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 年)2023 年 4 月1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全面部署。2022 年,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积极探索实践,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一、2022 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截至 2022 年底,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 231.2 万个,5G 用户达 5.61 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 60%。全国 110 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 5 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 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IPv6 规模部署应用深入推进,活跃用户数超 7 亿,移动网络 IPv6流量占比近 50%。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 650 万标准机架,近 5 年年均增速超过 30%,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 85%以上,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 8000 万台(套)。车联网由单条道路测试拓展到区域示范,已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 5000 公里。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建设。《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2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印发实施,系统提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框架。数据资源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 22.7%,全球占比达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年底,我国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全球占比达 14.4%。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发布各类数据资源 1.5万类,累计支撑共享调用超过 5000 亿次。我国已有 208 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2022 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 1.5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推进数据管理机制创新,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50.2 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 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15.4 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 10.8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5%。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 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 58.6%和 77.0%。全国网上零售额达 13.79 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 27.2%,创历史新高。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市值排名前 100 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达 3384 亿元,同比增长 9.1%。科创板、创业板已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 40%和 35%。3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推进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 2012到 2022 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 78 位上升到 43位,是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地市、县级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 96.1%。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 10 亿人,实现 1 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开通,数字政协、智慧法院、数字检察等广泛应用,为提升履职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开展了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到854.2 万多条留言。数字文化提供文化繁荣发展新动能。《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印发实施,推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转型,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不断深化,全民阅读、艺术普及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到 5.3 亿。网络文化创作活力进一步激发。“中国这十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网络重大主题宣传充分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全国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过 3000 万部,网文出海吸引约 1.5 亿用户,海外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深入推进。我国第一个 8K 超高清电视频道 CCTV-8K 开播,为广大观众呈现超高清奥运盛会。数字社会建设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10.67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5.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同比缩小 2.5 个百分点。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数字健康服务资源加速扩容下沉,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过 2670 万人次。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持续拓展,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 7.15 亿,各类人社线上服务渠道持续完善,提供服务近 141亿人次。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城乡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行动加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持续完善,新增或补充了空气质量监测、排污口、危险废物处置等 33 类数据,数据总量达到 169 亿条。全国已建成 26 个高精度和 90 个中精度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站点。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启动实施 94 项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任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取得初步成效。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累计建成 153 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 1.3。5G 基站单站址能耗比 2019 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北京、山西、四川、安徽等地探索碳账户、碳积分等形式,推进普及绿色生活理念。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2 年,我国信息领域相关5PCT 国际专利申请近 3.2 万件,全球占比达 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 33.5 万件,同比增长 17.5%。关键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我国 5G 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 加快研发布局。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各地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开源社区蓬勃发展,开源项目已覆盖全栈技术领域。数字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出台,推动发布《关键信息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62M,页数8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