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青年群体健康观念调查报告》
目 录 引言:为何需要关注青年群体的健康观念? 01 一、当下城市青年如何评价自身健康状况? 07 1.1 健康水平的年龄性别特征差异明显,不同收入群体的自评健康呈现“倒梯度”特征 08 1.2 亚健康普遍困扰城市青年,其得以生成的社会环境亟需关注 10 二、当下青年真的焦虑?主要采取哪些方式缓解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 12 2.1 城市青年的焦虑和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倒 U”特征,“35 岁现象”较为突出 13 2.2 外貌焦虑不仅困扰青年女性,也成为一些青年男性的“心病” 14 2.3 缓解心理问题和容貌焦虑各有招数,娱乐健身成为首选 16 三、青年群体更关注哪些健康因素,主要从哪些渠道获得健康信息? 18 3.1 对健康影响因素的认知归因较为多元,睡眠、运动和饮食位居前三 19 3.2 健康信息获取渠道较为广泛,互联网成为主渠道 22 四、健康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与健康相关的青年消费呈现何种典型特征? 23 4.1 运动品消费频次较高,中低价位、线上消费成为主流 24 4.2 保健品消费频次较低,低价位居主导,对国内外品牌无明显偏好 25 4.3 商业医疗保险消费已成为多数人选择,但购买支出异质性较大 26 五、青年群体的就医选择有哪些差异? 28 5.1 选择西医仍是主流,但随着年龄增长,城市青年对中医的偏好有所增强 28 5.2 本地就医是受访者首选,公立三级医院成为刚需 29 5.3 就医信息渠道多元化,医疗机构是最主要信息源 30 六、全球青年群体健康风险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 31 6.1 体质健康——通过运动与膳食控制超重趋势 33 6.2 心理健康——加强情感支持与心理咨询服务 35 6.3 环境与健康——增强青年与自然环境的积极互动 36 七、思考与建议 38 1 引言: 为何需要关注青年群体的健康观念? 健康是民生福祉的根本,关系到每一个体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也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心怀国之大者”,如何不断增进国民健康素质,不仅是提升民众福祉的关键内容,也是有力抵御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社会韧性来源。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保障青年健康,不仅是增加改革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更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持续提高青年健康素养,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投资于健康,从劳动力要素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劳动力工作年限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人口红利”更多转化为“健康红利”, 实现释放更多“健康红利”;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结构的负面影响,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和国家始终把青年健康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和举措,有效推动了青年健康成长。《健康中国 2030》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 (2016-2025 年)》等系列文件出台,标志着国家将包括促进青年健康在内的青年工作,上升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在对健康的研究和政策干预等方面,往往更强调病患者和身体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婴幼儿等)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对人口占比最多、身体健康水平更优的中青年群体的健康观念和行为的关注则明显相对不足,进而对这一群体如何评判自身的健康状况、如何理解健康、关注哪些健康内容、有哪些典型的健康行为方式等,都存在较多的空白。另一方面,青年本身就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在总体健康知识和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不能忽视部分青年群体健康观念不强、不正确,身体素质指标水平不高,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城乡和不同群体之间的青年健康状况还存在较大差异等现象。这也意味着,当前推动我国青年健康水平提升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应该说,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更多关注青年群体健康,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的建立、就业市场体制机制的完善、青年群体健康水平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判等。我们认为,上述工作对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非常重要,但对大多数青年人而言,保持健康、远离疾病、规避健康风险,除了习得充分的健康知识、做出有利健康的行为,还有一个关键环节是怎么想、怎么理解健康。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知、信、行模式(KAP model),即健康知识(knowledge)、健康态度观念(attitude)和健康行为(practice)是一个连续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行动逻辑。作为主体 3 的个人,其关于健康的态度和观念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积极健康行为之不可或缺的中介。只有引导青年群体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与认知和行为有效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鉴于此,新华健康平台(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推出 《中国城市青年群体健康观念调查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具体而言,本《报告》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城市青年群体进行了关于“健康观念”相关内容的调查①。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的青年 2400 名,以及成都、重庆、杭州等 10 个新一线城市的青年 1600 名,合计 4000 名青年。从年龄结构看,20-39 岁的青年占全部受访者的 76.48%,是本次调查涵盖的主要人群;18-19 岁、40-45 岁的青年所占比例分别为 5.35%和 18.18%。从性别分布来看,51.23%受访者为男性,48.77%受访者为女性。从受教育程度来看,89.53%受访者的学历在大专及以上,其中学历在研究生及以上的受访者占全部样本的 10.06%。从收入结构来看,68.76%受访者的税后月收入在 1 万元以下,2.62%受访者税后月收入超过了 3 万元。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本报告的数据资料并不是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也难以推论到全国所有青年群体,但对城市青年,尤其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青年的调查研究,具有典型性,对后续的其他研究可提供有益的借鉴。 ①本报告对青年群体的边界划定,参照世卫组织的标准,在调查取样过程中限定为 18-45 岁的人群。调查采取配额抽样的方式,其中性别、城市配额参照第七次人口普查常驻人口数据;城市参照《2022 年商业魅力排行榜》一线、
《中国城市青年群体健康观念调查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99M,页数4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