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行业:“双碳”趋势下的长坡厚雪赛道
氢能行业:“双碳”趋势下的长坡厚雪赛道发布日期:2022年3月23日分析师:吕娟lyujuan@csc.com.cn021-68821610SAC 执证编号:S1440519080001SFC 中央编号:BOU764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股票报告网目录• 一、双碳背景下,国内外政策推动氢能发展1.1 氢能源: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1.2 全球推进氢能产业发展1.3 国内政策明确支持氢能发展• 二、制氢:CCS助力低碳制氢,水解制氢静待突破• 三、储氢端:产业链瓶颈环节,期待技术突破• 四、应用端:交通先行,工业、电力与建筑领域并进• 五、相关设备标的介绍• 六、风险提示股票报告网1.1 氢能源: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图表:氢能源产业链•氢气是一种二次能源,其本身具有热值高、能量密度大等特点,且理论上可实现零碳排放。•长期以来,氢能在中国一直被认定为高危化工产品,这使得整个氢能产业链在报批建设时存在诸多制约。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划分成能源范畴,大大提升氢能地位。•氢能源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燃料电池汽车、轨交船舶、发电、供暖、化工与冶金等领域,氢能源的广泛应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来源:Hydrogen Council, 氢能产业网,中信建投图表:氢气热值高、无污染燃料代表性分子式发热量(kJ/g)CO2排放量(g /kJ)煤C33.90.108轻油C16H3444.40.070汽油C8H1844.40.069甲醇CH3OH20.10.069天然气CH449.80.057氢气H2120.20股票报告网1.2 全球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图表:全球发布氢能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迎来一波投资浪潮,氢能已经成为国际议程的新焦点。•在占全球GDP总量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国家已制定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正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来源:Hydrogen Council,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中信建投股票报告网1.3 国内政策明确支持氢能发展图表:氢能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宏观产业政策•国家层面对氢能以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支持其发展。•宏观产业政策方面,自“十三五”至“十四五”,国家连续将新能源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列入五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积极建设“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将对我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来源:政府官网,中信建投时间部门政策名称主要内容2016.11国务院《国 务 院 关 于 印发“ 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2020.1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将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作为整个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的突破口,以客车和城市物流车为切入领域,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丰富的地区推广中大型客车、物流车,并逐步推广至载重量大、长距离的中重型卡车、牵引车、港口拖车以及乘用车等;2030-2035年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2020.11 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的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2021.0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批未来产业。2022.0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明确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总体目标(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股票报告网1.3 国内政策明确支持氢能发展图表:氢能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财政补贴政策•推广政策层面,财政部传达燃料电池奖励政策思路,向氢能重卡倾斜。•2020年9月21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将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有关通知另行发布)。争取通过4年左右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示范城市或区域的三大原则:有基础——氢源有保障,装备制造业有底子;有积极性——已发布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产业配套政策;有特色——低成本、低碳氢源,燃料电池公交是主流,但公共领域综合应用也是重要领域•示范方式为示范城市群自愿申报的形式进行。推广政策:从购置补贴到“以奖代补”来源:政府官网,中信建投时间部门政策名称主要内容补贴标准2016.12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包括增加整车能耗要求、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等。在保持 2016-2020 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并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 2019-2020 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 20%。1、乘用车≤20万元;2、轻型客车、货车≤30万元;3、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50万元2018.02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1、提高技术门槛要求,不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门槛。2、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补贴标准。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力度保持不变,燃料电池乘用车按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燃料电池客车和专用车采用定额补贴方式。3、分类调整运营里程要求。对
[中信建投]:氢能行业:“双碳”趋势下的长坡厚雪赛道,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97M,页数7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