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担保行业展望(2025年1月)
中诚信国际行业展望中国担保行业展望,2025 年 1 月 1 目录 要点 1 分析思路 2 行业政策 2 行业发展状况 2 行业财务表现 7 结论 9 2025 年 1 月 中国担保行业,2025 年 1 月 中诚信国际预计 2025 年直接融资担保业务余额增长承压,担保债券类型及主体性质趋于多元,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国央企客户为主,短期内代偿风险可控;随着政策性担保业务持续扩张及原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比例的提高,担保公司整体代偿规模或将有所上升,但累计代偿率将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得益于担保公司资本实力持续增强,且整体流动性风险很低,担保行业整体信用水平仍将保持稳定。 中国担保行业展望为稳定。该展望反映了中诚信国际对该行业未来12~18 个月基本信用状况的预测。 要点 2024 年以来中央支持小微,助力“三农”的政策主基调保持不变;地方政策在持续践行中央层面政策的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属地政策,进一步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2024 年直接融资担保新增业务规模有所下降,年末业务余额有所收缩;中诚信国际预计 2025 年直接融资担保业务余额增长承压,担保债券类型及主体性质趋于多元,民营企业债券担保业务规模有望实现增长,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国央企客户为主。间接融资担保业务区域属性较强,政策性担保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原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比例上升,对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部分担保机构寻求新的机会拓展市场化担保业务,但整体仍较为谨慎。预计 2025 年担保公司政策性职能将更加凸显,政策性担保业务规模将持续增长。担保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整体代偿规模略有下降;中诚信国际预计未来担保公司直接融资担保业务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国央企客户为主,短期内代偿风险可控;随着政策性担保业务持续扩张及原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比例的提高,担保公司整体代偿规模或将有所上升,但累计代偿率将保持相对稳定。担保公司投资结构保持稳定,在宏观经济承压及信用风险上升的大环境下,多数担保公司资产配置倾向于保证充足的货币资金,并适当增配安全性及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投资业务风险整体可控;但少数担保公司投资资产规模过高,需警惕代偿压力骤升带来的流动性冲击。资本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担保公司的代偿上限,是担保公司代偿实力的直接体现,为推动担保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发挥政策性职能,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将持续增强。考虑到担保公司整体股东实力强,区域重要性高,融资渠道畅通,担保公司整体流动性风险很低。行业展望 联络人 作者 胡雅梅 027-87339288 ymhu@ccxi.com.cn 刘鸿雨 027-87339288 hyliu.eva@ccxi.com.cn 毛楚杰 027-87339288 chjmao@ccxi.com.cn 其他联络人 贺文俊 027-87339288 wjhe@ccxi.com.cn www.ccxi.com.cn 中诚信国际 中国担保行业 中诚信国际行业展望 中国担保行业展望,2025 年 1 月 2 一、分析思路 因担保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故担保行业的信用分析首先通过分析政策趋势和行业动态,判断未来担保公司业务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其次通过目前样本担保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的开展情况、担保组合质量以及财务表现,分析行业信用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二、行业政策 2024年以来中央支持小微,助力“三农”的政策主基调保持不变;地方政策在持续践行中央层面政策的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属地政策,进一步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2024年以来中央支持小微,助力“三农”的政策主基调保持不变,质量融资增信的提出、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融资增信支持等相关政策的印发,进一步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为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质量融资增信手段对优质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2024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支持将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范围,设立针对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的专项担保基金。科技型企业因高风险、高成长、轻资产等特点,缺少厂房、土地等传统抵质押物,融资相对更难。2024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的通知》(财金〔2024〕60号),提出有效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体系引领作用,在聚焦支小支农基础上,通过提高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增强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担保意愿和担保能力,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增信支持,进而激发科技创新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继续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投资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末,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资金直接参股投资的直保机构增至17家,较上年末增加1家,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已和35家担保机构(包括31家省级合作机构,3家计划单列市合作机构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再担保机构)以及14家银行开展合作,“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辖内市、县级融资担保机构”三层组织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 地方政策方面,在持续践行中央层面政策的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属地政策,针对性加大区域内企业增信支持力度。如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于2024年10月联合印发《甘肃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提出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创业贷款增信支持力度;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于2024年10月印发了《重庆市中小企业生态家园工作方案(2024—2027年)》,鼓励银行、保险、投资基金及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机构联动,多主体共建服务生态家园的金融支持、风险补偿和保障体系,提供更多适合初创型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园区和企业的融资需求等,积极发挥地方政策的引导作用。 三、行业发展状况 随着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国有控股融资担保机构占比持续提高,民营及外资控股机构逐步退出,融资担保行业法人机构数量已连续11年下滑。根据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融资担保行业分析报告》,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融资担保法人机构4,194家,其中国有控股机构占比61.5%,机构单户平均实收资本 中诚信国际行业展望 中国担保行业展望,2025 年 1 月 3 3.3亿元。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担保行业主力军,但资本实力普遍较弱。本文选取了37家样本担保公司进行分析,包括6家信用增进公司,3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其中12家涉及再担保业务)。上述37家样本担保公司业务品种较为齐全,资本实力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能为担保行业业务状况趋势提供一定参考。 近年来,样本担保公司担保业务余额1保持增长趋势,但因业务结构调整导致202
中国担保行业展望(2025年1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6M,页数1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