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变化的世界
疫情与变化的世界 ——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十点观察与思考 博鳌亚洲论坛 2020 年 5 月 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十点观察与思考 1 【综述】 2020 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截至 5 月底,已经有超过500 万人确诊,超过 30 万人死亡。此次疫情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也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尽管疫情后的世界不大可能会有根本性、颠覆性的不同,但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和全球发展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加速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不会因疫情而终结,但其结构和内涵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报告共有十点观察,分别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过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态势”“疫情将加速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演变”“疫情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提出新要求”“疫情推动全球化进程深入调整”“疫情促使各国强化治理体系与能力”“疫情加速改变社会面貌”“疫情凸显人类社会的脆弱性和发展韧性并存”。 一、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新 冠 肺 炎 疫 情 是 世 界 上 很 多 国 家 自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以来最严重的疫情,也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世纪时期的黑死病和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曾分别导致数千万人死亡,但那时人类对病毒的基本原理仍不了解。现代医疗技术和水平比百年前有了质的提高,但是包括最发达国家在内的疫情重灾国却出现前所未有的医疗系统崩溃局面,足见此次疫情的严重性。新冠肺炎疫情和 21 世纪前几场主要疫情在致死率和感染范围上各有异同,但其传播速度远超过其他疫情。(图 1) 图 1 21 世纪主要疫情传播国家数量、累计确诊病例和致死率对比 和 21 世纪前几场主要疫情相比,2019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致死率高于甲型H1N1,低于埃博拉(Ebola)、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非典病毒(SARS),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确诊病例数都远超过前三种病毒。由于疫情尚未结束,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在最终感染数量上超过目前可知的所有主要疫情。图中横轴为累计确诊病例数量,纵轴为致死率,圆点大小为传播国家数量。 数据来源:WHO(COVID-19 的统计数据截至 5 月 17 日) 疫情与变化的世界 2 此次疫情在传播和应对上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 疫情在 3 个月的时间里波及全球 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了将近 70 亿人口。疫情的迅速扩散是全球化时代人员跨境流动和病毒具有较长潜伏期、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结果。同时,全球化也是各国联合抗击疫情的基础,全球各地同步交流疫情信息,防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转运。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给此次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面对疫情冲击,各国反应不一。 在 2019 年底首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中国对新冠病毒的特性、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经历了一段认识的过程。由于早期相关检测手段比较有限,疫情形势仍不确定,中国在 2020 年 1 月初首先成立了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领导的疫情应对小组。随着疫情形势的加剧,1 月 7 日,中国国家主席就疫情防控作出指示,此后又多次作出指示。1 月 25 日,中国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任组长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力度。中国从 1 月末开始推广大范围检测、社交隔离、集中收治等防控措施,不惜代价动员全国资源抗击疫情,甚至对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和武汉市实施全面封闭。国务院副总理带领相关部门高级别官员常驻疫情中心,通过集中收治、网格化管理、“一省包一市”等方法,成功在 2 月中旬扭转了疫情扩散的趋势。2 月 1 日,中国境内病例累计达到1 万例,32 天后达到 8 万例,此后一直未有大幅增长。从 3 月中旬起,中国防疫重点逐渐从“内防扩散”向“外防输入”转变,境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防止疫情反弹的阶段。 同中国类似,亚洲国家大多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在疫情发生的较早阶段实施了广泛隔离、自我防护和集中救治等措施。由于亚洲国家多具有集体主义文化传统,民众在抗疫过程中相对更加信任和服从政府,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住疫情,并将经济损失和社会混乱程度降到最低。 同一些亚洲国家追求零增长、零感染的防疫理念不同,部分欧美国家的防疫政策更多是为了“拉平增长曲线”,即通过减缓疫情扩散速度,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为研发疫苗和药物赢得时间(图 2)。 作为世界上医疗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在此次疫情应对上存在明显疏漏与不足。美国境内于 1 月 21 日出现首例公开报道的病例,2 月已出现疑似社区感染,但直到 3月,美国仍无法确保防疫所必需的核酸检验。3 月 3 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宣布放弃公布检验数据。直到确诊病例超过 20 万后,政府才陆续开始推荐民众佩戴口罩和个人防护用品。与此同时,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美国境内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3 月 13 日,美国国内确诊病例达到 1,000 例;6 天后,于 3 月 19 日达到 1 万例;10 天后,于 29 日达到 10 万例;32 天后,于 4 月 30日达到 100 万例,超过欧盟国家总和。1 截至 5 月 21 日,美国仍是全球新增病例、累计病例、累计死亡病例最高的国家,然而全美 50 个州均已不同程度放开了经济活动。(中美两国防疫政策和国际合作时间轴,见附录) 1. 根据 WHO 统计,2020 年 4 月 30 日,美国确诊 1,003,974 例,欧盟(除英国)共确诊 936,523 例。 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十点观察与思考 3 图 2 主要国家累计确诊 1,000 例病例后的新增病例增长曲线 亚洲国家多数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中国、韩国、新加坡均在疫情暴发后较短时间内显著降低了新增病例数量。欧洲国家采取了一定的社交隔离措施,疫情在较大规模暴发后逐步进入下降轨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疫情仍在恶化,新增病例数量进一步增长。美国的新增病例数增长最快,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图例中的日期为该国首次累计报告超过 1,000 例感染病例的日期。 数据来源:WHO 疫情与变化的世界 4 欧洲是此次疫情的另一个重灾区。当意大利在 2 月末出现严重社区感染并相继宣布封闭部分城市后,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仅有零星的确诊案例,但大部分国家都低估了疫情的严重性,很多国家在随后的一个月内相继成为疫情的重灾区。由于欧洲国家普遍老龄化严重,在累计确诊超过 1,000 例的国家中,死亡率最高的
[博鳌亚洲论坛]:疫情与变化的世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8M,页数1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