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趋势、影响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经济研究 2024 年 05 月 26 日 宏观专题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趋势、影响 近期,美国公布 301 关税复审结果,并对额外 180 亿美元加征关税,资本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担忧再度升温。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主要分析 2018 年以来美国加征关税的逻辑和思路,对中国出口和出口链投资的影响,以及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 核心观点:复盘 2018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美国的核心逻辑并非所谓的贸易逆差,而是主要基于美国自身产业对中国的安全性、依赖度、可替代程度,即:先科技、后消费;依赖低的多征、依赖高的少征;难替代的、需要的豁免,易替代的、不需要的不豁免。往后看,美国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仍大,重点关注 4 个方向,包括:科技领域;对华依赖偏低、海外能够替代的行业;前期豁免、但宏观环境明显变化的行业;制造业回流的行业;权益端投资看,电子、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业绩对关税更为敏感。 一、2018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复盘与现状 1)4 大视角看 2018 年以来美国加征关税的逻辑、思路 整体看,2018 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基本逻辑在于“先科技、后消费;依赖低的多征、依赖高的少征;难替代的、需要的豁免,易替代的、不需要的不豁免”;此外,当时特朗普在竞选时宣称的贸易逆差问题,并不是加征关税时的主要考量。具体如下: >细分行业看,从高技术扩散到消费品。其中:第一、二轮涉及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通信、交运设备、医疗器械等行业;第三轮扩散至食品饮料、美容护理、轻工、家电、化工、汽车;第四轮则扩散至纺织服饰、计算机、有色等。 >对华依赖看,对华依赖越高,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实际附加税率越低。其中:对华依赖偏高的行业包括:电子、家用电器、轻工制造等等;对华依赖偏低的包括:石油石化、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农林牧渔、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 >历次豁免看,豁免本身也反应了美国对华依赖和海外替代的情况。历史上看,豁免比例相对偏高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新冠影响)、电力设备(清洁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家用电器、电子、机械设备、基础化工、通信等。 >贸易逆差看,数据上看,贸易逆差并非 2018 年加征关税的主要考量,从加征关税的顺序、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实际附加税率等来看,二者均无相关关系。 >关税影响看,美国自华进口份额降幅也可作为海外替代的间接衡量。2018 年加征关税之后,通信、电子、计算机、有色、石油石化等份额降幅最大;其次是农林牧渔、美容护理、轻工制造、家用电器、基础化工、钢铁、汽车等;韧性偏强的主要包括部分新能源相关产品(镍电池、废旧电池等),摩托车,以及食品饮料部分细分类别。 2)当前现状:2024 年 5 月美国对中国新加征关税,总体影响不大、部分行业冲击偏大 >一部分是 5.14 新加征的关税,涉及 14 个行业、共 180 亿美元左右,对中国总出口影响不大,但部分行业对美出口占相关行业总出口占比超 10%、影响可能偏大,包括:医用手套、注射器和针头、锂离子电池、电池零件、船岸起重机、天然石墨、永磁体等。 >另一部分是原已加征的关税,总共涉及 1747 亿美元,约占 2023 年美国自华进口的40.9%,按照测算,税率约为 11.4%(6.14 豁免到期之后将分别提升至 2255 亿美元、52.8%、13.6%),其中,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附加税率较高的行业包括:煤炭、食品饮料、钢铁、石油石化、国防军工、农林牧渔、汽车、建筑材料、电力设备等。 二、2018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影响如何? 1)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整体看,2018 年加征关税之后,2018-2023 年美国自华进口合计下降约 9.9 个百分点,拖累我国出口约 1.7 个百分点,其中:2018-2023 年美国自华进口分别下降 2.5、11.2、13.0、12.7、10.2、10.2 个百分点。实际上看,影响可能更低,主因有二:一是尽管我国对美出口份额下降,但对全球出口份额稳中有升;二是加征关税之后,部分产品可能出口至其他国家,经过生产、加工之后再出口至美国;按照增加值测算,加征关税之后,这一比例 2018 年到 2019 年跃升 2.4 个百分点至 18.3%。 2)对于出口链条投资的影响: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估值,加征关税对短期市场情绪存在冲击,中期影响有限、仍然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情况;二是业绩,按照测算,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家电、美容护理、纺织服饰等行业业绩受加征关税影响偏大。 三、后续展望:美国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性仍大,关注 4 个方向 1)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决策机制并无太多障碍,关注两大可能的阻力:决策机制上,美国继续加征关税没有太多障碍,尤其是在拜登和特朗普总统竞选的过程中,可能持续地打“中国牌”;阻力可能主要来自经济层面:一是美国通胀压力及其国内民众福利损失,参考 2018 年以来加征关税的经验,关税成本最终基本都由美国民众承担;二是中国的反制措施,包括减少美国农产品进口、减持美国国债等。倾向于认为,这两大阻力并非实质约束,考虑到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性仍大。 2)如果继续加征关税,重点关注:一是科技领域,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是重要考量,可能涉及通信、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交运设备等行业;二是对华依赖偏低、海外能够替代的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农林牧渔、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三是前期豁免、但宏观环境明显变化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部分新能源;四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相关的行业,包括:电子、通信、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 3)此外,落地到投资上,还应关注加征关税短期可能扰动市场情绪:行业上,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美容护理、纺织服饰等行业业绩受关税影响更大。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超预期演化,政策超预期变化,模型测算有偏差。 作者 分析师 熊园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50004 邮箱:xiongyuan@gszq.com 分析师 刘安林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3020002 邮箱:liuanlin@gszq.com 研究助理 薛舒宁 执业证书编号:S0680123070031 邮箱:xueshuning@gszq.com 相关研究 1、《4 月出口再度转正的背后》2024-05-09 2、《3 月出口大降的背后》2024-04-12 3、《2024 年去产能:行业、路径与影响》2024-02-23 4、《4 大关注点—2023 年出口回顾与 2024 年展望》2024-01-13 5、《向波动要收益—2024 年经济与资产展望》2023-12-04 2024 年 05 月 26 日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2018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复盘与现状 ...................................................................................................................... 4 4 大视角
[国盛证券]:宏观专题: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趋势、影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57M,页数2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