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
2022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 皮 书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2 年 8 月十八大以来发展综述十八大以来发展综述第一篇住房市场第二篇住房保障第三篇城市更新第四篇建筑行业第五篇绿色发展附录优秀工程项目展示一、编写领导小组组长:王飞副组长:陶泳成员:于雷王恺王海霞王颖马晓花石向东冯志祥许可孙景怡李丽华李京凡李珂李艳军刘文举刘琳宋杰杨和平杨家骥吴铮张波张宝超张虹波陈立民陈炜文金耀东林鹏岳为众周玮孟海亮庞瑞敬赵勇姚长飞胡胜斌徐良秦剑凌振军聂澄宇窦连增管世军薛军魏方魏吉祥魏楠董良宛春董志宇二、编写单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调研工作办公室《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目 录1-517-2343-4849-556-1624-3031-42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序言《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调研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年度发展报告,为行业内外了解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情况提供参考。2022 年《白皮书》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发展综述,主要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包括五篇,分别是住房市场、住房保障、城市更新、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反映 2021 年发展情况和 2022 年发展思路;第三部分附录,展示优秀工程项目。《白皮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市统计局、各区住建房管部门、智库专家、业内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受时间和能力所限,难免存在不足,敬请指正。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调研工作办公室2022 年 8 月十八大以来发展综述1砥砺奋斗十年路京华大地绘锦绣——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综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阔步前行的重要阶段。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课题来谋划和推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上精准用力,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更加健全,建筑业转型加速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住房和城乡建设在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谱写了新时代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新的篇章。绘就发展“新蓝图”,首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城市发展正在深刻转型,一改过去以增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到中心城区,从城市副中心到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纵贯南北,中轴线挺起千年古都的文化脊梁。横贯东西,十里长街展现国际大都市的时代风貌。“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犹如大鹏展翅,在更广阔的空间铺开全新城市框架。一座座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首都进入航空“双枢纽”时代,双翼托举助推城市实现新的飞跃。北京冬奥会上惊艳亮相的“冰丝带”、“文旅新地标”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成为世界认识北京耀眼的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2“金名片”。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百年老站焕发新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与大运河博物馆三个文化设施和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等标志性重大工程进入建设高峰期,推动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加快推进京张铁路、京雄城际铁路、京唐城际建设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作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北京围绕推进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民生保障和环境改善两条主线,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典型项目。从菜市口西片区申请式退租,到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修缮整治,从引领城市时尚潮流的西单更新场,到利用工业遗产的张家湾设计小镇,从“小空间、大生活”重新焕发活力的劲松北社区,到“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首钢老工业区的加速蝶变,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奏响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壮丽交响。建设和谐“新家园”,“住有宜居”梦想照进现实住房问题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致力于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步实施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给模式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供需两端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和二手商品住房年均成交 20 万套左右,首次购房占比在 75%以上,地价、房价年度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保持在 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 2012 年的 29.26 平方米提高到 2020 年的 33.7 平方米,住宅成套率在 96%以上,近 7 成居民实现了自有住房。住房租赁年交易量由 2012 年的 100 余万套次增加至 2021 年的276 万套次,租购并举格局初步形成。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十八大以来发展综述3产权住房为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立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引进人才、无房刚需家庭及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多层次需求,建立了“租购补”相结合的保障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基本住房问题。十八大以来,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 85 万套(间),发放公租房租金补贴 46.47 亿元,许多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核心区平房更新、棚户区改造、危旧楼改建、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节能农宅建设等,“补短板”“强弱项”,老城区、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 2021 年底,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 9500多万平方米,完成加装电梯 2261 部;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 14.9 万套,超62 万余人实现出棚进楼;启动实施 7 个市属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改造农村危房 1.6 万余户,完成抗震节能农宅建设超 43 万户,城乡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打造发展“新引擎”,建筑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建筑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关联带动性较强的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深入推进“放管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行业发展动能。区级审批办理项目占全市的 90%以上,“施工许可证全程网上办”“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改革措施被国务院列为供全国借鉴的改革举措,仅电子化招投标一项,每年为投标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约 6.9 亿元,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市场活力竞相迸发。推动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创新为建筑业赋能助力,BIM、AR、VR 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深度融合,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北京以国际领先的建造水平和创新型智能建造技术,把中国建造、中国品牌、中国标准推向世界。建筑业总产值保持逐年稳步增长态势,2018 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4“十三五”期末较“十二五”期初翻了一番,发挥强大的经济支撑作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成效明显,外埠市场产值占比连续多年超过七成,位居全国首位。深入推进建筑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累计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 12522.92万吨,率先将居住建筑节能率由 75%提升至 80%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89M,页数59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