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气候融资报告_终版(3)

20232023 CHINA CLIMATE FINANCING REPORT2023中国气候融资报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绿金院前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绿金院以营造富有绿色金融精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金融智库。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1 年 9 月,已连续十年发布《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基于广义的全球气候融资概念,形成了气候融资流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中国气候融资需求模型,并从国际气候资金治理以及中国气候融资的发展角度,逐年进行深入分析,积累了一系列的气候融资研究成果。基于长期信任与合作的基础,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与财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学术伙伴关系。崔莹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慧心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旬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胡晓玲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范欣宇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庞心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作者前言1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投融资进展2(一)全球气候投融资进展2(二)COP27 顺利召开,资金问题仍是焦点9(三)欧盟“碳关税”12二、中国气候投融资进展17(一)气候投融资主要进展和成果17(二)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22(三)碳金融的发展35三、债务自然互换机制的发展与应用44(一)债务自然互换机制的应用背景44(二)债务自然互换机制的应用案例47(三)中国应用债务自然互换机制的意义54(四)中国应用债务自然互换机制面临的现实挑战59目录CONTENTSCONTENTS四、转型金融——金融支持公正转型62(一)公正转型概述62(二)支持公正转型的不同模式分析69五、适应性投融资的发展情况80(一)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划进展80(二)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进展82(三)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性融资进展84(四)全球避免损失与损害行动进展91六、政策建议95(一)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气候投融资体系95(二)优化全球适应性融资机制建设,完善国家适应规划97(三)完善中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推动碳金融发展99(四)审慎开展债务发展互换试点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模式103(五)强化供转型金融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公正转型104目录CONTENTSCONTENTS2023 中国气候融资报告2023 China Climate Financing Report2023 中国气候融资报告2023ChinaClimateFinancingReport1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越来越强,世界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投融资总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该金额在 2021 和2022 两年的平均值已达超 1.26 万亿美元,较此前大幅增加。尽管如此,目前全球气候投融资距离实现《巴黎协定》1.5 摄氏度温控目标的所需规模仍有巨大资金缺口,气候资金的使用也存在显著不平衡,投入到气候适应领域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严重不足。2022 年新冠肺炎疫情和高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仍持续,俄乌冲突爆发加剧了全球能源供应扰动,保障能源安全成为主要国家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第 27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于 2022 年 11 月 6 日拉开帷幕,在经济下行、能源和地缘政治危机阴影的笼罩下,大会未能通过减退全部化石能源的提案。但是,大会在解决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损失与损害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设立了全球损失与损害基金。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大会开幕前会晤中的共同宣言也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另一方面,欧洲议会在 2022 年 6 月表决通过了关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方案,该方案修订版已最终成为法律,欧盟“碳关税”正式出台,气候变化相关因素也正式被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将深远影响世界贸易格局。在中国提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后,我国气候金融进展显著。2022 年8 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八部委发布《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正式确定了首批覆盖不同省、区、市的 23 个试点地区,我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正式启动。同时,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稳步扩大,绿色贷款领域年内新增本外币贷款逾 6 万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超 22万亿元,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领域年内境内新发行债券超 9800 亿元,年末债券存量约3 万亿元,规模全球第二;银保监会也于 2022 年 11 月发布了《关于印发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明确了绿色保险的定义及覆盖范围,夯实了相关产品和市场发展的基础。此外,随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2022 年全国和地方试点碳市场波澜不惊,主管部门注重完善市场制度,在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和提升、数据核查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监管规则体系完善等方面发力。证监会也在 2022 年 4 月发布了《碳金融产品》的行业标准,旨在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此外,债务发展互换和债务自然互换机制的应用、金融支持公正转型、适应性投融资等也是 2022 年全球气候金融领域的重要议题。对相关领域深入研究并总结出适用于我国情况的经验,也将有助于我国气候金融的长远发展。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投融资进展(一)全球气候投融资进展根据气候倡议组织(CPI)最新发布的数据1,2021 和 2022 年全球气候投融资平均规模较此前大幅显著上升,达 1.265 万亿美元,较 2019 和 2020 年平均额增长高达 94%,显示全球对于气候变化的共识逐渐增强、动用金融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逐渐上升。然而,气候投融资规模的大幅增长仍远未达到满足《巴黎协定》中将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 2℃,并努力控制在 1.5℃的年均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全球气候投融资在资金来源、用途、金融工具、投融资地区分布等多层面也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现象和趋势。2 2023 中国气候融资报告2023ChinaClimateFinancingReport1数据来源:CPI,GlobalLandscapeofClimateFinance2023,2023.11.02据CPI统计,全球气候融资总额在 2021 和 2022 年达到了年均 1.265万亿美元,较 2019 和 2020 年均额大幅增长 94%,达到历史峰值。其中,2021 和 2022 年的融资总额分别达到了 1.114 和 1.415 万亿美元,为 2020年的 1.67 和 2.13 倍,显示全球气候融资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短暂的“瓶颈期”后迎来了新的爆发。2021/2022 年较 2019/2020 年全球新增的气候融资额主要来自于为减缓气候变化相关经济活动融资,对比 20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06-17
113页
7.39M
收藏
分享

2023中国气候融资报告_终版(3),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39M,页数113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1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1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2023-2027 年中国液冷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综合
2024-06-17
来源: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深度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2023-2027 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综合
2024-06-17
来源: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深度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2023-2027 年中国冷板式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综合
2024-06-17
来源: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深度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2023-2027 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综合
2024-06-17
来源: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深度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主要液冷基础设施厂商技术线和产品线情况
综合
2024-06-17
来源: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深度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新华三主要液冷服务器产品
综合
2024-06-17
来源: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深度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