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类资产周观点(21):交易“东升西降”?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 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动态 交易“东升西降”? ——全球大类资产周观点(21) 核心观点 海外交易衰退,美股科技板块调整;国内货币宽松和设备 更新 政策超预期;周四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日内大幅波动,触及 7.2 极 致点位。一系列资本市场异动之下,“东升西降”交易叙事展露苗头。 上周汇率日内异动起因套息交易扰动,隔日人民币汇率和 美元 指数回归常态,资金流向并未印证“东升西降”。 “东升西降”交易叙事能否成立,关键看美国是否硬着陆,中国是否强刺激。 目前市场尚未交易美国硬着陆。下半年国内政策看点在货 币, 较难有财政强刺激。 三中全会表明当下中国正处于一轮全新的央地关系重塑过 程, 地方牵头基建扩张的强刺激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期待内需政策边际宽松,但伴随着跨国资金反向流动的“东升西降”交易,为时尚早。 上周值得关注的市场表现: (1)A 股情绪低迷,上证指数失守 2900。海外科技巨头股价暴跌,与之紧密联动的 A 股电子板块下跌 5.3%。设备更新政策之 后,上周五市场交易内需政策发力。 (2)周四人民币汇率异动,美元兑人民币一度接近 7.2。 (3)铜价一度跌破 9000 美元关口。全球库存增加,进一步确 认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市场担忧全球需求减速之后,铜供 应过 剩风险,铜价连续第三周下跌。 上周资本市场的波动极大,市场开始“东升西降” 交易叙事。 上周资本市场频繁异动。先有美国衰退预期升温,美股, 尤其 科技股迎来重大调整。因预期海外需求衰减,铜、油等表征全 球需 求的大宗价格持续下探。上周铜价甚至跌破 9000 美元关口。 上周中国央行超预期宽松,频繁调降关键利率。OMO、M LF、一年期和五年期 LPR均迎来不同降幅。三中全会闭幕,政策宣布 推进设备更新,市场对未来启动一轮财政刺激有所期待。 上周人民币汇率日内大幅波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收在 7.2 附近。 海外衰退交易,国内点燃市场“东升西降”的交易叙事。 周君芝 zhoujunzhi@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020001 孙英杰 sunyingjie@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070002 发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28 日 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宏 观经济研究 宏观动态报告 近期宏观环境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外有特朗普交易和衰退交易,内有政策推进。 美国公布 4-5 月调整后就业数据,较初值大幅下修,市场由此开启了一轮降息交易。 随后美国陆续公布最新通胀和经济数据,虽然二季度 GDP 强于预期,海外降息交易方向不改,目前 市场 认为今年 9 月美国开启降息的概率接近 90%。 降息交易本质是海外衰退交易,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市场一边交易美债利率下行,然而美股(尤其 是科 技板块)同步下行。 特朗普 2.0 框架之下,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升温,因为特朗普上台将意味着中国经济过去非常重要 的支 撑力量——出口,未来或因关税壁垒而下挫。这也是为何特朗普枪击之后,上证综指持续走弱,甚至跌破 2900。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继“借券卖空”、调整利率走廊等系列动作之后,上周央行一系列货币宽松动作 超预 期。除此之外,上周设备更新政策力度也超预期,点燃权益市场近期流行的传统交易叙事:当二季度 GDP 增速低于 5% 之后,政策将迎来逆周期刺激。 “东升西降”的交易其实没有那么稳健,人民币汇率异动只是一次交易扰动。 上周四人民币汇率日内异动,一度被视为“东升西降”交易叙事的绝佳印证。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异动更多起因套息交易扰动,并不意味着资金从海外大幅流入境内市场。隔日(周五)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再度回到 7.25,美元指数稳定在 104 左右。 “东升西降”交易叙事能否成立,关键看两点:美国经济是否硬着陆,中国是否强刺激。 美国二季度 GDP 发布之后,目前市场仍交易美国经济软着陆。国内货币宽松之后,十年国债利率下破2.25%,市场给出的结论也比较清晰,国内增长中枢下移。 除非海外硬着陆,或者中国强刺激,否则“东升西降”的交易叙事为时尚早。 美国统计原则决定了未来美国经济数据波动加大,并且市场与美联储看待数据视角不同,降息交易和衰退交易的复杂性较高。各项数据显示,目前市场尚未看到美国硬着陆风险。 至于国内,我们半年度报告《等待宽松》已经给出明确判断,下半年国内看点在政策,主要是货币宽松。即便下半年有财政边际放松,力度也远不及之前的周期性强刺激。 三中全会已清晰勾勒出中国未来方向是“高质量发展”,并且三中全会提到 “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我们理解这一提法,指向地方事权支出向财力收入靠拢,即土地出让金规模收缩决定地方财力减弱,则地方政府再无必要硬靠债务膨胀推动支出扩张。 当下中国正处在一次全新的央地关系重塑过程,财政刺激的逻辑和力度截然不同以往传统模式。期待一轮强刺激,尤其以地方牵头大基建的财政刺激,这种传统周期叙事,未来或许无法兑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宏 观经济研究 宏观动态报告 目录 一、大类资产价格的表现 .................................................................................................................................................................. 1 二、一周宏观大事件回溯 .................................................................................................................................................................. 5 三、主要的高频经济指标 .................................................................................................................................................................. 7 四、主要政策、热点事件跟踪.......................................................................................................................................................... 8 风险分析................................
[中信建投]:全球大类资产周观点(21):交易“东升西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5M,页数1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