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美丽中国系列报告

2035 美丽中国系列报告之LOW-CARBONRESILIENTINCLUSIVE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包容性发展RESILIENTINCLUSIVELOW-CARBON01020607101617202829333639目录12345引言参考文献中国能源低碳转型须兼顾韧性和包容性发展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碳中和背景下促进能源转型的韧性发展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低碳转型的包容性发展总结与建议2.1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机遇和挑战2.2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3.1 能源转型韧性发展的重要性3.2 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实现韧性发 展的措施4.1 能源低碳转型践行包容性的重要性4.2 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践行包容性发 展的措施LOW-CARBONRESILIENTINCLUSIVE指导委员会:高世楫 何建坤 韩文科 江 亿 李善同王金南 王 毅 薛 澜 周大地 张建宇总顾问:胡秀莲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退休)陈 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 莎 北京工业大学执行团队:刘 宇 中国科学院段宏波 中科院大学朱 磊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丛建辉 山西大学高 霁 CEMF 课题组成员裘 盈 CEMF 课题组成员李卓然 CEMF 课题组成员赵 贝 CEMF 课题组成员彭昀玥 CEMF 课题组成员杜沫儒 CEMF 课题组成员01引言《巴黎协定》确立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全球长期目标,即要把全球平均温升幅度控制在较工业化钱水平的 2° C 之内,并为把温升幅度控制在 1.5° C 以下努力。研究发现,如果以温升幅度控制 1.5 ° C 之内为目标进行情景模拟,全球需要在 2050 年到 2060 年实现净零排放,如果要实现 2° C 的温升幅度控制目标,则需要在 2070 年后进入净零排放1。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双碳”战略的关键。能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能源行业及其延伸产业链和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美丽中国”蓝图加快实现的重要方式。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仅是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更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2035 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展望 2035 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2035 年远景规划,决定着中国是否能在 2030 年前完成两个重要的国际承诺目标,即碳达峰目标和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既定的(SDG)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只有短短 30 年时间。碳达峰之后,碳中和的轨迹如何也将在 2035 年给出初步答案。因此,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的第三期项目以“2035 美丽中国”为主题,以促进能源低碳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最大化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综合效益、推进多目标协同发展为目标,展开了能源、经济、环境跨领域的系统模型研究。2035 美丽中国系列报告将整合并总结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旨在为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路径,为多目标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本报告作为系列报告的第一期报告,将聚焦在中国能源转型的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全球变暖等因素都将可能增加能源转型需要面对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在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能源转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代的能源转型必须是一个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的过程。02本章要点1中国经济体量大、能源强度高、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温室气体排放居世界首位。这些特性使得中国的减排之路任重而道远。能源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而只有具备低碳、韧性和包容性协同发展特点的能源转型,才能保证能源转型的可持续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帮助中国稳步实现气候目标。中 国 能 源 低 碳 转型 须 兼 顾 韧 性 和包容性发展03LOW-CARBONRESILIENTINCLUSIVE2022 年 4 月 4 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22:减缓气候变化》2。报告指出,在实现 1.5 度温升目标的概率高于 50% 的情景下,需要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在 2025 年前达到峰值,2030 年相比 2019 年减排 43%,2050 年减排 84%。要控制全球变暖,就需要能源部门进行变革性转型。能源转型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同时,IPCC 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指出如果全球温升水平在未来几十年或之后暂时超过 1.5 度,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将面临更多、更严重的风险3。其中,气候变化给能源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带来的极大威胁是人类社会将要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当前,许多气候风险减缓措施优先应对当前和近期的气候风险,而挤压了转型适应的机会。因此,亟需全面、有效和创新的应对措施产生协同作用,减少在适应和减缓行动之间的取舍,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挑战。其中,近 90% 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来自能源系统,因此能源行业的转型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4。同时,能源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能源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因此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能源的低碳转型还对实现 2035 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根据中国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路径的最新研究结果,中国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仅需要大幅度提升终端部门电气化水平,也需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超过 75%,通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核电、以及化石燃料发电,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措施可使电力系统更早实现碳净零排放,为其他部门的碳减排提供能源支撑。能源低碳转型意味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能源生产方式和利用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能源供应部门和能源使用部门都需要深刻了解这些潜在的变化,并为此做好准备,并积极采取应对行动。能源系统需要能够对低碳能源政策及其调整做出及时反馈,并提升其应对由市场与机制变化所导致的能源价格变动的能力。当能源结构从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09-30
44页
4.33M
收藏
分享

2035美丽中国系列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33M,页数44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44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44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表 2 数据要素市场分类及特征
综合
2024-09-30
来源:数据价值化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信通院
查看原文
表 3 数字经济评价指标
综合
2024-09-30
来源:新疆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图 22 2023 年地州市数字发展成效指数分布
综合
2024-09-30
来源:新疆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图 20 2023 年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指数分布
综合
2024-09-30
来源:新疆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图 18 2023 年地州市数字基础设施指数分布
综合
2024-09-30
来源:新疆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图 16 2023 年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布
综合
2024-09-30
来源:新疆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