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概要
XVII 执行摘要 亚洲经济前景与政策 当前,全球经济保持中低速增长,面临着贸易战、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持续通胀以及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等重大风险挑战。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但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预计 2025 年亚洲加权实际 GDP 增长率为 4.5%,略高于2024 年的 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 GDP 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 2024 年的 48.1%上升至 2025 年的 48.6%。分区域看,2025 年东亚地区预计实现 4.3%的增长,南亚地区为 5.9%,中亚地区为 5.0%,西亚地区将由上年的 2.1%显著提升至 2.9%。 亚洲的就业和收入总体呈现向好态势。尽管 2025 年亚洲就业增长率预计将由上年的 1.94%大幅下降至 1.22%,低于 1.28%的全球增速,但是 2025 年该地区总体失业率预计为 4.39%,低于全球4.96%的水平。地区收入状况总体稳定。随着经济增速回升和通货膨胀水平持续回落,预计 2025 年亚洲实际收入水平有望提升。 亚洲的通货膨胀水平继续回落,多数经济体将回归至目标区间。2025 年,薪资上涨、物流成本上升、供应链重构、货币贬值等可能会推动亚洲经济体通胀上行,但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东亚和南亚地区通胀形势总体向好,中亚和西亚部分经济体如巴勒斯坦、土耳其、伊朗等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亚洲的贸易和投资将总体承压,但亮点突出。2025 年,全球经济增速低位徘徊、贸易摩擦或逐步升级、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或将对亚洲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是亚洲经贸的突出亮点。亚洲主要经济体已成为全球数字贸易的重要参与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在亚洲地区稳步推进。服务贸易增长较快,其中,数字交付服务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旅行服务恢复明显,运输服务大幅增长。然而,UNCTAD 报告估算,作为发展中地区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最 XVIII 大接收方,亚洲在 2024 年吸引的投资为 5,880 亿美元,同比下降7.4%。不过,印度的绿地项目数量及金额同比增长 13%,东盟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 2%。日本和中国为亚洲地区最大的两个对外直接投资国。2024 年 1—11 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1,479.6亿美元,同比增长 9.2%。 亚洲金融市场将在频繁波动中总体稳定。受宏观经济形势、美新政府对外政策、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节奏、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2025 年亚洲经济体股票市场指数波动或更加频繁,但预计多数仍将保持上升态势。预计亚洲主要经济体的汇率总体保持稳定,而多数经济体货币可能面临贬值压力。通胀下降以及许多经济体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为经济活动带来温和提振,亚洲主要经济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将出现回落。此外,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预计亚洲多数经济体财政扩张力度有所加大,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数据,2025 年亚洲有 20 个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较上年上升。多数经济体通胀回落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提供了条件,全球主要经济体降息将提供有利的外部基础。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2024 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全球货物贸易恢复增长,亚洲货物贸易一体化进程呈现回升趋势。从可得数据分析,2023 年,亚洲经济体对区域内贸易的依存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整体贸易依存度为 56.3%。东盟和中国在亚洲货物贸易中的中心地位依旧稳固。从对亚洲的依存度看,东盟对亚洲的贸易依存度最高,维持在 70%左右;韩国和日本将近 60%,分别为 59.5%和 58.4%;印度和中国分别为 51.2%和 48.5%。RCEP 和 CPTPP 经济体分别为 57.5%和 XIX 49.1%。从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度看,东盟成员国之间达到 21.5%;中国、日本和韩国对东盟的依存度均维持在 15%左右。东盟对中国的依存度接近 20%,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依存度均超过 20%。CPTPP 国家和 RCEP 国家对中国的依存度分别为 17.4%和 11.5%;对东盟的依存度分别为 12.3%和 16.9%。 亚洲仍是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中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中心。2023 年,亚洲在全球中间品贸易的占比为 41.17%,远超过欧盟的 25.5%和北美的 15.12%。自 2017 年以后全球中间品贸易对中国的依存度开始超过北美。2023 年全球中间品贸易对中国的依存度为 16%,而对北美为 15%。2018 年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后,不仅没有提升美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美国与中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重要性的差距反而不断拉大。 从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前 22 种中间品贸易量看,其中半数产品对亚洲的依存度最高。特别是亚洲生产的电子元件超过全球该品类中间品贸易的七成,体现出亚洲在高技术含量中间品生产上已占据绝对竞争优势。RCEP 生效对亚洲主要经济体之间中间品关税下降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尽管中国从 2021 年开始出现全球价值链上部分中间品贸易转移的现象,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基本稳定,并且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依存度在提升。2023年,在贸易量最大的 22 种中间品中,中国仍然有 20 种产品保持领先地位,在全球供应链上保持着显著的竞争优势。 亚太服务贸易区域一体化呈现加深趋势。2023 年,亚太 25 个经济体的服务出口总额达 18,070.80 亿美元,其中区域内出口增长417.83 亿美元,年均增长 1.36%,显著高于区域外的 − 2.28%。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加快,制造业出口中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26.14%,区域内服务供给占比达 63.25%。按增加值口径核算,中国 2023 年服务贸易由赤字转为盈余,凸显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服务贸易的实际 XX 贡献及其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作用。 亚洲数字贸易保持快速增长。2024 年,亚太地区零售电子商务增速达到 8.4%;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 2.63 万亿元(约 3,690亿美元),同比增长 10.8%;东南亚电商行业商品交易总额(GMV)达 2,6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2023 年,在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排名前十的经济体中,亚洲地区的印度和中国分列第 4 位和第 6 位;在其进口排名前十的经济体中,中国、新加坡和日本分列第 7、第 8 和第 9 位。而且,数字服务贸易作为中间服务驱动着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重要数字服务贸易类别为代表的中间服务贸易对亚洲经济体的依存度逐渐上升。出口到亚洲的世界中间服务占全球的份额从 2001年的 24.16%上升到 2020 年的 29.74%,来自亚洲的世界中间服务的份额则从 19.75%上升到 26.61%。世界中间服务对美洲市场的依存度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对欧洲市场的依存度先下降后上升。 亚太国际旅游市场仍在复苏之中。2024 年,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市场对亚洲市场的依存度在地区排名前二,分别为93.01%和 90.02%。韩国和越南对亚洲市场的依赖程度逐年增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概要,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47M,页数7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