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洞悉中国高铁产业发展简史
【收藏】后发先至,国之重器:一文带你洞悉中国高铁产业发展简史 【产业基本概念】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中国高铁目前仅限于国铁路线,未包含磁悬浮线路。 【文章简介】 “铁路一响,黄金万辆”,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铁路承载了中国的客运量,被称为中国“经济大动脉”,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自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并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以来,中华儿女的铁路强国梦延续了百年。为加快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铁路事业”发展必须先行,高铁建设及装备制造引领铁路技术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速度和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势在必行。年,国家首次提出高速铁路兴建计划,自此,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加速步入“高铁时代”。随后的余年,中国高铁技术飞速发展,建成了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铁技术体系,高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截至年月日,中国高铁营运里程突破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以的运行时速成为全球高铁运营“第一速”,中国高铁产业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转身。高铁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最佳代言人和中国制造出海“新名片”。“十四五”新征程,我国高铁产业正用“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续写“可持续”、“高质量”、“有效益”的中国速度。 【信息标签】 产业政策;体制改革;项目建设;技术创新&装备迭代;资本运作;产业出海 【正文】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中车(601766)、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中国通号(688009)、思维列控(603508)、京沪高铁(601816)等 1964 年,运行时速达 220 公里的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就此开启全球商业运营高速铁路时代。彼时的中国铁路平均时速仅 43 公里,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1978 年 10 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在乘坐的新干线高速列车上,邓小平同志谈及乘坐新干线的感想:“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这次访问日本亲身体验了“现代化”后,小平同志更加坚定了推动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的决心,高速铁路也首次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我国高铁事业发展的序幕徐徐拉开。 接下来,让我们沿着时间脉络,通过探究高铁【产业政策简史】、【体制改革简史】、【项目建设简史】、【技术创新&装备迭代简史】、【资本布局简史】、【产业出海简史】,统览我国高铁产业 40 余年发展史。 产业政策简史 我国高铁产业快速发展受益于政策的支持引导,政府前瞻性将高速铁路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纳入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大规模高速铁路网络,在我国高铁发展的前期规划和后期产业化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表1:中国高铁产业政策简史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政策引导阶段:1990-2001 年 1990 年,铁道部根据“科技兴路”的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制定了《铁路科技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重点组织“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论证,高速铁路技术发展首次写进铁路科技发展规划,高铁成套技术科技攻关提上日程。1991 年,高速铁路建设首次被纳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任务,自此,高速铁路技术自主研发加快。 在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加快发展的背景下,1996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进入 20 世纪,要着手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形成大客运量的现代化运输通道,这是高速铁路建设首次被写入“国家发展规划”。年,恰逢新千年开端,国家“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快铁路既有线技术改造,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我国铁路提速及高速铁路建设在新世纪开局正式启动。——政策扶持阶段:2002-2020 年 2004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作为铁路行业第一个发展规划,首次提出高铁建设规模目标,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建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及三个城际客运系统,客运专线运营里程达 1.2 万公里,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 200 公里及以上。自此,揭开了我国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的新篇章。 2005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要加快发展安全高速的交通运输技术,高速轨道交通系统相关技术成为交通运输业技术研发的优先主题。秉承制造强国、技术先行的原则,国 家将高速轨道交通系统技术研发的重要性提升到新高度。 2006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振兴高铁装备制造,掌握时速 200 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列车等装备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振兴高铁装备制造产业写入国家规划,加快高铁装备制造技术突破成为高铁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十一五”规划发布后,《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对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研发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高速铁路装备国产化进程成为高铁装备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 2008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 年调整)》,提出到 2020 年客运专线建设里程达 1.6 万公里以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启动“大基建”计划,高速铁路建设提速扩容。2010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优先重点发展高速铁路交通等先进运输装备,高铁装备制造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2012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发展高速铁路,加快快速铁路网建设,到 2015 年末建成快速铁路营业里程达 4 万公里以上,这是首次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提出要发展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2012 年 4 月,在 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近九个月后,中国科技部发布《关于印发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确定了高铁技术发展的目标及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快发展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政策特别强调了高铁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也为我国做强高铁产业打下 一剂强心针。 时间迈入“十三五”时期,2016 年 3 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提出,要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到 2020 年实现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 3 万公里,覆盖 80%以上大城市。同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 年调整)》,提出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部分利用时速 200 公里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到 2025 年建成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 3.8 万公里,高速铁路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新建高速铁路线路运行时速提高到 250km-350km,同时还提出培育壮大高铁经济,以高铁
一文带你洞悉中国高铁产业发展简史,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42M,页数53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