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制度融合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2023 年第 10 期国际制度融合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任琳张尊月【内容提要】 相较于以往导致国际制度复杂性出现的客观成因,目前的国际制度复杂性主要是由大国主观塑造产生的,是大国博弈在全球治理领域中的具体显现。规避国际制度冲突并塑造国际制度间的融合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核心议题。作者分析了霸权国与新兴大国之间是否更难实现国际制度融合的问题。研究发现,欧洲稳定机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国际制度融合度远低于预期,而清迈倡议( 多边化国际制度)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国际制度融合度却高于预期,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制度的主导国或倡议国之间存在的所谓“志同道合”盟友关系并不是促进国际制度融合的必然前提,霸权国与新兴大国各自主导或倡议的国际制度之间也能实现融合。除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外,区域逻辑在国际制度的融合中也可发挥主要作用。在货币金融议题领域,从区域化到全球化的整合方式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可选路径。【关键词】 国际制度融合;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国家与市场逻辑; 区域一体化; 全球治理复杂性【作者简介】 任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张尊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邮编: 102488) 。【中图分类号】 D8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550( 2023)10-0077-27*感谢《世界经济与政治》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文中疏漏由笔者负责。77··■■■■■■■■■■■■■■■■■■■■■■■■■■■■■■■■■■■■■■一问题的提出国际制度的冲突与融合是随着各类国际制度的诞生、共存和复杂性增加而自然产生的。主观塑造和客观使然都是导致复杂的国际制度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但主观与客观这两种塑造国际制度的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和影响。① 近年来,国际制度主导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主观塑造的国际制度增量以及新旧国际制度发生的生态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②进而导致国际制度走向冲突的趋势更加明显。新兴大国和霸权国是国际制度增量的推动者。基于特殊的博弈者特性和发展经贸关系的功能性需求,系统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组织( 例如欧盟或东盟) 往往回避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队”,还会出于对冲外部风险的需求而“抱团取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推动创设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NDB) 等新兴机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全球基础设施对投融资的需求。美国作为霸权国,试图通过构筑排他性的国际制度遏制新兴大国并限制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获得收益。出于这种考虑,美国推动建立了美墨加协定( USMCA) 、“重建更好世界”( B3W) 计划、清洁网络计划和“印太经济框架( IPEF) ”等增量性的国际制度。霸权国和新兴大国创造出的国际制度增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全球治理的国际制度形态。③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利用其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导权对俄罗斯采取了全方位多领域的经济制裁,意欲割裂俄罗斯与全球治理体系的联系。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措施虽然没有产生国际制度增量,但在客观上塑造了一个两者并行且撕裂的全球治理体系。相较于以往导致国际制度复杂性的客观成因,目前国际制度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大国主观塑造产生的。为实现霸权护持的目标,霸权国采取了一系列“部门保护主义”,④破坏了市场逻辑和多边主义原则。美国联合其盟国对新兴大国采取了以“脱钩”“断链”和“小院高墙”为代表的贸易与投资遏制政策,把经济全球化拖入一个新的78··国际制度融合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①②③④任琳、孟思宇: 《霸权护持、复边主义与全球治理秩序的危机》,载《外交评论》,2022 年第 5 期,第 53—77 页。相对于全球性制度而言,新增的制度往往为下层级、区域性、局部性和非核心的制度安排。任琳、张尊月: 《亚太地区的制度复杂性分析》,载《东北亚学刊》,2022 年第 6 期,第 16—30 页。李淑俊、王小明: 《美国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国家安全逻辑及实现路径》,载《国际安全研究》,2022 年第 1期,第 100—129 页。2023 年第 10 期崎岖阶段。美国的这些行为使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复杂性与制度碎片化趋势更加明显。随着大国博弈烈度的不断攀升,国际制度复杂性日益加剧,在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出现了全球治理的“平行体系”以及国际制度彼此冲突的苗头。① 在此背景下,探讨国际制度融合和规避国际制度冲突等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强势的国家逻辑驱动下,霸权国采取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行径既破坏了多边环境的公平性,也损害了世界市场的整体福利。因此,实现国际制度融合是塑造真正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的有效手段,唯有如此才能使处于多边经贸体系中的国家与市场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规避国际制度冲突并塑造国际制度融合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核心议题。有鉴于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 霸权国与新兴大国之间是否更难实现实质性的国际制度融合? 除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的主导外,国际制度的融合是否还存在其他类型的主导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在彼此竞争的异质性国家( 如霸权国和新兴大国) 之间,它们主导建立的国际制度也不必然会发生冲突,出现国际制度融合的情况也有很多。因此,国际社会亟须厘清国际制度融合的影响因素与驱动逻辑,积极探寻解决国际制度融合问题的方法和路径,避免国际制度发生剧烈冲突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二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为确保研究的规范化,本文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既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厘清国际制度融合产生的背景和相关内涵,认清国际制度冲突的起源与危害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探寻国际制度融合的实现条件与可行性路径。( 一) 基本概念1.国际制度复杂性与全球治理复杂性国际制度复杂性是指国际制度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的制度间关系。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制度的数量和密度持续增加,国际制度复杂性现象也逐步显现。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期,加之大国博弈及其系统效应的叠加影响,全79··■■■■■■■■■■■■■■■■■■■■■■■■■■■■■■■■■■■■■■①②任琳、张尊月: 《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复杂性分析———以亚太地区经济治理为例》,载《国际经贸探索》,2020 年第 10 期,第 100—112 页。Kal Raustiala and David G. Victor,“The Regime Complex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58,No.2,2004,pp.277-309.球治理领域内的国际制度复杂性现象再度凸显。既有文献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构成国际制度复杂性的制度复合体( institutional complex) ,但在全球治理的视角下,仅从局部或表面研究国际制度的复合体及制度复杂性是不完整的,也无法揭示国际制度复合体背后隐藏的等级秩序和互动关系。① 因此,有学者提出,理解当下的全球治理问题及其变化需要借助全球治理

立即下载
金融
2024-01-01
社科院
29页
1.01M
收藏
分享

[社科院]:国际制度融合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1M,页数29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全国及主要省市进口增速(%)
金融
2024-01-01
来源:全球贸易疲弱形势下广东的外贸表现及应对建议
查看原文
图 30 广东省外贸新三样出口占比(%)图 31 广东省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速(%)
金融
2024-01-01
来源:全球贸易疲弱形势下广东的外贸表现及应对建议
查看原文
图 12 欧盟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图 13 欧盟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金融
2024-01-01
来源:全球贸易疲弱形势下广东的外贸表现及应对建议
查看原文
石油和非石油部门的增长图48:尼日利亚的通货膨胀和汇率
金融
2024-01-01
来源:2024全球经济展望(中)
查看原文
毕马威对尼日利亚的预测
金融
2024-01-01
来源:2024全球经济展望(中)
查看原文
预算整合需要抑制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
金融
2024-01-01
来源:2024全球经济展望(中)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