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系列跟踪:转型企业百花齐放,落地政策有望出台-中信建投
转型企业百花齐放,落地政策有望出台2024年 5月 13日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合成生物学系列跟踪贺菊颖hejuying@csc.com.cnSAC执证编号:S1440517050001SFC中央编号: ASZ591赖俊勇laijunyong@csc.com.cnSAC执证编号:S1440523070007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袁清慧yuanqinghui@csc.com.cnSAC执证编号:S1440520030001SFC中央编号:BPW879刘若飞liuruofei@csc.com.cnSAC执证编号:S1440519080003核心观点:转型企业百花齐放,落地政策有望出台。2023年国内多领域企业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涉及医药、化工、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目前转型较早企业23年底产能逐步落地,24年有望逐步带来收入增量。政策支持方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同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后续落地政策值得期待。上市公司进展:转型较快企业产能落地,2024年有望贡献增量。上市公司方面,包括医药、化工、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在其2023年报及公告中表示正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并披露进展,涉及内容包括医药原料、高附加值化妆品成分、医美原料、食品保健品原料、生物农药及天然产物等方向。从转型进展来看,目前转型较早企业产能落地,包括华东医药、华熙生物、川宁生物等,随着23年底合成生物学产能落地,24年有望逐步带来收入增量。生物制造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2022年以来,国内合成生物学支持政策明显增加,从中央到地方陆续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2024年4月,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表示,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后续落地政策值得期待。海外公司进展。Ginkgo2023年平台收入保持增长,24Q1受早期客户收入下降影响,全年目标略有调整。公司合作覆盖多领域全周期用户,尤其在医药领域与诺和诺德、Merck、辉瑞等客户合作不断深入。目前公司预期在2025年中期将核心生物铸造业务转移到Biofab1,到2026年底实现调整后EBITDA的年化盈亏平衡。相关公司:上游底层技术:基因测序公司(华大智造),DNA合成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Twist Bioscience等);中游平台:具备高通量且可复用平台的公司(Ginkgo、弈柯莱等);下游产品型公司:选品合理、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公司(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布局转型较快企业(华东医药、川宁生物、华熙生物等);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华熙生物)。风险提示:合成生物学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合成生物学产品成本降低幅度不及预期,生物制造产品性能及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原料成本上升风险;底层技术发展速度不及预期;合成生物学药物临床进度不及预期;企业业绩不及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下降风险。1上市公司进展:转型较快企业产能落地,2024年有望贡献增量34资料来源:CB Insights,CAS,中信建投产业链结构:上游底层技术、中游平台及下游终端产品。在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中,上游主要为提供DNA合成、基因编辑等底层技术的公司;中游是以菌株改造及自动化平台为核心的平台型公司,通过整合相应技术提供高效且可复用的技术平台;下游为利用生物制造技术生产各领域所需产品的产品型公司。图:生物制造及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上游底层技术中游平台型公司下游产品型公司面向广阔终端领域生产产品底层技术及软件服务、仪器设备提供公司“卖水人”整合技术提供高效且可复用的平台DNA合成基因编辑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菌株构建、改造菌株筛选医药能源工业农业食品消费自动化平台5资料来源:CB Insights,CAS,中信建投图: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上游底层技术及仪器设备中游平台型公司下游产品型公司DNA合成(写):芯片合成带来成本降低金斯瑞华大基因(华大六合)Twist BioscienceCodex DNA、 DNA Script擎科生物、迪赢生物、泓迅科技提升行业效率,未来将受益于行业持续发展关注菌株改造能力、是否具备高通量且可复用平台;元件库、底盘细胞库等储备情况;关注“平台型分子”专注“卖水人”:Ginkgo Bioworks关注现阶段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具备研发-小试中试-商业化生产的全产业链条化工:华恒生物、凯赛生物、梅花生物未上市企业:弈柯莱、蓝晶微生物引航生物、恩和生物微构工场、衍进科技等基因编辑(改):核心步骤之一金斯瑞、Genewiz等合成企业通常可提供,是否选择取决于企业医药:已量产:华东医药、川宁生物建设中:联邦制药、浙江震元、富祥药业、普利制药、金城医药平台:健康元、奥锐特、普洛药业、花园生物、浙江医药、昂利康等消费:华熙生物、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基因测序(读):二代测序为主流华大智造、真迈生物Illumina、Pacbio、ONT食品:嘉必优、安琪酵母、莱茵生物、保龄宝、广济药业能源:Lanzatech、首钢朗泽仪器设备:新芝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等6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公司官网,中信建投2424转型企业百花齐放,进度较快企业产能落地。在上市公司方面,包括医药、化工、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在其2023年报及公告中表示正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并披露进展,涉及内容包括医药原料、高附加值化妆品成分、医美原料、食品保健品原料、生物农药及天然产物等方向。我们观察认为上市公司在布局合成生物学时并非盲目选择新领域,而是通常选择与公司主营业务有协同、公司有技术优势积累的领域,通过引入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对原有业务的升级或延伸。从转型进展来看,目前转型较早企业产能逐步落地,包括华东医药、华熙生物、川宁生物等,随着23年底合成生物学产能落地,24年有望逐步带来收入增量。表:国内上市公司合成生物学布局及转型进展企业行业 时间合作对象内容华东医药 医药 2021自建、安琪集团、华昌高科、南农动药聚焦两大业务场景:合成生物学技术系统应用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四大领域:xRNA、特色原料药&中间体、大健康&生物材料、动物保健;研发集群:中美华东工微研发、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珲达生物、珲益生物、珲信生物、生基材料七大产业基地:杭州祥符桥、钱塘新区、江苏九阳、湖北美琪、安徽美华、芜湖华仁、南农动药;拥有行业领先的发酵单体车间和微生物药物生产能力,覆盖菌种构建、代谢调控、酶催化等各阶段高水平研发能力,构建微生物项目研发、中试、商业化生产完整制造体系2024展望:美琪健康23年12月完成基本建设并取得生产许可证。已在24Q1开展多个产品生产验证以及国际注册认证,预计2
合成生物学系列跟踪:转型企业百花齐放,落地政策有望出台-中信建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01M,页数5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