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共进 构建中部崛起新引擎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研究
区域发展专题研究 1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共进 构建中部崛起新引擎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研究 研发部 周美玲 郭佩 摘要: 2012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正式提出,此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该城市群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涵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多个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 9.2%,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引领的三大都市圈,依托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周边城市发展特色产业,与中心城市形成产业互补。为强化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省际协商协作,三省建立省会城市会商机制,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互联互通,并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将继续秉持协同联动、共建共享理念,充分发挥三省优势与特色,以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为引领,着力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群结构,持续增强经济与人口承载能力,全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地。届时,长江中游城市群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助力中部地区崛起,乃至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起源及范围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起源1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构建是在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2002 年,武汉城市圈启动,开启了九城一体的区域发展新篇章。此后,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相继成立,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 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提升了这两个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地位。2011 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此后,“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等概念相继出现,并逐渐演变为“长江中游城市群”。201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概念正式提出,标志着其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单元进入国家规划视野。 1 详细发展过程见附件。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发展专题研究 2 2014 年,《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地位和目标确定。2015 年,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为城市群的落地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2022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同意批准,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五年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明方向,长江中游城市群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范围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长江中游水系发达,拥有汉江、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鄱阳湖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鄱江、修水)。长江中游城市群依托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和水系,以水为系带串联起一颗颗城市明珠。在长江沿线上,长江中游城市群西起宜昌,东至九江,串联了荆州、岳阳、咸宁、武汉、黄冈、鄂州、黄石等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北接汉江中游的襄阳,以汉江为系带串联了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和孝感;南至湘江中游的衡阳和赣江中游的吉安(部分区县),以洞庭湖水系串联了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娄底、益阳和常德,以鄱阳湖水系串联了南昌、鹰潭、景德镇、上饶、抚州的部分区县、萍乡、宜春、新余和吉安的部分区县。 图表 1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范围图 资料来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发展专题研究 3 二、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产业运行状况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GDP 总量占全国的 9.2% 2024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 GDP 总量达到 12.42 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9.2%。重点城市如武汉、长沙和南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特别是武汉,作为该地区的核心城市,其 GDP 总量达到 2.11 万亿元,在全国位居第 9,处于全国城市前 10 的行列。长沙 GDP 总量 1.53 万亿元,同比增长 5.0%,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 15 位,是长株潭都市圈的经济增长极。南昌 2024 年 GDP 稳步增长,为 7800.37 亿元,在南昌都市圈中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 从省级数据层面来看,2024 年鄂湘赣三省 GDP 总量分别为 6.00 万亿元、5.32 万亿元、3.42 万亿元,在全国各省份中分别排名第七、第十和第十五位。三省内地级市经济发展方面,湖北省 10 个地级市 GDP 均值为 5143.23 亿元,其中武汉是全省唯一 GDP 超万亿元的城市,宜昌、襄阳分别以 6191.12 亿元和 6102.41亿元位居省内第二、第三,其他城市 GDP 均低于 4000 亿元;湖南省 8 个地级市GDP 均值为 5085.02 亿元,其中长沙 GDP 占全省总量的 28.7%,排名靠前的岳阳、常德、衡阳三地 GDP 均在 4400-5200 亿之间;江西省 10 个地级市 GDP 均值为 2926.21 亿元,南昌 GDP 总量 7800.37 亿元,其他城市如九江、上饶、宜春GDP 总量则均在 3700-4100 亿之间。 图表 2 2024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 GDP 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DM,新世纪评级整理 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来看,2024 年长江中游鄂湘赣三省 GDP 总量达到14.74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 10.93%,仅次于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高于京津冀地区和成渝地区。 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宜春萍乡上饶抚州吉安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 区域发展专题研究 4 图表 3 2024 年长江中游鄂湘赣三省经济规模与其他地区比较 地区 GDP(亿元) GDP 占全国比重(%) 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河北) 115394.32 8.55 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331690.71 24.59 成渝地区(四川、重庆) 96890.15 7.18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香港、澳门) 147935.02 10.97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 147446.46 10.9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香港政府统计处、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二)多产业协同发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从目前的产业布局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以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支柱,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致力于构建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内陆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共进 构建中部崛起新引擎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22M,页数27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