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企业媒体化发展研究白皮书
0102050505060708101414171824242426262728282929333334363642424243434344444749目录前言概述1 企业媒体化定义与格局分析1.1 媒体的分野:从古典媒体到泛媒体1.2 企业媒体化定义1.3 去中心化时代:企业的媒体属性上升,广告主属性下降2 企业媒体化的分类和布局2.1 三种“流派”和特征分析2.2 影响企业媒体化策略的因素3 企业媒体化CBR(沟通、交易、关系)价值模型3.1 全域营销和企业媒体化行为3.2 企业媒体化应建立与消费者旅程相应的目标框架3.3 企业媒体化实践和CBR(沟通、交易、关系)价值应用4 技术和内容提升价值感知4.1 企业成为介质,增强用户的价值感知4.2 内容力的重要作用,帮助我们击穿认知三角4.3 实现用户多层次互动4.4 内容生产和管理方式变革4.5 元宇宙的未来想象力5 用户和平台重构后链路营销5.1 媒体的异化和多样性发展5.2 用户中心化和私域流量时代的数据驱动模式5.3 屈臣氏OPTIMO:后链路重构的企业媒体化模型探索6 企业媒体化发展水平评估6.1 企业内容战略和四重关系重构6.2 企业媒体化的组织管理和授权模式6.3 企业媒体化价值分析6.4 企业媒体化发展水平(发展指数)的探讨7 企业媒体化的未来模型图7.1 品牌定位7.2 价值观传递7.3 精准营销7.4 个性化内容7.5 社会化意义8 企业媒体化案例8.1 全域均衡:屈臣氏8.2 一主多从:蔚来汽车8.3 微信主导:太二前 言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思想文化和价值系统。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互联网作为战略通用技术的诞生,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使能技术的出现,人类社会正逐步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高度发达的数字新技术加速了产业重构,并带来大量的颠覆式创新的机会。作为信息的载体,网络为人类社会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和物资的流通,并对政治、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上世纪末,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就已经展开了对“网络社会”的研究。这位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为“虚拟世界第一位重要的哲学家”的社会学家曾凭借“信息时代三部曲”赢得了广泛的世界性声誉。相比多数学者停留在将网络看作一种信息载体的阶段,卡斯特认为网络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惯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结构被重构,从而造就出一个媒体化的社会。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前《金融时报》记者汤姆·福斯基(Tom Foremski)提出了“每家公司都是一个媒体公司”的观点。一时间,“企业媒体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在国内,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媒体训练营2014年夏季峰会》上提出“每个公司都是自己的媒体,企业营销不做广告做内容”,同年,百事大中华区CMO李自强表示“百事就是媒体”。为了应对媒体化社会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媒体化上投入。由于企业在传统的内部沟通和对外营销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创作和分发能力,这为企业媒体化变迁提供了基础。目前,品牌传播管理正在接管一系列媒体活动与内容供给,如娱乐、信息、资讯、情感、社交等。一部分企业在品牌号的创作内容和管理方式上对标媒体,一部分企业则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来负责内容营销和公关事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弯弓研究院企业媒体化项目研究组(以下简称项目组)认为,从短期来看,企业布局媒体化能够让企业的传播工作适应新媒体传播需求,起到打造互联网自媒体传播品牌、聚集流量的效果;从长期来看,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及元宇宙的不断迭代发展,内容战略将成为驱动企业增长的核心要素,并重构内容和产品、内容和用户、内容和渠道,以及内容和品牌的关系。在此,“企业媒体化”不仅是企业传播的新方法,还是一种新的商业营销画布,以及企业决胜未来的战略部署。01概 述早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企业就已经开始了关于媒体化的探索。受限于技术和消费者习惯,彼时的企业媒体化显得相当简单直白。有的企业把企业内刊或产品手册作为品牌传播和服务的内容,通过DM的方式进行传播;有的企业会在线下门店的入口处、收银台及主要通道等显眼位置进行品牌展示,借助渠道商增加品牌的曝光度。这种“原始”的媒体化实践,由于受到印刷数量或地理空间的限制,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对消费者形成影响,与互联网崛起后的企业媒体化所能达到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主宰,社交媒体浪潮随之而来。企业通过各种新媒体形式进行品牌传播,可以更直接地触达用户,实现更高频、高效的互动,同时宣传成本显著降低。于是,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引导用户参与营销活动,如在微博发起话题讨论、在论坛号召粉丝参与产品的设计、开放评论区让用户交流产品体验等。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还增加了用户粘性,企业媒体化工具正在成为企业洞察顾客,研究市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动力。如今,技术的发展与迭代不断降低人们接入的门槛,线上消费变得越来越简单,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步往线上迁移,企业线上销售占比也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流量红利见顶,公域流量平台获客成本上升,企业开始另辟蹊径,探索私域流量,建立能够拥有流量自主掌控权的流量池。在此背景下,DTC(Direct to Customer)模式兴起,成为品牌私域发展的新出路。从字面上来看,DTC就是直达消费者的模式,这种模式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能够帮助企业从依靠公域平台拉新流量,转向对私域平台内存量用户的精细化运营。基于此,我们对企业媒体化的研究将主要关注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和营销技术推进企业媒体化实践。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和从业者访谈、场景体验等方式,我们选择了餐饮、零售连锁、快消品、地产文旅、耐消品、化妆品、母婴/大健康、鞋服、汽车(新势力)、酒水茶叶等10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100家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企业媒体化推进过程中,这些企业尽管行业特点不同,但依然存在非常多的共性。通过这些案例的抽象研究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实施模型、生产方式、技术应用,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全面了解企业媒体化发展现状,对企业的媒体化布局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体来说,从上述100家企业的媒体化数据研究中,我们主要有四大发现,即企业媒体化有着不同的分类和布局、CBR(沟通Communication、交易Buy、关系Relation)是企业媒体化的通用价值模型、技术和内容是提升价值感知的重要手段,以及用户和平台是重构后链路价值的根本。图1:企业媒体化四大特征资料来源:复旦-弯弓项目组分析总结021)企业媒体化的分类和布局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企业媒体化模式有三种“流派”:全域均衡、一主多从和微信主导。我们发现,企业媒体化模式的选择,与企业所在行业的消费特征、市场竞争度、消费者偏好、上下游伙伴的相对力量等因素有关。同时,媒体化的落地实施,还和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资源与能力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同一行业的企业,也可能有差异化的媒体化模式。2)企业媒体化CBR(沟通Communication、交易
2023企业媒体化发展研究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3M,页数5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