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智库+深港科创合作现状与未来展望
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摘要1深港科创合作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香港虽然在科创发展上“错失 20 年”,但目前仍具备发展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势和基础,如基础科研实力雄厚、本土生态系统日趋活跃等;而深圳过去 40 年的市场化推动科创发展模式催生了丰硕成果,但在前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近年来深圳也在加速补齐基础研究短板。深港科创合作历经单向技术转移期(20 世纪 80 年代初-90 年代初)、停滞期(20 世纪 90 年代-2004 年)以及“前研后产”互补合作期(2004 年-2017 年)后,目前正处于融合发展期(2017 年-至今),两地科创合作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香港北部都会区。现阶段深港科创合作的存在问题及建议:1)人才方面,深港高端科创人才相对缺乏,应积极开展联合招才引智计划,提升人才互通程度,创新本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2)要素跨境方面,深港两地创新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未来需在逐步恢复通关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科创要素跨境高效衔接的具体落地方案,并逐步推广到合作区以外。3)合作模式方面,旧有“前研后产”合作模式不能满足新时期香港“新型工业化”诉求,深港应积极探索全过程协同创新生态链,共建共享科研基础实施,联合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两地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4)深化开放方面,深港在市场准入、金融联通和制度型开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北大汇丰智库经济组(撰稿人:岑维、谢玉欢)成稿时间:2023 年 1 月 10 日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chengyun@phbs.pku.edu.cn)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专题报告系列1在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浪潮引发全球科技人才、信息、设备、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性阻滞。中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和冲突也日益强化和凸显,未来美国对华实施科技封锁和遏制呈现长期性和加剧性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培育和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对接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任务,同时香港本身也被国家赋予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大使命。2022 年 6 月 30 日,习近平主席考察香港科学园时提出,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2022 年 12 月 22 日特区政府发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提出了四大发展方向和八大重点策略,其中也强调了香港将深化与内地的创科合作,加强对接国家创新体系,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圳和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要素高度集聚的区域,两地优势互补具备突出的科技研发和转化能力。深港科创合作体现两地担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发展引领者的角色和使命,也是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因此,分析现阶段深港科技发展现状及两地合作进展,探讨深港科创合作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与未来展望,具有重要意义。一、 深港科技创新发展现状1. 香港:错失科创发展 20 年,新起点奋力追赶香港在科创发展方面有一个“错失 20 年”的说法,即在上世纪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内地之后,香港没有抓住机遇发展高技术产业,经济转向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其“去工业化”过程也使得科创发展失去产业根基,与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相比差距较大。根据各机构发布的全球创新生态系统排名(表 1),除金融科技方面外,近几年香港初创生态系统的排名均落后于北京、上海、东京等亚太大城市。企业培育方面,2022 年香港创新型高成长性企业数量也远远少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国内城市(图 1),位列“胡润全球前 30 名创业城市”榜单之外。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深港科创合作现状与未来展望2表 1 香港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能力全球排名报告亚太区初创生态系统首五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2 年全球创新指数》韩国(6)新加坡(7)中国内地(11)日本(13)香港(14)…Startup Blink《2022 年初创企业生态系统排名报告》北京(6)上海(7)班加罗尔(8)新德里(13)东京(15)…深圳(18)香港(36)Startup Genome《2022 年全球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报告》新加坡(4)香港(5)北京(6)上海(11)班加罗尔(21)…Startup Genome《2021 年全球初创企业生态系统报告》北京(4)上海(8)东京(9)首尔(16)新加坡(17)…深圳(19)香港(31)世界经济论坛《2019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创新能力台湾(4)韩国(6)日本(7)新加坡(13)澳洲(18)…香港(26)备注:括号内数字为全球排名资料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Startup Blink;Startup Genome;世界经济论坛;北大汇丰智库图 1:2022 年中胡润中国独角兽/瞪羚/猎豹企业地域分布(部分城市)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北大汇丰智库香港科创发展的不足或劣势可总结为如下方面:首先,香港研发投入强度长期以来相对不足。2020 年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为 265.54 亿港元,仅占 GDP 的0.99%,相较于中国内地的 2.4%、韩国的 4.81%、日本的 3.26%、新加坡的 1.89%(2019 年)以及世界各国平均值 2.63%,香港研发投入占比明显偏低且增速偏慢(图 2 和图 3)。第二,创新转化激励机制不足。香港政府研发投入主要投向大学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专题报告系列3高校(图 4),而大学科研考核机制偏重学术成果而非市场化产品,导致研发成果转化动机不足。第三,缺乏创新成果转化的产业配套。香港本土制造业比重不足1%,高端制造业更是匮乏,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落地条件不足;第四,较高创业成本对人才和企业的“挤出”效应。香港地产繁荣背后是房价和企业租金成本的不断推高,造成科创人才外流和制造业企业外迁。图 2:亚太主要国家或地区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数据来源:Wind,北大汇丰智库图 3:香港 R&D 经费总支出(按进行研发活动的机构类别划分)及其占 GDP
北大汇丰智库+深港科创合作现状与未来展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28M,页数2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