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4 个中心 (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7 年 8 月 25 日,是教育部 在国内设立的两家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之一,由人大重阳运营管理。建院以 来,人大重阳调研美国 20 余次,先后在中美两国主办过关于“一带一路”、 南海问题和中美关系等多次高层次双边智库对话,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 录内容提要 2引言 4一、俄乌冲突并未延缓美国对华“大围剿”之势 5(一)加紧构建对华围堵的“印太经贸小圈子” 5(二)多空并举、金融施压中国企业 8(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华攻击污蔑 9(四)以“切香肠”方式挑动台湾问题 10(五)在军事科技领域不断压制中国发展 12二、未来中美博弈的三种可能性 16(一)高烈度的博弈,中美走向全面军事对抗 16(二)中烈度的博弈,将逐步走向中美全面脱钩 19(三)低烈度的博弈,两国紧张关系成为常态 22三、应对美国全面战略竞争的建议 24(一)加紧制定在经贸、金融领域的反围堵与反制裁的预案,加强数字治理合作 24(二)以我为主,要加紧制定金融强国战略与方案 26(三)加快能源自主进程,制定能源替代“三步走”战略 27(四)主动设置议程,逐渐引领中美舆论战的节奏 27(五)对外多讲述“台独”危害,严防美国“以台制华” 28(六)强化军事科技,应尽快建立独立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体系 28结语 29课题组 312 人大重阳“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报告 21 期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内容提要● 俄乌冲突并未延缓美国对华全面竞争之势。近期,美提出对华“综合威慑”,对中国全面战略围堵的步伐在加快。截至 5 月 16 日,美国针对中国的压制行动大概有 24 项,体现在经贸、金融、意识形态、军事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美国对华战略竞争逐步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在经贸、金融等领域连续对华施压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因素,名为“综合威慑”,实则开启“大围剿”之势。● 当前的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格局可概述为五点:加紧构建对华围堵的“印太经贸小圈子”,多空并举、金融施压中国企业,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华攻击污蔑,以“切香肠”方式挑动台湾问题,在军事科技领域不断压制中国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关系走向将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中美经济实力的消长变化。随着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中国对美博弈的实力将日益提升;二是中美政治理念的分歧,具体体现在美国“霸权主义”同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争。● 整体而言,拜登政府依旧认为竞争仍是中美关系的主轴,对华基本思路、基本战略和强硬姿态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中美全面“摊牌”的概率在上升。● 对当前的局势进行分析可知,未来中美博弈呈现高、中、低烈度人大重阳“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报告 21 期 3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的三种可能性,分别体现在一是高烈度博弈:中美走向全面军事对抗;二是中裂度博弈:将逐步走向中美全面脱钩;三是低烈度博弈:中美紧张关系成为常态。● 中国须高度重视 2022 年两国经济总量差距“不减反增”可能性所形成的国民信心与市场预期问题,在落实贯彻既定中央政策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紧制定在经贸、金融领域的反围堵与反制裁的预案,加强数字治理合作;二是以我为主,要加紧制定金融强国战略与方案;三是加快能源自主进程,制定能源替代“三步走”战略;四是主动设置议程,逐渐引领中美舆论战的节奏;五是对外多讲述“台独”危害,严防美国“以台制华”;六是强化军事科技,应尽快建立独立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体系等。● 为应对拜登对中国的全面竞争攻势,中国应放弃幻想,全力防范高烈度军事对抗的最后摊牌可能性,也要在适应中美关系紧张新常态的同时主动塑造中美关系。在中美两国应在竞争的基础上,中国通过体现大国担当,寻求中美合作的可能性,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关键问题上形成合作共识,推动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数据治理的有效开展,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4 人大重阳“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报告 21 期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引 言俄乌冲突并未减缓了美国遏制中国的节奏,相反,随着俄罗斯被西方军事、政治、经济全面牵制住,美国转向对中国全面战略围堵的步伐在加快,甚至一些美国智库呼唤,须参考“以乌制俄”的模式,在台海挑起一场战争实现“以台制华”的目标。加之疫情影响,2022 年初夏,在俄乌冲突百日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美关系课题组在长期追踪的基础上,梳理俄乌冲突以来呈现加速趋势的美国对华竞争新步骤,预设近期中美博弈可能出现的三种场景,并在经贸、金融、军事、科技上提出务实建议。人大重阳“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报告 21 期 5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一、俄乌冲突并未延缓美国对华“大围剿”之势2022 年 2 月以来,美国加紧布局对中国全面战略竞争的各项部署。2 月 4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2022美国竞争法案》,除了对特定产业的支持和补贴外,部分涉华表述充满冷战思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在经贸、金融等领域连续对华施压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因素。5 月 26 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最全面的对华政策演讲,明确声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对中国的竞争策略将一以贯之。美国以中国试图扰乱国际秩序等为借口,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角度,声称要寻求通过“综合威慑”的方法来维护和平,还提出“投资、联合、竞争”的新三策略,拉拢盟友和合作伙伴,多管齐下全面压制中国,对华开启“围剿”之势。可以预见,未来十年,美国对中国的压制和围堵将更剧烈。(一)加紧构建对华围堵的“印太经贸小圈子”美国始终将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拜登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不在高科技和产业链上逐步“去中国化”,美国将不得不承担对华战略对抗的高昂成本,因此在拜登上任伊始就清晰地表明,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将限制和缩小美国、欧洲和东亚盟国对中国的商业依赖,试图在对华战略对抗中降低经济代价、抑制中国工业和高科技崛起。拜登政府用“竞6 人大重阳“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报告 21 期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争、对抗、合作”三分法来定义美中关系,以竞争和对抗为主,合作为辅。在 5 月 26 日演讲中,布林肯进一步提出“投资、联合、竞争”的三策略,在投资美国国内
[人大重阳]: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7M,页数4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