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负策略专题:TLAC债务工具市场猜想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1 扫描下载兴业研究 APP 获取更多研究成果 [Table_Title] 资负策略专题:TLAC 债务工具市场猜想 x[Table_doctype] 资负策略专题 [Table_Author] 郭益忻 兴业研究分析师 电话:021_22852766 邮箱:880708@cib.com.cn [Table_Summary] 摘要 2021 年 10 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借鉴海外国家TLAC 规则,允许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以下简称为 G-SIBs)将存款保险基金全额计入 TLAC,由此将缓解我国 G-SIBs 满足 TLAC要求的压力。然而,为了满足达标要求,在未来 3 年 G-SIBs 仍需发行资本工具和 TLAC 债务工具来完全满足 TLAC 要求。 对于目前尚未问世的 TLAC 债务工具,它的特征为何,与我们已经熟知的商业银行金融债、商业银行资本工具之间有怎样的异同,这一新的工具应当如何定价,可能的投资者是谁,市场流动性如何,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根据《管理办法》,TLAC 债务工具应当具备 10 个特征。其中第4、5、9、10 分别针对期限、投资者可否赎回、需否具备减记及转股条款、吸收损失顺序等作出规定,上述特征成为探讨 TLAC 债务工具定价的重要依据。 发行对象方面,结合目前实际,未来 TLAC 债务工具的主要发行方应当是四大国有银行。 发行规模方面,我们估算未来 TLAC 债务工具市场至少需要 大类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策略报告 2021年4月24日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2 7500 亿,若四大行中途出现快速扩表,市场规模最多可能需要 2.2 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商金债市场。 发行期限方面,未来的 TLAC 债务工具可能涵盖 2Y、3Y、5Y这 3 种期限。值得一提的是,推出 2Y 期限的 TLAC 债务工具,可能会成为该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 结合前述第 9、10 特征,针对 TLAC 债务工具不同的风险权重假设,我们估算 2Y、3Y、5Y 的估值区间分别为【2.69%,2.79%】、【2.9%,3.08%】、【3.32%,3.52%】。 投资者方面,预计仍以银行自营与各类资管机构为主,决定自营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变量,仍然主要在于 TLAC 债务工具的风险权重如何设置。若设为 50%,则商业银行仍有可能积极参与。若设定偏高,结合新巴三对基金投资权重设置可能抬高,会进一步增加表内参与 TLAC 债务工具投资的难度。 市场流动性方面,TLAC 债务工具虽然具有次级属性,但信用风险可控,估值介于商金债和二级资本债之间,2Y、3Y 的券种有一定超额收益,能够满足中短期限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此外,如果 TLAC债务工具能够被各类型投资接受作为合格质押品,也将更加有利于其交易流动性的提升。 报告二级分类/报告一级分类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3 TLAC 债务工具市场猜想 1. 监管背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防范大型金融机构的“大而不倒”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监管组织设立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提高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要求、提升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可处置性,以避免大型金融机构发生风险,需要恢复与处置时,对特定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金融造成稳定冲击。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TLAC)正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监管要求。 2018 年 9 月,中央深改委通过《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逐步开始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框架,先后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等文件,随着《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框架已经完全构建完毕。 2021 年 10 月 29 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1(人民银行令〔2021〕第 6 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借鉴海外国家 TLAC 规则,允许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以下简称为 G-SIBs)将存款保险基金全额计入 TLAC,由此将缓解我国 G-SIBs 满足 TLAC 要求的压力。然而,为了满足达标要求,在未来 3 年 G-SIBs 仍需发行资本工具和 TLAC 债务工具来完全满足 TLAC 要求。 对于目前尚未问世的 TLAC 债务工具,它的特征为何,与我们已经熟知的商业银行金融债、商业银行资本工具之间有怎样的异同,这一新的工具应当如何定价,可能的投资者是谁,市场流动性如何,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2. TLAC 债务工具的核心特征 1 http://www.pbc.gov.cn/tiaofasi/144941/144957/4373500/index.html 请务必参阅尾页免责声明 4 参照《管理办法》,未来 TLAC 债务工具的特征包括以下 10 点: 1) 实缴。 2) 无担保。 3) 不适用破产抵销或净额结算等影响损失吸收能力的机制安排。 4) 剩余期限一年以上(或无到期日)。 5) 工具到期前,投资者无权要求提前赎回。 6) 由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处置实体直接发行。 7) 工具到期前,如果发行银行赎回将导致其不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则未经人民银行批准,发行银行不得赎回该工具。 8) 发行银行及受其控制或有重要影响的关联方不得购买该工具,且发行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其他主体购买该工具提供融资。 9) 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应当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要求,以确保其受偿顺序排在本办法第十六条所列的除外负债之后: 1.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发行合同中明确其受偿顺序排在处置实体资产负债表的除外负债之后。 2.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受偿顺序排在处置实体资产负债表的除外负债之后。 3.由满足以下条件的处置实体发行

立即下载
金融
2022-05-07
兴业研究
郭益忻
13页
1.24M
收藏
分享

[兴业研究]:资负策略专题:TLAC债务工具市场猜想,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4M,页数13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 图 10 (汽车零售增速,%)
金融
2022-05-07
来源:2022年一季度及三月经济数据点评:疫情拖累现显现 稳增长或将继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 7 (地产销售当月同比,%) 图 8 (地产投资当月同比,%)
金融
2022-05-07
来源:2022年一季度及三月经济数据点评:疫情拖累现显现 稳增长或将继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 5 (固定资产完成额累计同比,%) 图 6 (基建、制造业、地产投资当月同比,%)
金融
2022-05-07
来源:2022年一季度及三月经济数据点评:疫情拖累现显现 稳增长或将继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 3 (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图 4 (出口交货值及当月同比,亿元,%)
金融
2022-05-07
来源:2022年一季度及三月经济数据点评:疫情拖累现显现 稳增长或将继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 1 (GDP 不变价当季同比,%) 图 2 (GDP 环比季调,%)
金融
2022-05-07
来源:2022年一季度及三月经济数据点评:疫情拖累现显现 稳增长或将继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表 9. 应收账款同比增速和周转天数 图表 10. 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和周转天数
金融
2022-05-07
来源:一季度工企利润数据点评:制造业利润占比继续下降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