阶段辅导班费用、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 根据新浪教育《2017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抽样统计,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 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占 21%,大学阶段占 29%。 公立幼儿园供给大幅下降,许多家庭被迫选择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2001-2020 年全国公立幼儿园

立即下载
金融
2022-03-11
11页
3.01M
收藏
分享

2021中国婚姻报告-泽平宏观,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01M,页数1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2022 年 3 月 4 日以来,10Y-2Y 美债利差已跌至不足 30bps
金融
2022-03-11
来源:宏观月报:破7后再破8?美国通胀还能超市场预期多久?
查看原文
2021 年以来,二手车价格增速不减 图 9: 2021 年以来,美国住房租金价格增速斜率陡峭化
金融
2022-03-11
来源:宏观月报:破7后再破8?美国通胀还能超市场预期多久?
查看原文
俄罗斯进军乌克兰以来 10 年期美债隐含的通胀预期上升,实际利率下降
金融
2022-03-11
来源:宏观月报:破7后再破8?美国通胀还能超市场预期多久?
查看原文
我们对美国核心 CPI 和核心 PCE 的预测
金融
2022-03-11
来源:宏观月报:破7后再破8?美国通胀还能超市场预期多久?
查看原文
近两月(2022 年 1 月和 2022 年 2 月)各行业员工平均时薪同比增速普遍破 4%
金融
2022-03-11
来源:宏观月报:破7后再破8?美国通胀还能超市场预期多久?
查看原文
2022 年亚特兰大联储时薪增速跟踪指标创 1998 年以来的新高
金融
2022-03-11
来源:宏观月报:破7后再破8?美国通胀还能超市场预期多久?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