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香港中小企业复苏呈现“行业接力”特征
注:本报告的预测及建议只作为一般的市场评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所有,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复制、刊登、引用或向其他人分发。 研究报告 香港中小企业复苏呈现 “行业接力”特征 阅读摘要 香港经济整体延续复苏态势。从经济增长的三大动能来看,“人流”继续活跃,访港旅客规模、失业率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零售销售连续 8 个月高增。外需偏弱、利率高企仍掣肘“物流”、“资金流”活跃度,但进出口货值跌幅连续第2 个月收窄,离岸人民币债券、中资美元债发行回暖。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及盈利信心整体环比向好。分行业看:市场尤为看好商用服务业景气前景,零售业、饮食业盈利表现良好但展望稍显审慎,地产业盈利能力表现不佳但信心明显提升,物流业延续承压。 7 月香港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环比基本持平,政府融资增信等政策继续助力中小企业复苏,“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获批申请数目及贷款金额继续增长。政府批准“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和“智慧生活初创培育计划”共计 7.65 亿拨款,协助中小企业更快实现数码转型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欢迎扫码关注 工银亚洲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 东南亚研究中心 李卢霞 徐麒钧 林孟贤 文晨宇 1 香港中小企业复苏呈现“行业接力”特征 “人流”继续活跃,外需偏弱、利率高企继续掣肘“物流”、“资金流”活跃度。访港旅客规模、失业率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零售销售连续 8 个月高增。7 月访港旅客达358.8 万人次,较 6 月的 274.8 万人次增加约 84 万人次(30.56%),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5 月至 7 月失业率降至 2.8%,较上一统计周期(4 月至 6 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恢复至疫情前(2019 年中)的水平;失业人数减少约 1900 人至 11.17 万人。7 月零售总销货值 330 亿港元,同比升 16.5%,连续 8 个月上升。外需偏弱拖累香港商品进出口货值续跌、但跌幅连续 2 个月收窄,7 月商品整体出口、进口货值分别为 3,452 亿港元、3,751 亿港元,同比跌幅收窄至 9.1%、7.9%(6 月:11.4%、12.3%)。地产市场交投承压、资本市场宽幅波动,债券发行活动回暖。7 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环比和同比分别下跌 1.1%和 8.8%;港股在 7 月收涨 6.1%后于 8 月转跌,中资美元债 MarkitBoox 总回报指数延续承压,中资美元债和点心债发行回暖、港交所 IPO 活动仍然淡静。宏观经济复苏动能延续分化背景下,香港中小企业经营及营商信心亦呈现较为明显的行业分化特征,整体经营压力回落,融资需求趋势性回升但仍未恢复疫情前水平。 2 一、经营视角:香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整体仍大于疫情前,7 月破产申请数量环比微增,但政府发出清盘令数量环比下降 根据香港破产署最新数据1,2023 年 7 月公司破产申请662 宗,较 6 月增加 21 宗(3.28%),较前 24 个月均值增加79 宗(13.51%)。7 月发出破产令 527 宗,较 6 月下降 17 宗(-3.13%),较前 24 个月均值增加 23 宗(4.57%)(见图表1)。 图表 1:2019-2023 年香港破产案统计情况(截至 2023 年 7 月) 数据来源:香港破产管理署、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2023 年 7 月,强制公司清盘申请为 50 宗,较 6 月减少8 宗,较前 24 个月平均水平增加 7 宗(17.30%);香港政府 1 考虑到中小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为 98%,且中小企业的破产往往牵涉到企业主的破产,故通过破产署发布的破产清盘数据,可以侧面反映香港中小企的生存情况。 05001000150020002500破产呈请书发出接管/破产令的数目 3 发出清盘令 18 宗,较 6 月减少 12 宗,较前 24 个月平均水平减少 8 宗(-31.97%)(见图表 2)。 图表 2:2019-2023 年香港强制公司清盘案统计情况(截至 2023 年 7 月) 数据来源:香港破产管理署、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截至 2023 年 3 月,香港共有 36.4 万家中小企业2,约占相关商业单位数量的 98%,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超 122 万人。 二、盈利视角:市场尤为看好商用服务业景气前景,零售业、饮食业盈利表现良好但展望稍显审慎,地产业盈利能力表现不佳但信心明显提升,物流业延续承压 (一)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及盈利信心整体向好 整体收益指数看,根据政府统计处《中小型企业业务状况按月统计调查报告》3,2023 年 7 月,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 2 数据来源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单位数量不包括农林渔业、建造业及公共行政单位。 3 政府统计处根据中小型企业业务状况按月统计调查搜集得来的意见,编制了一套动向指数(包括现时与展望动向指数)。“现时动向指数”反映目前的业务情况与上月比较,指数高于 50 表示业务情况普遍向好,低01020304050607080强制清盘呈请书发出清盘令的数目 4 时动向指数为 45.8,较 6 月(44.4)上升 1.4;7 月份业务收益展望动向指数为 49.5,较 6 月(48.6)亦上升 0.9(见图表 3);7 月份雇佣人数现时动向指数为 49.6,与 6 月(49.8)基本持平。 图表 3:2022 年 11 月-2023 年 7 月香港中小企业务收益及雇佣人数动向指数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二)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呈现一定的接力复苏特征 分行业收益指数看,7 月批发业收益现时动向指数出现小幅下跌,但展望动向指数增幅明显,分别为 43.4(-2.3)和 48.7(+4.4),批发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业务收益现时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行,其中: --商用服务业和地产业增幅较大,分别为 49.2(+3.6)和 46.4(+2.5),且两者的展望动向指数亦上行至 53.8(+3.2) 于 50 则表示 0 情况恰恰相反。然而,此数值不能反映变动的幅度,因这项统计调查并没有搜集有关变动幅度的资料。涵盖行业内的中小企是指就业人数少于 50 人的机构单位。 4446.148.24949.44847.244.445.848.449.349.649.949.749.449.349.849.648.45051.251.552.950.249.248.649.540424446485052542022-112022-122023-012023-022023-032023-042023-052023-062023-07业务收益现时雇佣人数现时业务收益展望 5 和 48.6(+0.6),市场更看好商用服务业前景的背后,是对下半年经济复苏斜率走升的较强信心。 --饮食业和零售业的收益现时动向指数分别为 48(+2.8)和 44.5(+0.8),展望动向指数分别为 47.3(-2.7)和 49.7(-0.9)。考虑到赴港人流接近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市场审慎展望“人流
[工银亚洲]:研究报告:香港中小企业复苏呈现“行业接力”特征,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8M,页数1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