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碳”索系列报告(二):中国碳市场的金融化之路,星星之火,唯待东风
前瞻性研究 2022 年 3 月 4 日 金融“碳”索系列报告(二) 中国碳市场的金融化之路:星星之火,唯待东风 策略深度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策略报告 策略报告 策略深度报告 策略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相关研究报告 金融“碳”索系列报告(一):中国特色的碳市场:独辟蹊径,行远自迩 20220216 证券分析师 陈骁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6070001 chenxiao397@pingan.com.cn 郝博韬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1110001 haobotao973@pingan.com.cn 我国碳市场碳价的稳定性存在不足,而发展碳金融则可作为补充市场流动性、提升碳价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作为金融“碳”索系列的第二篇报告,我们对我国碳市场为何需要发展碳金融进行了分析,并对试点阶段区域碳市场的碳金融尝试、国际碳市场的碳金融经验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未来我国碳金融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并整理了其可能带来的投资方向。 什么是碳金融?碳金融随碳市场发展内涵不断扩容,狭义碳金融指碳市场中的碳配额及核证减排量交易的相关金融活动;广义碳金融可视为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具体可分为针对碳市场本身的交易型碳金融、针对碳融资市场融资型碳金融、以及针对支持服务市场的支持型碳金融。本文中我们对广义碳金融进行讨论。 为何发展碳金融?碳价稳定是碳市场发挥提效作用的前提,而我国碳市场仍然存在流动性不足、碳交易“潮汐现象”显著、碳价稳定性有待提高的特征。该特征由我国碳市场“碳强度+基准线法”的总量设定及分配机制、碳市场参与主体受限及交易工具单一等多因素导致。其中,总量设定及分配机制是减排与经济发展间的平衡之策,短期内不宜轻动;而通过发展碳金融、提升碳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及交易工具丰富度,则是较为可行的手段。区域市场的经验表明,碳金融的发展确实对提升市场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碳市场有哪些碳金融尝试?1)交易工具方面,除正在研究的碳期货外,还包括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等;2)融资工具方面,包括碳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债券、碳信托等;3)支持工具方面,包括碳指数、碳保险等;4)创新工具方面,包括碳结构性存款、借碳交易/卖出回购、碳托管等。国际市场有何可借鉴的经验?1)丰富市场参与主体,提升市场流动性;2)允许金融机构开展碳经纪、碳做市、碳互换、碳中介等活动,强化碳价发现机制、促进碳价稳定。 我国碳市场的碳金融发展现状如何?有何困境?1)区域碳市场方面,虽然多样化的参与主体确实提升了市场流动性,碳金融工具也已有了丰富尝试,但各类工具受限于市场割裂、规模有限难以大面积运用。2)全国碳市场方面,虽然政策允许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参与碳市场,但因实施细则尚未落地,参与主体仍然单一,碳金融工具运用同样不足。3)此外,最为重要的碳期货因碳市场缺乏期货设计权限始终难以推出。4)整体看,碳市场金融化的主要限制仍在于政策推进力度较缓。然而,未来全国碳市场投资者资质落地、广州期货交易所完成碳期货开发后,我国碳市场金融化程度有望加速提升,优化碳价发现机制并促进碳价稳定。 投资机会:丰富交易主体、发展碳期货、进一步开发碳质押、碳基金、碳债券等在我国碳金融发展中优先级最高。我们认为,若未来我国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及金融化水平提升,以下几类机构将直接受益(按优先级排列): 证券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策略深度报告 2 / 24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开展碳期货的期货交易所及期货公司;2)开展碳质押、成立碳基金、发行碳债券的各类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3)CCER 重启后的各类可备案或辅助备案减排项目的厂商及咨询机构。4)可发展碳保险的保险公司、发展碳信托的信托机构、可发展碳托管的资管机构等。5)同时,以下两类机构将间接收益(不按优先级排列):为各类机构提供数据基础的碳排放监测机构、碳排放数据库、指数编制机构等;为 CCER 提供中介服务的碳中介机构(全国市场统一或国家级 CCER 交易市场建立后中介需求可能减弱)等。 风险提示:1)碳减排让位稳增长;2)控排行业加速纳入碳市场;3)碳期货推出进度不及预期;4)CCER 重启不及预期。 qRmRoOwOtNmOmOoOmQrPmR6M9R9PsQpPoMnPeRoOpMlOmMnRaQoPqOvPnQwOwMqMrO 策略深度报告 3 / 24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正文目录 引言 ................................................................................................................................................................ 5 一、 碳金融简述:改善碳交易有效性不足的手段....................................................................................... 5 1.1 碳金融的内涵:随碳交易市场发展而不断扩容 ......................................................................................... 5 1.2 我国碳市场有效性不足,碳金融工具或可成为突破点 ............................................................................... 6 1.3 碳金融市场环境优化,政策积极支持发展................................................................................................ 9 二、 我国区域碳金融尝试:实践丰富,尚缺主力..................................................................................... 10 2.1 常见碳金融工具及区域碳市场运用
[平安证券]:金融“碳”索系列报告(二):中国碳市场的金融化之路,星星之火,唯待东风,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8M,页数2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