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财政三个关切思辩:规模、缺口、乘数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宏观专题 2025 年 03 月 24 日 【宏观专题】 财政三个关切思辩:规模、缺口、乘数 核心结论 今年财政预算“大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交流中发现,市场对今年财政“有多大”(支出、赤字水平)和“怎么看”(效果评价)仍分歧较大,大到足以影响对今年财政的方向感知,通过三组问答可以厘清: Q1、今年广义财政支出能增长 3.6 万亿,增速能到 9.3%? A1:这种测算忽略了一个技术细节,每年都会高估广义财政支出目标约 1~2万亿,高估广义财政支出增速 3~10%不等;这种测算的结论,是今年财政将大幅强于经济(或较名义 GDP 增速高 4 个百分点以上,2019 年来首次),但实际财政力度或贴近经济:广义财政支出或增长约 1.6 万亿(而非 3.6 万亿),增速或在 4%附近(而非 9.3%)。 Q2、新增政府债增长 2.9 万亿,相当于广义赤字率提升 2 个百分点? A2:债务不是收支缺口的全部,广义赤字率或提升 1 个百分点(而非 2 个百分点,绝对水平仍创历史新高)。 Q3、怎么评价今年财政花钱的实际效果,该看资本金还是乘数? A3:可能更多要看乘数。提示关注投资乘数的变化、投资和消费的此消彼长。 一、今年广义财政支出能增长 3.6 万亿,增速能到 9.3%? Q1、今年两本账预算支出目标加总为 42.2 万亿,比去年增加 3.6 万亿,所以今年的广义支出增速是 42.2/38.6(2024 年广义财政支出)-1=9.3%? A1:首先,需要明确广义财政支出是市场概念,指前两本账总支出。基于这一定义,有一个技术细节需要明确: 的确,将 2025 年两本账支出目标加总,规模超过 42 万亿,对应增速是 9.3%;但每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都会对一本账有大规模的调入(据前财长刘昆:“从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情况看,有部分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约占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 15%左右”),而这部分在年初预算中是看不到的;如果直接加总两本账支出预算安排,会重复计算这部分、高估广义财政支出。 比如:2025 年二本账支出安排 12.5 万亿,和收入总量安排相等,但观察 2024年二本账预算实际执行,收入总量 11.1 万亿,但支出只有 10.1 万亿,即收入大于支出 1 万亿,这 1 万亿大部分调入了一本账(计入了一本账支出)。 作为验证:过去几年二本账“收入大于支出”都有约 1~2 万亿,也就是年初预算直接加总两本账的算法,都会高估广义财政支出规模 1~2 万亿不等,高估广义财政支出增速 3~10%不等。 此外,二本账收入还存在不确定性,需要作情景分析,直接假设完成预算也不妥(今年安排增速 0.7%,但二本账以收定支、预算执行不严)。 再作验证:还原二本账“收入大于支出”和实际卖地收入后,测算支出和实际支出增速误差多在 1 个百分点内,或是较准确的测算方式。 按此测算,在二本账收入完成预算(0.7%)和较大幅不及预算(-10%)两种情景下,可得:今年广义财政支出或增长约 1.6 万亿(而非 3.6 万亿),增速或在 4%附近(而非 9.3%)。两种情景下,绝对规模或约 40~40.6 万亿,较去年增长约 1.3~2 万亿,增速约 3.4%~5.1%。 二、新增政府债增长 2.9 万亿,相当于广义赤字率提升 2 个百分点? Q2、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 11.86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2.9 万亿元,是否意味着广义赤字率会提升 2.9/134.9(2024 年 GDP)=2.1 个百分点? A2:首先,需要明确广义赤字率是市场概念:广义赤字指前两本账收支缺口,广义赤字率为前两本账收支缺口/当年 GDP。基于这一定义,上述测算有两个偏误: 1)分母端,应是今年的 GDP(而非去年的)。今年赤字率倒算的名义 GDP 目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高拓 电话:010-66500860 邮箱:gaotuo1@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1080001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美欧央行分化加大,强美元暂难缓解——全球货币转向跟踪第 6 期》 2025-02-13 《M1 同比为什么转负?——新的三分法定量归因》 2025-02-07 《【华创宏观】特朗普关税的七大估算》 2025-02-04 《【华创宏观】找寻出口商品的“稳定之星” ——出口扫描系列·变局篇》 2025-01-14 《【华创宏观】数据真空期里的十大关注——政策请回答系列三》 2024-12-31 华创证券研究所 宏观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2 标是 4.9%,即今年财政口预期的名义 GDP 是 134.9*(1+4.9%)=141.5 万亿。 2)分子端,根据财政四本账的勾稽关系,支出=收入+债务+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支出-收入(收支缺口)=债务+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因此,11.86 万亿新增政府债不是收支缺口的全部,还需考虑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今年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渠道补充的资金仅 4944 亿(较 2024 年少近5000 亿)、且较 2024 年少了一笔上年结转收入(2023 年增发国债 1 万亿,其中 5000 亿结转 2024 年)。 综上测算,可得:今年广义财政赤字率或约 8.7%,较去年提升 1 个百分点(而非 2 个百分点,绝对水平仍创历史新高)。 三、怎么评价今年财政花钱的实际效果,该看资本金还是乘数? Q3、今年资本金似乎比较少,财政花钱的实际效果会怎么样? A3:首先,资本金是什么概念?限于投资视角:资本金是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资本金及时到位是项目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基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在 20%左右)。 其次,乘数是什么概念?可以针对投资、也可以针对消费:即其余条件不变情况下,每一单位财政扩张(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所创造的 GDP,称为财政扩张乘数(简称财政乘数)。 今年财政提供的资本金增量或较有限:除了一本账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比去年增加 350 亿)和专项债作资本金(进一步扩围)增量或超去年之外,一本账基建类支出(含增发国债)、二本账用于“两重”、设备更新的特别国债增量或均大幅不及去年;二本账其他(卖地收入为主)增量仍存不确定性。 但财政花钱的效果,可能更多要看乘数: 一看年度层面,关注投资乘数的边际变化: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实施好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下放项目审核权限等措施。”“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 二看长期趋势,关注投资和消费的此消彼长:政府支出的扩张,主要分为政府消费和投资两部分;对需
[华创证券]:【宏观专题】财政三个关切思辩:规模、缺口、乘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02M,页数1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