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研究
1 研究报告 (2020 年 第 20 期 总第 73 期) 2020 年 5 月 30 日 新基建研究 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百融云创 【摘要】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地政府都加强了投资力度,与此同时,“新基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词汇。本文梳理了新基建概念的提出和政策发展脉络,并介绍了其相较于传统基建的主要特点,随后,本文对目前我国“新基建”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新基建”已被各地方政府视为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力量,除了 5G 建设之外,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的“新基建”仍大有可为,最后,本文结合美国 NII 计划,分析了“新基建”推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政策主张。 PBCSF2 目 录 一、“新基建”:概念与特点 ................................................................................................. 3 二、新基建:发展概述 ..................................................................................................................... 7 三、美国版“新基建”NII 计划: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 13 四、政策建议 ............................................................................................................................................. 16 PBCSF3 新基建研究 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百融云创 一、“新基建”:概念与特点 国家统计局将基础设施定义为“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指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包括以下行业投资: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而国际范围内对基础设施的定义则可以分为三层:经济基建,包括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社会基建,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油气矿产等;房地产等。 “新型基建”概念由中国政府首次提出。2015 年 7 月 4 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即有“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的表述。此后,在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当中,陆续将充电基础设施、内容分发网络、云计算及大PBCSF 4 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交通等纳入到新型基础设施的范畴之中。 进入 2020 年,关于“新基建”的讨论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除了已经明确出现在政府报告之中的行业和领域,还有哪些能够被划入新基建的范畴?研究人员就如何定义“新基建”展开了辨析。 一些研究人士主张,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定义,按照投资用途和行业属性来考量新基建的范畴(兴业证券研究所张文达等),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基建体现在新领域、新主体、新方式乃至涉及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软基建(恒大研究所任泽平等)。 2020 年 3 月 2 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在关于新基建的报道中认为,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可以看到,央视新闻对新基建的定义大致沿袭了此前“基建——新领域——行业归类”的研究路径。 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PBCSF 5 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如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与此前研究人士的主张相比,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的范畴有所拓展,按照国际对基建的层次划分,其涵盖了经济基建和社会基建,定义也更侧重于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本质。笔者据此认为,后续新基建投资相关指导意见将更强调其对新兴科技产业的“支持”属性,其覆盖的行业和领域也将更加广阔,新型国防、新型医疗乃至新型体育文化设施等都有望被纳入新型基建的范畴。 图 1 新基建政策发展脉络 时间 会议 内容 2018 年12 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9 年3 月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 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加强战略性、网络性基础设施建设 PBCSF 6 12 月 2020 年1 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020 年2 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 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 年3 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会会议 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 年4 月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 明确新基建的定义和范围 2020 年5 月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 相较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其一,“科技为本”。在传统基建支持国计民生的基础之上,更强调科技与现实产业的融合,不管是信息基础设施还是融合基础设施,都旨在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改善社会效率。 其二,潜在应用场景广阔。以新基建投资的重点 5G 产业投资为例,目前 5G 产业的下游应用仍然处于探索和爆发期,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应用都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且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如智慧物流、在线展览、远程医疗等在逐渐被发掘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基建是需求带动了投资,而新基建则是投资带动了需求。 其三,对民间资本吸引力更强,乘数效应更高。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投资回报率低成为阻碍民间资本进入基建投资的关键因素。而新基建强调科技属
[清华五道口]:新基建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2M,页数1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