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之支付系列报告:Visa,开支付清算之先河,拓汇聚网络之网络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第 41 页起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Visa:开支付清算之先河,拓汇聚网络之网络 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之支付系列报告|2022.8.22 中信证券研究部 核心观点 邵子钦 非银行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S1010513110004 薛姣 非银金融分析师 S1010518110002 童成墩 非银行金融业联席首席分析师 S1010513110006 田良 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 S1010513110005 张文峰 非银金融分析师 S1010522030001 Visa 曾经是四方清算模式的创建者,今天是数字支付的引领者。截至 2022 年8 月 17 日,公司市值 4438 亿美元,是市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2020 年 Visa在全球清算卡交易中占比 40%,其授权的 37 亿张卡覆盖了 200 多个国家/地区的 8000 多万商户。Visa 的核心业务包括消费者支付、新支付、衍生增值服务。 作为清算组织,Visa 是四方模式的核心结点,是数字支付网络的基础设施,是支付行业标准的制定者。Visa 的护城河体现在核心五要素——规模+科技+文化+品牌+战略成就其可持续扩展的双边网络效应。展望未来,消费支付+新支付+增值服务有望形成多轮驱动。 ▍公司概况:支付清算开创者,数字支付引领者。截至 2022 年 8 月 17 日,公司市值 4438 亿美元,是市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据 Statista 转引的 Nilson Report,2020 年 Visa 在全球清算卡交易笔数占比 40%;据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2020 年 Visa 支付金额占比 24.1%。目前 Visa 授权的 37 亿张卡可在 200 多个国家/地区的 8000 多万商户使用。2021 年公司总交易金额为 13万亿美元,其中支付金额为 10.4 万亿美元,公司实现净营业收入 241.05 亿美元,Non-GAAP 净利润 129.33 亿美元。自 2008 年上市以来的 13 年间,公司净收入和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10.92%和 16.64%。 ▍核心业务:消费者支付+新支付+衍生增值服务。①消费者支付。Visa 作为清算组织在消费者 C2B(Consumer-to-Business)支付中授权发卡方推出带有 Visa标记的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借记卡、预付卡,并提供消费者支付功能,如感应式支付、令牌化支付、点击支付、加密货币等。②新支付。公司围绕 Visa Direct网络和 Earthport 提供 P2P、B2C、G2C、B2b 支付服务,通过 Visa B2B Connect和商务卡提供 B2B 支付服务。③衍生增资服务。公司围绕支付业务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包括向客户提供发卡方解决方案、收款方解决方案、风险与识别解决方案与咨询服务。 ▍历史沿革:曾经的四方模式创建者,今天的数字支付引领者。 Visa 前身BankAmericard 于 1958 年在加州由美国银行创立,1966 年通过授权代理发卡实现跨州经营和快速扩张,建立统一支付系统,1968 年创始人 Dee Hock 牵头成立第三方独立组织 NBI,制定操作规范和交换补偿费以权衡组织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开四方清算模式之先河。公司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①支付清算从 0到 1 的创建者:从美国银行信用卡到四方模式创建者;②数字支付从 1 到 N 的引领者:从银行卡清算龙头到汇聚网络的网络。1970 年代公司将全球多个网络整合更名为 Visa,并携手 Mastercard 推动支付标准化,2007 年重组,2008 年上市,2016 年收购 Visa Europe。后来通过收购和战略投资布局创新业务。目前公司业务已扩展至加密货币、先买后付、新支付和衍生服务,并一直朝着创始人设定的“成为全球任何人任何地方最佳的支付和收款方式”这一终极目标前进,构建“汇聚网络的网络”。 ▍商业模式:四方模式的核心节点,现代支付的底层框架。作为清算组织,Visa处于支付价值链条的核心位置,起到权衡两者利益,保障支付清算效率和安全,通过双边网络协助海量消费者和商户相互触达。Visa 受益于其强大且持续扩张的清算网络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新业务和增值服务,逐步成为全球现代数字支付底层框架。盈利模式上,Visa 基于交易规模(总支付金额和总交易数量)收取清算费,清算收入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此外衍生增值服务也创造收入。衍生服务可以促进交易规模增长,并提高用户粘性。从地域来看,国际业务占 Visa 净营业收入一半以上,预计未来国际业务增速仍快于美国本土。 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之支付系列报告|2022.8.2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2 陆昊 非银金融分析师 S1010519070001 ▍护城河:核心五要素——规模+科技+文化+品牌+战略成就可持续扩展的双边网络效应。①规模:规模是双边网络的结果,为消费者和商户赋能是双边网络形成的基础。②科技:规模背后是科技,Visa 通过运用前沿科技实现业务拓展。③文化:规模背后是文化,从始至今公司一直站在用户视角解决支付痛点。④品牌:规模背后是品牌,品牌独立和高效运营成就独特价值。⑤战略:公司从始至今秉承清晰的愿景——“成为全球任何人任何地方最佳的支付和收款方式”,至今仍朝着创始人定义的“终点”前进,构建“汇聚网络的网络”。上述五要素不仅加固了公司支付底层架构的根基,而且支撑公司多方面永续增长,推动公司实现品类扩张、区域扩张和服务范围扩展。 ▍未来展望:消费支付+新支付+增值服务多轮驱动。①消费者支付:消费支付增长和现金替代推动业绩增长。2007-2020 年全球消费支付 CAGR 为 5.43%,增长主要源自亚太、中东和非洲。据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预测,2020-2026年全球消费支付 CAGR 为 8.51%。②新支付:积极拓展 185 万亿美元潜在支付市场。通过 Visa Direct 和 Earthport 覆盖小额快速支付场景;通过商务卡打开2B 业务空间;通过 B2B Connect 解决跨境交易核心痛点。 ③增值服务:过去两年同比增速~20%,有望长期受益于电商发展和支付创新。另外,加密货币、先买后付、开放银行的兴起,为增值服务带来增长空间。 ▍风险因素: ①反垄断风险;②监管风险:交换补偿费监管趋严导致综合支付费率下行;③监管风险:监管限制 Visa 境外业务拓展,市场份额下降;④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水平下降,影响公司交易规模;⑤数字钱包抢占银行卡支付份额;⑥现金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估值分析: Visa 过去 10 年 PE 均值为 36x,中位数为 35x,PE 大部分时间处于30x 到 40x 之间,当前股价对应 2022-2024 年 GAAP PE 为 30x/26x/22x,不仅低于可比公司,而且低于自身历史估值中枢。可比公司 Mastercard 过去 10年 PE 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 36x 和 33x,根据 Refinitiv 一致盈利预测,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之支付系列报告:Visa,开支付清算之先河,拓汇聚网络之网络,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16M,页数4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