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智联汽车系列深度之39暨激光雷达系列之7:激光雷达的降本突围,端到端智驾下沉之选!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通信 2025 年 01 月 16 日 激光雷达的降本突围:端到端智驾下沉之选! 看好 ——智联汽车系列深度之 39 暨激光雷达系列之 7 证券分析师 刘菁菁 A0230522080003 liujj@swsresearch.com 李国盛 A0230521080003 ligs@swsresearch.com 戴文杰 A0230522100006 daiwj@swsresearch.com 杨海晏 A0230518070003 yanghy@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刘菁菁 (8621)23297818× liujj@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 (一)在端到端初步成熟迈入量产,英伟达等发布物理 AI 和世界模型背景下,智驾方案有了新的选择,能够更好融合激光雷达的输入数据。 ⚫ 在自动驾驶端到端模型成为主流之前,关于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的配置必要性有较多讨论和争议。此前争议持续存在的核心因素在于特斯拉坚持纯视觉+神经网络路线,特斯拉纯视觉路线当前具备独特性,很大部分归因于其大量驾驶数据和广泛用户基础。 ⚫ 从主流车企和智驾方案商的选择来看,在算力增强、端到端算法趋于成熟的背景下,多传感器融合和纯视觉路线已不再对立,激光雷达等传感数据正在与端到端算法融合。如自动驾驶的英伟达 Hyperion 9 Platform 参考架构中,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输入数据的维度。 ⚫ 就中国市场而言,我们认为激光雷达配置的必要性更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客观上,中国驾驶环境相对复杂,对激光雷达需求高;2)主观上,用户将智驾和激光雷达配置纳入消费决策;3)激光雷达和 V2X 技术能够有效结合。 ⚫ (二)智驾下沉:价格与场景交汇,渗透率井喷在即 ⚫ 2025 年激光雷达行业将进入“千元机时代”,此前激光雷达上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价格昂贵(包括马斯克多次提到该原因),在整车成本中传感器总体成本受限情况下容易“退而”替换成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其他相对低成本传感器。对于下沉的智驾市场而言,一般整套系统能够给自动驾驶套系统留的钱大概车身售价的 4%。此外,技术成熟和降本将外溢到非 ADAS 领域,即机器人 Robotics,以及自动驾驶 AD。 ⚫ 除了价格下降推动激光雷达上车,特定驾驶场景也对 ADAS 系统和传感器配置提出考验,激光雷达或为答案。如激光雷达能够在使汽车 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功能更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相比无激光雷达车型,装有激光雷达的车型, AEB 速度上限有了约 50%的明显提升。 ⚫ (三)竞争力驱动份额快速集中,“四巨头”格局逐步清晰。激光雷达行业此前竞争激烈,海内外参与者众多,经历近年的迭代演进,在汽车智驾的行业变革机会下,不论是从市场份额还是能力角度,“四巨头”(禾赛、速腾、华为、图达通)格局逐渐清晰。我们认为激光雷达产业公司要求的诸多素质中,有两方面尤为关键,其一为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产品探测距离,芯片自研能力,集成化小型化),其二为工程化量产和降本能力。 ⚫ 相关标的:激光雷达主机厂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核心元器件和连接件供应商永新光学、电连技术。其他光学组件等供应商炬光科技、腾景科技、长光华芯等。 ⚫ 风险提示:智驾上车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产业链进入新的竞争对手导致竞争加剧,客户超额压价的风险,部分产业链环节的设备、原材料、技术获取受阻。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2页 共25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在端到端初步成熟迈入量产,英伟达等发布物理 AI 和世界模型背景下,智驾方案有了新的选择,能够更好融合激光雷达的输入数据。 当前激光雷达价格快速下探至“千元”,法规对自动驾驶的要求确立也对激光雷达搭载提供了偏刚性的场景。价格与场景交汇,渗透率井喷在即。 竞争力驱动份额快速集中,“四巨头”格局逐步清晰。 原因与逻辑 2025 年激光雷达行业将进入“千元机时代”,此前激光雷达上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价格昂贵(包括马斯克多次提到该原因),在整车成本中传感器总体成本受限情况下容易“退而”替换成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其他相对低成本传感器。对于下沉的智驾市场而言,一般整套系统能够给自动驾驶套系统留的钱大概车身售价的 4%。此外,技术成熟和降本将外溢到非 ADAS 领域,即机器人 Robotics,以及自动驾驶 AD。 除了价格下降推动激光雷达上车,特定驾驶场景也对 ADAS 系统和传感器配置提出考验,激光雷达或为答案。如激光雷达能够在使汽车 AEB 功能更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相比无激光雷达车型,装有激光雷达的车型, AEB 速度上限有了约 50%的明显提升。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端到端融合激光雷达数据:此前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是重要输入维度)和纯视觉路线对立明显,我们认为特斯拉纯视觉路线当前具备独特性,很大部分归因于其大量驾驶数据和广泛用户基础。同时,自动驾驶端到端模型成为主流,此前算法需要单独处理激光雷达数据,可能与视觉等其他数据无法做到融合和互为补充,现在在算力增强、端到端算法趋于成熟的背景下,激光雷达等传感数据正在与端到端算法融合。 机器人领域外溢:机器人领域此前没有大规模量产,市场对其潜力认知不足。技术成熟和降本将外溢到非 ADAS 领域,即机器人 Robotics,以及自动驾驶 AD。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不同领域产品和技术平台具备一定复用性,泛机器人领域往往要求不如车载车规级要求苛刻,客户认证和突破速度更快;(2)泛机器人领域客户付费能力和付款条件较好,该技术外溢带来的盈利能力可能有望反哺企业帮助其度过ADAS 领域的早期技术突破阶段。 市场格局:激光市场国内外参与者众多,市场难以评估未来格局,我们认为“四巨头”(禾赛、速腾、华为、图达通)格局逐渐清晰,且提出两维度关键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化量产和降本能力)。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3页 共25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 端到端与激光雷达融合 .................................................. 5 1.1 世界模型起步:激光雷达帮助理解物理世界 ................................ 5 1.2 适合中国路况体制的安全气囊 ..................................................... 8 2. 智驾下沉:价格与场景交汇,渗透率井喷在即 ........... 10 3. “四巨头”格局逐步清晰 ............................................ 14 3.1 竞争力驱动份额快速集
[申万宏源]:通信行业智联汽车系列深度之39暨激光雷达系列之7:激光雷达的降本突围,端到端智驾下沉之选!,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13M,页数25页,欢迎下载。
