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背景下关键矿产博弈与中国供应安全

《国际经济评论》能源转型背景下关键矿产博弈与中国供应安全*王永中 万 军 陈 震风电、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将导致锂、镍、钴、铜、稀土等关键矿产需求大幅增长,而其供给因分布不均衡、品质下降、投资周期长和环境风险高而增长缓慢。供需失衡导致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成为地缘政治经济竞争的前沿领域,引发资源国新一轮资源民族主义以及主要经济体之间产业链控制力争夺。新一轮资源民族主义主要采取提高矿产特许权使用费率和税率、停止或重新谈判现有采矿合同、国有化、禁止出口、探讨建立产销联盟等措施。美西方国家更新关键矿产清单及战略,联合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本土化、多元化和“去中国化”,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并提升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韧性。中国关键矿产供应链在上游资源端高度依赖进口,在中游加工精炼环节具有竞争优势,面临着进口成本上升、进口不确定性增加、海外投资风险上升以及精炼加工环节核心地位受冲击等挑战。关键词:能源转型 关键矿产 供应链 资源民族主义 大国博弈在 21 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均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加快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主要经济体都试图抓住清洁能源技术的新机遇,使之成为增强新兴产业竞争力和繁荣本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清洁能源技术以锂、镍、钴、铜、稀土等关键矿产为物质基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将拉动相关矿产需求的长期快速增长,而关键矿产的全球王永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Email: wangyzcass@163.com;万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 文 系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重 大 创 新 项 目 “ 如 何 以 新 安 全 格 局 保 障 新 发 展 格 局”(项 目 编 号 :2023YZD008)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3ZKJC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47王永中万军陈震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分布极不均匀,富集于极少数国家,且开采周期长、供给增长缓慢。供应短缺导致关键矿产的战略重要性凸显,各国围绕其展开了日益激烈的博弈。矿产资源国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采取了提高矿产特许权使用费率和税率、停止或重新谈判现有采矿合同、国有化、禁止出口等资源民族主义措施,而美西方国家通过“能源资源治理倡议”“矿业安全伙伴关系”“可持续关键矿产联盟”、《通胀削减法》和《关键原材料法》等机制和法律,联合打造本土化、多元化和“去中国化”的供应链,由此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竞争的前沿领域。中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的供给者,拥有全球光伏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设备和电动汽车电池等清洁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多数关键矿产的储量并不丰裕,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在当前中美大国竞争和全球关键矿产博弈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保障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增强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韧性,已成为中国在推进能源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关键矿产博弈的背景:供应短缺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光伏、风电、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行业的快速扩张导致锂、镍、钴、铜等关键矿产的需求呈现长期快速增长态势,而关键矿产的供应受制于资源分布集中、投资周期长、资源品质下降、环境标准提高、气候风险上升等因素而增长缓慢,以至于出现供给显著短缺、价格飙涨的状况,进而引发各国对关键矿产供应安全的关注。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预期未来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可能由油气转移至锂、钴、镍等关键矿产上。(一)关键矿产的基本内涵目前,关键矿产(Critical Minerals)是一个高频词汇,经常出现在美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智库报告和政策文件中。欧盟通常称关键矿产为“关键原材料”(Critical Raw Materials)。美国地质调查局将关键矿产的内涵界定为“具有重要用途,在现行技术条件下没有可行的替代品,且面临着潜在供应中断风险的矿产品”。[1]美国能源部将关键矿产定义为“对于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非燃料矿产,或供应链易中断,且是制造某种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该种产品[1] USGS, “Critical Minerals of the United States”, https://www. usgs. gov/news/featured-story/critical-minerals-united-states[2023-02-01].148能源转型背景下关键矿产博弈与中国供应安全国际经济评论/2023 年/第 6 期的断供对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产生显著影响”。[1]关键矿产的内涵和种类是动态变化的,主要受经济发展、资源供给和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前,西方国家处于工业化阶段,关键矿产被界定为对工业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且有较大供应风险的元素或矿物,铬、锰、镍、铜、锌、锡、锑、钨、汞和铅等十种资源储量较小、供应不稳定的问题较为突出、制造业和国防军工生产需求大的矿产被列入关键矿产目录。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20 世纪末,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大宗矿产大量消费为特征的工业化基本接近尾声,关键矿产的内涵拓展至供应风险较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原材料需求较大的矿种,从而稀土、铌、钽、铍、钍、铋、镉、铝、铟、镓、钛、锂、钒、硅及天然石墨等矿产加入关键矿产目录,体现了发达国家重视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密切相关的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问题。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以中美为代表的国家间战略竞争愈演愈烈,战略新兴产业的原材料供应稳定和产业链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关键矿产的清单选择在关注常态化供应风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国防安全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铜、铅、钍、钼、金刚石和钾盐被陆续从关键矿产目录中移除,增加了焦煤、镁、铀、砷、锗、铷、铯、锶、钡、锆、铼、铪、碲和氦等与国防安全和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关键矿产种类。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常用“战略性矿产”这一概念。中国的战略性矿产的内涵界定既考虑供应风险,又注重其对经济和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例如,稀土、钨、锡、钼、锑、铟、锗、镓、磷、萤石、石墨等无供应风险的优势矿产,与石油、天然气、铀、铁、铬、铜、锂、钴、镍、铍、铌、钽、锆等供应风险较大的短缺矿产一起被列入战略性矿产。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铝和磷等大宗战略性矿产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总体上看,中国的战略性矿产内涵与其世界工厂和最大的矿产消费国地位、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发展阶段相适应。[2][1] Nakano J., “The Geopolitics of Critical Minerals Supply Chains”,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Studies, March 2021, https://csis-website-prod.s3.amazonaws.co

立即下载
化石能源
2024-01-01
社科院
31页
1.79M
收藏
分享

[社科院]:能源转型背景下关键矿产博弈与中国供应安全,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9M,页数3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54. TES 绝热 CAES
化石能源
2024-01-01
来源:创新前景:储热
查看原文
图 53. 吸收式蓄热系统原理图
化石能源
2024-01-01
来源:创新前景:储热
查看原文
图 52. 分离反应器概念的工艺配置
化石能源
2024-01-01
来源:创新前景:储热
查看原文
图 51. 水合盐封闭式系统 (a) 和开放式系统 (b) 的配置
化石能源
2024-01-01
来源:创新前景:储热
查看原文
表 17. 研究人员针对季节性储能应用提出的 TCM 材料
化石能源
2024-01-01
来源:创新前景:储热
查看原文
图 50. 用于热化学蓄热的 CSP-CaL 整合
化石能源
2024-01-01
来源:创新前景:储热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